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三论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2015年01月20日 8:52 5557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本报评论员
经济发展既要遵循经济规律、市场规律,也要遵循自然规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我国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期待十分强烈,生态环境日益成为发达国家遏制我国发展的手段。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应对这些挑战,就必须治标治本多管齐下,提高绿色发展水平,朝着天蓝水清地绿的目标不断前进。
近年来,有色金属行业在生态环境保护、推动清洁生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进步,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大幅提高,一些环保指标达到国际先进。以电解铝生产为例,目前我国的吨铝氟排放量已经低于0.6千克;吨铝综合电耗降到13594千瓦时,低于国际先进水平近1000千瓦时;废水、废气基本实现达标排放,总体已经迈入绿色发展轨道。
同时也必须看到,我们行业的生态环保在总体上还不能让人民群众放心满意。尤其是不少地区历史欠账集中凸显;少数企业的严重污染事件时有发生;百姓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生态治理成本不断上升,都对产业发展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环保压力加大,对我们行业总体来说是好事。当前,我国经济总量约占全球的11.5%,却消耗了全球21%的能源、43%的铜、54%的水泥。高投入、高消耗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通过环境保护倒逼机制,抑制那些仍然依靠透支生态环境低成本发展的企业,提高企业加强环保的自觉意识,提升企业治理环境的创新动力,从而促进产业发展新的平衡。再不保护环境,别说经济效益上不去,恐怕中华民族的生存都会受威胁。
有色金属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是辩证的、相辅相成的,彼此依托,相互推动,是一个有机的共同体。环境保护做得好,产业发展才能更持续,产业发展做得好,环境保护才能更有保障。单纯的经济观点不可取,单纯的环境民粹主义观点也不可取。从科学发展的高度看,任何一个实体产业的发展,都伴随着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存在没有生态环境影响的实体产业。但是,任何一个实体产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就一定要在“三废”治理、排放总量、生态恢复、绿色建设等各个方面不断取得进展,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
一些污染事件的出现,与我们企业环保意识淡漠、环保治理投入不足有关。还有一些环保事件,有其复杂的历史原因,也同社会公众对我们行业了解不够有关。有的企业,建厂时周围一片荒地,企业的发展带动了周围城乡发展和人口聚集,污染也日益受到周围居民的重视。有的投资项目,本来是符合环保标准的,但是由于对群众的宣传和沟通不够,受到群众的反对,甚至酿成群体性事件。对于这些情况,除了进一步在节能减排方面进行努力之外,还要按照依法治国的要求,做好规划和环境评价,保障群众的知情权,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营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实现绿色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观念、投入、体制机制等各方面综合施策。
——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加大绿色发展投入。我们要为过去在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约束相对宽松的情况下形成的历史欠账承担责任,把生态环保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切实加大治理投入。现在国家正在实施城市工矿企业搬迁、湘江流域污染治理等重大工程,我们要抓住国家更加注重绿色文明建设的契机,把创新驱动与环保治理紧密结合起来,加快营造青山绿水蓝天。
——加强行业自律,增进交流合作,为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提供坚实保障。近几年,结合行业发展的实际,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先后举办了绿色铝宣传活动,大力推动铝节能产品的应用;召开了矿山绿色发展大会,提出了建设绿色矿山的途径。通过这些会议和活动,推动了行业绿色低碳循环体系建设。今后,全行业还要遵循行业的技术和管理特点,组织有针对性自律活动,努力把绿色发展推向新的高度。
——严格遵纪守法,争取社会舆论导向的支持。增长速度下降,新《环保法》的实施,给企业发展确实带来很大压力,但同时也是驱动健康发展的新动力。通过贯彻新《环保法》,企业管理必然更加规范,文化底蕴也将得到新的提升。实现产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既要求企业提高环保意识,严格遵纪守法,增加防护与治理投入,也需要发挥舆论的正能量,提高行业发展对环境影响状态的透明度,引导全社会客观认识产业发展与生态环保的关系,使有色金属及产业能够得到社会的科学认知。
——强化创新驱动,着力发展绿色材料。环保治理固然重要,但更需要从发展的高度看绿色发展。节能环保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里列第一位,着力开发有色金属节能环保材料,不仅将为节能环保产业提供重要支撑,而且还是行业进一步发展的新增长点。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新型节能环保材料开发方面还存在差距。加大研发投入,突破关键环节,加快产业化进程,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绿色材料,应是我们行业实现创新驱动的重点领域。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促进产业与生态协调发展,是有色金属行业向形态更高级、结构更合理阶段演化的关键所在。我们要立足行业实际,整体谋划,通过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新业态,打造清洁、绿色、有亲和力的有色金属工业。
责任编辑:彭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