看四川省地矿局一○九队如何实现找矿突破

2014年12月10日 8:38 246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地质矿业

  “一○九,一个找到大矿的地质队”。走进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长柏路108号稀土大厦,每个人的目光都会被大门正上方这行大字所吸引。
  这行字,诉说的不仅是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九地质队的辉煌历史,更展现出一○九队人的豪情壮志:“作为地质人,找大矿是我们永恒的追求。”
  5年增加稀土储量近500万吨
  提起轻稀土,业内人都知道北有包头、南有四川。四川在轻稀土领域拥有这样的地位,一○九地质队贡献巨大。
  自1964年建队以来,一○九队全体职工栉风沐雨,以为国家寻找矿产资源为己任,用“矿”的瑰丽与璀璨书写着自己的历史。1985年,发现位居全国第二大轻稀土矿、第一大轻稀土独立矿床的冕宁牦牛坪稀土矿,经进一步勘查,查明稀土氧化物储量176万吨,达到超大型规模。
  一○九队队长罗其标介绍说,从1984年到2009年25年间,一○九队累计查明稀土氧化物储量259.45万吨,使四川成为我国第二大轻稀土资源所在地。
  2009年以来,一○九队以原有稀土矿深部和外围为主战场,找矿喜讯频传:2010年,完成牦牛坪稀土矿勘探工作,查明稀土氧化物储量317万吨,几乎相当于原查明储量的2倍,以新的实物工作为依据,预测矿区远景资源量538万吨;2012年,完成三分岔河稀土矿详查,查明稀土氧化物储量64万吨,将矿区原查明的稀土储量提高了43倍多,根据最新工作进展,同时预测矿区还有180万吨的远景资源量;2013年,完成德昌稀土矿3号矿体详查工作,查明稀土氧化物储量98万吨,仅用一条矿体就再造了一个德昌稀土矿,根据最新研究,同时预测矿区还有500万吨左右的远景资源量。在最近5年里,一○九队累计查明稀土储量达479万吨,几乎是之前25年查明储量的2倍。
  如果再算笔经济账,自成立到现在,一○九队探获矿产资源的潜在经济价值已超过2万亿元。其中,仅稀土一项,即使按目前低迷的价格计算,其潜在经济价值也达到1万亿元。
  大思路带来大成果
  5年找出几乎前25年总和两倍的稀土储量,一○九队靠的是什么?
  面对记者的问题,总工程师范勇道出了他们的秘密:用大思路进行科技创新。
  据介绍,自1984年起,一○九队一直致力于四川稀土找矿工作,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升有关冕宁—德昌稀土成矿带的认识,从而形成了成果接踵而至的良好局面。
  “这些认识就像是打开四川稀土矿大门的钥匙,让我们不断实现找矿突破。”范勇对记者说。他举了两个例子:关于稀土成因的认识,一○九队原来一直认为,四川稀土为岩浆热液成矿,与岩浆活动有关。因此,找矿过程中一直以冕西地区为重点、以碱性杂岩为找矿标志。进入新世纪后,技术人员根据地质调查最新成果,将这一认识更新为与攀西大裂谷有关,属于构造成矿。而攀西大裂谷从冕宁向南经德昌一直延伸到云南楚雄,裂谷宽平均20公里、长400多公里。这一大思路形成后,将找矿空间扩大了成百上千倍。
  “今年3月,一位投资人就通过朋友给我打来电话,说他们在对楚雄一个矿点的样品分析中发现了稀土,而且品位不错,希望我帮忙把关。”一○九队副总工程师兼总工办主任杨柳在旁边补充说。
  在找矿标志上,一○九队原来认为,找稀土矿必须同时找到杂岩体、合适的构造和成矿母岩,并将其总结为“三位一体”标志。随着研究不断深入,技术人员发现,四川一些稀土矿并不具备“三位一体”的特征。于是,他们勇敢地进行了自我否定,认为稀土成因为活性流体的幔源碱性岩浆热液在地表浅成合适构造部位内成矿,只要构造带上有成矿母岩——喜山期碱性杂岩和合适的构造空间就能成矿。
  这一大思路同样大大扩展了稀土找矿空间。因为在攀西裂谷带上,适合这一条件的区域广泛存在。
  大思路带来大成果。仅用5年时间,一○九队就在几个老矿区找出近500万吨稀土。而且,这近500万吨还是按目前稀土价格低迷、经济开采边界品位1%圈定的。如果按我国相关规范中规定轻稀土边界0.5%来计算,这一数据还要再增加1/3以上。
  大思路的魅力除体现在能找到大矿外,还体现大投资效益上。
  以四川冕宁牦牛坪的一个找矿成果为例,投资方一次性投入勘查资金3700万元,一○九队查明稀土氧化物317万吨。从找出的金属氧化物看,业主只需投资11.67元,一○九队就能找出1吨稀土氧化物。如果稀土价格增长、圈矿品位下降到0.5%,投资效率就会提升到每8元找出1吨稀土矿;从找出矿产的价值看,业主每投入1元勘探费用,一○九队就实现了4600多元的资源价值。如果按0.5%的品位计算储量,这一投资效益则上升到6000元。
  把坚守和奉献传承下去
  “一○九队有一支坚守找矿阵地、乐于奉献的职工队伍。”党委书记贾永林开门见山。
  他说,一○九队人找到稀土,就一直选择了坚守奉献。即使在上世纪末期地质工作最困难的时期,一○九队人也没有放弃对稀土找矿工作的追求。在没有野外地质工作项目时,他们就开展室内研究工作。
  “我们队关于稀土的新认识,就是在这种坚守奉献中逐步形成完善的。”贾永林说,“对稀土矿的认识凝聚了一○九队一代人的智慧,队原总工程师蒲广平、蒋明全,以及退休的专业技术人员杨光荣、陈丛德、杨寿清等就是一○九队人的典型代表,以他们为主勘查发现的四川省冕宁县牦牛坪稀土矿床,获原地矿部1995年找矿二等奖。”
  正是蒋明全等这一代地质人1984年在冕宁县境内牦牛坪矿区最早发现了稀土矿信息,才催生了我国第一个独立轻稀土矿床——牦牛坪稀土矿的诞生。随后,他们将对稀土的探索由冕宁南移到德昌,指导年青一代一○九地质人于1991年发现了德昌县大陆乡稀土矿。
  “用找矿成果来表达地矿人对祖国的爱”。以蒋明全为代表的一○九队人用行动践行自己的诺言,也用行动影响了一○九队的后来人,使这种坚守奉献传承下来,成为找大矿不竭的精神动力。
  范勇就是在前辈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地质人的代表。尽管已升为总工程师,但生性乐观、工作严谨、对地质工作近乎执迷的他,仍喜欢人们叫他“胖哥”。当同事给他算账,说一年几乎有300天是在项目上、在野外时,他却笑着说:“搞地质工作的,不在野外跑算什么地质工作者?”
  就是这样一位“胖哥”,在2012年队属地矿公司冰山项目遇到技术难题、工作进度停滞不前时,在海拔5000米的冰山现场一待就是3个月。回到队部时,范勇竟然瘦了30多斤,以至于许多同事第一眼都不敢认他。
  “可喜的是,一○九队人的坚守奉献得到了不间断地传承。”贾永林说完,如数家珍般地介绍起一○九队乐于坚守奉献先进群体来:连年坚守西藏阿里地区国家区调项目的二级单位总工范国强,默默无闻长年在一线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叶凡忠,省局十佳优秀青年、生产安全专家型人物张兴文……

责任编辑:陈鑫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