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拟建多个大科学研究中心实现全面开放共享
2014年12月29日 8:52 3862次浏览 来源: 科技日报 分类: 新技术 作者: 李大庆
近日,从中科院获悉,中科院运行、管理着全国众多的大科学装置。未来中科院将以此为基础,建设多个大科学研究中心提供开放共享、运行高效、用户满意的科技服务,依托大科学装置形成重大科技突破。
中科院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主要承担单位,全国三分之二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由中科院管理,包括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合肥同步辐射装置、上海光源、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等。
今年8月,中科院在启动实施的《“率先行动”计划》中提出,全院要建设四类科研机构:卓越创新中心、创新研究院、大科学研究中心、特色研究所。其中,大科学研究中心的基本定位是公共大型科技创新平台,主要任务是设计、建设和运行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大科学装置,依托开展综合交叉前沿研究。
大科学装置是国家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投资建设的重要设施,它的服务对象是全国各单位有专业需求的研究人员,也包括有专业需求的国外科研人员。据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副台长薛随建介绍,该台建设并管理着国家多个大型天文望远镜,“每年我们都会向用户征集使用天文望远镜的科学提案,经过望远镜时间分配委员会遴选确定用户能否使用和具体使用时间。”
以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2.16米望远镜和丽江2.4米望远镜为例,2009年至2013年间,国家天文台共批准同意非中科院研究者提出的285项观测方案,其中还包括一些外国学者的申请方案。设在兴隆观测站的郭守敬望远镜(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LAMOST)所获取的光谱数据(截至2013年6月),已被该台公开释放,共发布2204860条光谱, 供研究者使用。近期还将公开释放2013年6月之后的光谱数据。
实际上,多年来中科院的其他大科学装置也对国内其他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提供开放服务。
对于未来拟建的大科学研究中心,中科院的《“率先行动”计划》特别强调要提供开放共享、运行高效、用户满意的科技服务,依托大科学装置形成重大科技突破。这类中心将以服务科研为主要价值导向,实行行政系统和用户委员会相结合的治理结构,以用户和专家等相关第三方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
中科院院长白春礼表示,中科院将建设国际一流的国家科技资源公共平台,全面开放科技基础设施和科技资源,健全开放共享的制度和运行管理模式,提升服务和保障水平。
责任编辑:赵天宁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