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新常态 适应新常态
——一论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2015年01月15日 8:36 5412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本报评论员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判断,集中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隅”。“新常态”将对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我们必须密切关注、把握方向,全面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概括了新常态的九大基本特征,都与我们行业的实际密切相关。近年来,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环境、发展动力和发展方式,都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有色金属工业将从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从需求看,随着经济增速下降、国内投资与消费需求放缓、国际市场饱和,国内外有色金属需求增速逐步放缓。从供给看,随着资源环境约束收紧、中低端产品的过剩,有色金属产能扩张的空间削弱。多年以来我国投资增速远高于GDP增速、有色金属投资增速又远高于整个工业,这两个“高于”的状况都已经基本结束。供需两方面的下行因素,导致最近两年主要有色金属生产、消费、投资增长率已经回落到一位数,预计今后还将有所下降。量变引发质变,这对全行业发展的方方面面都将产生深刻影响。
——有色金属工业增长动力逐步发生深刻转变。过去一个时期拉动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生产、消费快速增长的动力趋于削弱或消失。从竞争形态看,市场竞争由依靠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逐步转向依靠质量提升、差异化竞争为主,简单靠数量扩张的发展动力正在削弱。从成本结构看,随着人口红利结束、劳动力成本上升和资源环境约束收紧,过去依靠低劳动力和低环保投入维持的增长动力正在削弱。从政府政策来看,政府政策不再着眼于大规模刺激,而是侧重于定向调控、区间调控,过去那种靠政府支持、批项目的发展动力正在削弱。发展动力从数量规模向质量效益转变,从模仿向创新转变,从依靠政策向依靠市场和法律转变。
——有色金属工业转型升级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多年来,在依靠数量规模扩张的条件下,我们形成了一些习惯思维、习惯做法。在“吃老本”的同时,各方面有很多欠账。虽然总量规模已经全球第一,但资源保障力、市场影响力、技术引导力和文化感召力与世界一流强国相比,仍存在差距。产业组织过于分散、上下游以及产学研用的协作不够顺畅、行业自治自律力度有待加强、创新能力不足、人才培养和管理提升的欠账很大。这些问题,在高速发展时往往感觉不到,但再不重视,就会同新常态越来越不适应。同时,随着经济增速下调,各类隐性风险逐步显性化,特别是产能扩张较快的行业,积累了不小的债务风险,一些老国企、资源枯竭企业还面临人员安置、资产处置、社会保障方面的遗留问题。
这些趋势表明,和整个中国经济一样,有色金属工业也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新常态演化,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机遇和风险同在,光明和曲折并存。2011年以来,我们提出“全面建设有色金属工业强国”,实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升驱动,这和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的要求是一致的。
适应新常态,要做到观念上适应、认识上到位、方法上对路、工作上得力,增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实现有色金属工业发展从旧常态向新常态的平稳转换。
要更新观念认识。新常态不是短期的趋势,而是长期性、根本性的变化。要在全行业凝聚共识,群策群力,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把中央的决策部署细化为指导行业企业发展的具体思路。
要增强战略定力。新常态必然伴随着以前没有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甚至遇到一定的风险。对此,既要充分重视,增强忧患意识,又要看到这是发展阶段转换过程中必然要出现的现象。“生一弊,必潜一利”,新常态倒逼改革创新,将给中国经济、给有色金属工业带来新的机遇和希望。要增强定力,不为一时一地得失所动,多做强基固本、着眼长远的工作。
要埋头苦干实干。“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一切难题,只有在实干中才能破解;一切机遇,只有在实干中才能把握。近年来,有色工业协会和全行业各单位一起,在推进科技进步、化解产能、扩大应用、节能减排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其中许多已经取得显著成效。要继续咬定青山不放松,每件事都要善始善终,善做善成,坚定不移干下去。当前,最重要的是在结构调整、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三个方面力争有所突破。
适应新常态,结构调整是根本。当前尤其要把化解电解铝等行业产能过剩作为重点,深入调研,谋划对策,善于分析预测,避免盲目发展,并通过扩大应用从根本上化解产能。
适应新常态,创新驱动是关键。我们不仅要靠创新驱动实现节能减排、扩大应用,更要靠创新驱动发展有色金属新材料,占据未来竞争制高点,推动行业实现高端发展。科研方向、投资重点、质量管理和标准制定,都要围绕创新驱动展开。
适应新常态,绿色发展是前提。这是有色金属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方面,要按照全生命周期的理念,宣传、推广绿色有色金属材料;另一方面,要积极对传统矿山、冶炼实施绿色改造,倡导绿色产业文化。
面对新常态,有色金属行业发展已经进入关键的历史转折时期。我们要继续以对全行业高度负责的态度,振奋精神做好各项工作,不断交出建设有色金属工业强国的满意答卷。
责任编辑:彭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