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远由:献身地质事业 实现铝土矿资源新突破

2014年12月15日 10:51 916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铝土矿

       赵远由,男,汉族,1967年2月出生,贵州省桐梓县人,中共党员,1989年7月毕业于桂林冶金地质学院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现桂林理工大学),本科学历,硕士学位,研究员,贵州省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三总队总工程师。
  工作25年来,赵远由同志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坚持奉行地质人“三光荣”精神,以实际行动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在本职工作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主持完成的务川县瓦厂坪铝土矿详查,探获铝土矿资源量4397万吨,获2008年“中国有色金属地质找矿成果奖”一等奖;正安县新木-晏溪铝土矿详查,探获铝土矿资源量2812万吨,获2010年“中国有色金属地质找矿成果奖”二等奖。两矿带来了约150亿元的潜在经济价值。他主持开展的中央地勘基金项目安场向斜东山和马鬃岭铝土矿区普查,已分别探获资源量为2136万吨和5000万吨的两个大型铝土矿床,整个安场向斜铝土矿床最终可望达1亿吨以上的超大型规模。他参与完成的“黔北务正道地区铝土矿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研究”项目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赵远由同志先后多次被评为优秀中层干部、优秀共产党员,贵州省有色和核工业地质局2007-2011年度勤政廉政先进个人,贵州省第七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贵州省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第六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连续10多次在年度考核中被确定为优秀等次。三总队也因十一五以来地质找矿业绩突出,先后被授予“全国有色金属行业先进集体”、“全国模范地勘单位”、“地质找矿特殊贡献单位”、“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状”、“创亿元明星单位”等荣誉称号。
  强技术 为找矿突破提供技术保障
  加强自身学习。作为总工程师,他率先学习并熟练掌握地质专业办公软件、新的规范规程及技术要求。同时还自学了与固体矿产勘查专业相关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采矿知识、选矿知识等,成为单位地质专业技术排头兵。于2003年考入昆明理工大学环境学院工程硕士研究生班,2007年顺利取得了工程硕士学位,2013年获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任职资格。他的率先垂范,为技术人员学历提升和知识更新做出了良好榜样,带动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单位技术人员提升学历、晋升职称,参加各种相关资格考试的气氛日益浓厚。
  加强技术人才培养。作为总工程师,他重视年轻技术人员的培养,加强传帮带工作。他坚持深入野外工作第一线,与地质技术人员一起调查、探讨各种地质现象,指导解决专业技术难题;开展各种野外地质资料收集方面的经验交流和技术指导,加强规范规程要求方面的实践指导。他多次举办培训班,义务为新进大学生开展业务培训,使这些年轻人很快成长为技术骨干,为三总队的稳步健康发展,提供了充分的人才保证,使三总队无论是找矿成果,还是多种经营都走在全局前列。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赢得了全队技术人员的尊敬和上级领导的赞誉。
  加强经验总结与研究。他积极参加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省科研项目工作。作为第一作者在国家中文核心期刊与科技期刊发表专业论文4篇,在公开发行的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3篇。参加的科研项目“黔北务正道地区铝土矿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研究”获得“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重奉献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
  “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为祖国寻找出丰富的矿藏。”地质事业是艰苦的事业,更是强者的事业。
  1994年春天,为了一个锑矿找矿研究项目,赵远由带领两名技术人员远赴贵州省独山县其山村开展工作。独山县是贵州省的一个锑矿老区,三总队两代地质人已在此工作了20多年,工作环境的艰苦可以说尽人皆知。90年代是地质人的严冬。为了节省经费,他们寄住在农民家中,除开展正常的野外工作外,吃喝问题也得由三人自己解决。没有交通工具,他们只能用双脚丈量一寸寸土地。每天披星出门,戴月而归,跋山涉水,忍饥挨饿,完成计划工作后,扛着沉重的样品,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驻地,还要自己生火做饭。生柴又难烧,烟熏火燎,泪眼难睁,每次吃完饭,已近深夜,作为地质组长的赵远由,还得对当天和以前开展的工作进行分析总结,以确定今后的工作方向,然后躺在床上看几页专业书籍才沉沉睡去。第二天天蒙蒙亮,又得带领大家上山工作。就这样,他们坚持了三个多月,终于提前完成了任务。他们每个人都瘦了10多斤,可他们从不叫一声苦,从不说一声累。赵远由说,人虽然瘦了,但通过书本理论与实践工作的不断磨砺,大脑却愈加充实愈加丰富了。
  1996年秋,赵远由参加了一个成矿地质条件调查的项目。工作区在四川、云南、西藏交界处的三江地区。海拔高,人烟稀少,交通条件差,工作条件艰苦。有一次在云南境内为了调查一个铅锌矿点,他们背着行装,在泥泞崎岖的山路上走了整整两天,第二天深夜才到达工作地点。工作点在高山上,秋雨淅沥、云海茫茫,密林中没有居民,只有四个采掘铅锌矿的矿工。一行四人在热情的矿工的简易工棚中住下并解决了晚餐。一路吃了两天饼干,终于吃上了一顿火烧土豆,外加一个水煮小野菜,很香。晚上睡的床比他们在泥泞路上走了两天的一身还脏,两个人一张床和衣睡下了,也很香。他们就这样度过了特别的1996年的中秋节。正是靠了这种忘我的工作精神,他们又一次出色地完成了工作任务。
  2003年春节刚过,赵远由三人地质组就开进了务川县瓦厂坪地区开展铝土矿预查工作。他们披荆斩棘,用罗盘和地质锤,历经四个多月,在山泉水和饼干的陪伴下,一步一步丈量了矿区10.12平方公里的面积,用详实的资料确认该区有较好的铝土矿找矿远景。2004年夏,务川县瓦厂坪铝土矿普查项目准备开工,赵远由又带领三人普查组前往普查区域开展前期工作。工作点在一个海拔1500多米的高山上,距离最近的小镇也有三十多公里远。山上只有一个守护山林的李姓人家。为了便于工作,三人在李家搭伙吃饭,差不多是靠米汤泡饭和方便面苦撑了一个多月,没下过山,也没洗过澡。有的只是下雨时享受的天然淋浴,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留下一块块汗水涂抹的白色记忆。住房是上世纪60年代茶厂遗弃的一幢三层石墙房,第一层养着牛,第二层养着鸡,第三层住着人。第一层牛粪臭,第二层鸡粪臭,第三层人汗臭。尤其是满屋的老鼠,使房中的物品和人似乎都带有了老鼠尿的味道。臭,臭,臭,怎一个“臭”字了得。然而上千个样品经过他分检归类,上万个数据经过他整理分析,当振奋人心的结果出来的时候,一切都让人感觉那么心旷神怡,那么香,那么甜。历时5年,瓦厂坪铝土矿详查探获资源量4397万吨,是当时贵州省发现的第二大铝土矿床。
  踏遍青山人未老、头戴铝盔走天涯。25年来,赵远由跋山涉水、栉风沐雨,足迹踏遍了贵州及邻近省区的百多个县市区,坚持战斗在野外地质工作的第一线。
  重实绩 地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
  在十一五以来的工作中,赵远由带领技术人员紧紧围绕贵州省委省政府实施的“黔中率先崛起,黔北加快跨越”的区域发展战略,为黔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先后承担政府类勘查基金项目10余个、局管勘查项目20余个、市场类勘查项目60余个,提交铝土矿、锑矿、钼镍矿等矿产地30余处,找到大型铝土矿床4个、中型铝土矿床2个、中型钼矿床8个、中型钒矿床3个。
  2007年他主持完成的务川县瓦厂坪铝土矿详查工作,探获(332)+(333)铝土矿资源量4397万吨。这是当时贵州省发现的第二大铝土矿床,是三总队地质找矿的又一重大成果和突破。
  2009年他主持完成的正安县新木-晏溪铝土矿详查工作,探获(332)+(333)铝土矿资源量2812万吨。
  以上两个矿床的发现与探明,不仅带动了务正道地区的铝土矿找矿工作,推动了务正道地区的铝土矿勘查进程,同时带来了约150亿元的潜在经济价值,为在该地区建设氧化铝厂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
  2010年起赵远由同志主持开展的中央地勘基金项目安场向斜东山和马鬃岭铝土矿区普查,目前已分别探获资源量为2136万吨和5000万吨的两个大型铝土矿床,整个安场向斜铝土矿床最终可望达1亿吨以上的超大型规模。
  他正在主持开展的道真县平模铝土矿普查和正安县中观铝土矿普查均有望达中大型铝土矿规模,这必将为推动务正道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大的助力。
  仅2013年,他带领地质技术人员新增铝土矿资源量约3000万吨,完成了金沙-仁怀-桐梓铝土矿资源调查、遵义县庙子湾钼镍矿详查(探获金属量约26000吨)、遵义县张王-南坪锰矿资源调查立项工作,争取到了金沙-大方铝土矿整装勘查项目,创造了近3000万元产值,为三总队在全局率先实现亿元队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创佳绩 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大发展
  赵远由主持完成的《贵州省务川县瓦厂坪铝土矿详查》项目获2008年“中国有色金属地质找矿成果奖”一等奖,《贵州省正安县新木-晏溪铝土矿详查》项目获2010年“中国有色金属地质找矿成果奖”二等奖。2011年他主持完成了《贵州省务川县瓦厂坪铝土矿勘探》的野外地质工作及报告的编写。他参与完成的“黔北务正道地区铝土矿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研究”项目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他独立完成的中央地勘基金项目安场向斜铝土矿三个普查方案,顺利通过了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管理中心的评审,并在实施中取得了很好的找矿效果。
  这些成果的取得,为黔北地区实施煤电铝一体化循环经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中国电力投资集团依托该地区资源兴建的一个120万吨氧化铝厂已奠基开工,加快了务正道地区铝土矿的开发利用进程,使该区或将成为贵州省第二个铝工业基地。这些成果的取得也同时见证了赵远由同志在黔北地区地质找矿工作中做出的艰辛努力,见证了他为推动黔北地区经济社会大发展做出的贡献,这必将为促进黔北地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产生极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披星戴月不是浪漫,栉风沐雨不是追求。从无路之处走出一条路来,在群山之中找出一个矿床来,是地质人的本职,是地质人的荣耀,更是地质人“三光荣”精神的体现。

责任编辑:李卓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