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黄金市场进入大交易所割据时代

2015年01月27日 9:18 385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交易所

  2014年美国经济持续复苏,市场风险偏好总体偏高。黄金作为避险资产的功能并未得到有效发挥,反而由于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不断受到打压。2015年全球通缩压力加大,美联储能否如期在年中加息成疑。由于通胀预期不佳,实际利率上行概率加大,全球风险资产波动率也不断增大。
  华尔街逐渐形成的观念认为,今年美国股市的波动性将显著增加。从反映美股波动率的VIX指数可以看出,去年下半年开始,VIX指数短期飙升次数明显增多。我们认为这反映了避险情绪的回归,对黄金是利多提振。另外,从美国公司债的信用利差上看,信用利差在去年年中开始显著走高。从垃圾债与国债的利差来看,债券风险溢价有走强的趋势,反映出市场对于风险偏好开始有所降温。黄金的避险功能有望重新启动,在2015年对黄金需求形成一定的利多支撑。
  2013年开始,伴随黄金的持续下挫,全球黄金ETF持仓也开始出现大幅下滑。全球最大的黄金ETF基金SPDR的持仓从2013年年初最高的1350吨,跌至目前的不足750吨。值得注意的是,自去年起黄金ETF减持幅度就开始边际递减,2014全年SPDR的降幅仅为85吨。预计2015年黄金ETF持仓的降幅也将继续收窄,SPDR持仓规模有望维持在700吨之上。黄金ETF持仓转跌为稳也将给予金市较大支撑。
  “世界黄金看中印”,中国和印度对于世界黄金消费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中国黄金协会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黄金产量超过450吨,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需求方面,2014年前三季度中国黄金消费量754.82吨,与上一年同期相比,消费量减少205.76吨,同比下降21.42%。虽然看似需求同比大幅放缓,但这主要由去年的高基数引起的。中国金饰市场在经历了2013年需求爆发式增长后趋于正常化。需求实际上与2012年第三季度及5年季度均值相符。2015年黄金消费旺季已经逐渐拉开帷幕,去年12月以来的各类数据均显示国内金市消费趋旺。上海黄金交易所实物金交割量基本稳定在每周50吨的较高水平,1月以来甚至突破了70吨,与2014年的同期交割水平一致。另外,上海现货金价较国际金价也频繁处于升水状态,上海期货交易所黄金期货近月合约价格高企同样反映了国内现货需求强劲。
  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2014年第三季度印度黄金消费量达225.1吨,同比增长39%。印度黄金需求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包括整体宏观经济的改善、新一届政府政绩颇佳、黄金价格持续走低以及印度卢比维持稳定等。印度政府曾出台了一系列措施限制黄金进口,包括将关税由4%上调至10%等。但去年印度取消了必须将进口黄金的20%再出口的规定,提振了其国内金市的信心。
  近年来,世界黄金交易“西金东移”的趋势越发明显。2015年,全球黄金市场将呈现几大交易所细分目标市场的割据局面。
  虽说芝商所的黄金期货合约仍是全球黄金交易当仁不让的定价基准,但上海期货交易所全球黄金交易的第二把交椅也坐得稳稳当当。自开展夜盘交易以来,上海黄金期货成交量已稳居全球第二位、亚太地区首位。2014年,上海期货交易所黄金期货成交量4773.08万手,较2013年增长18.81%。贵金属在中国的关注度逐步提升。
  上海黄金交易所2014年全年黄金交易量达到1.85万吨,较2013年的1.16万吨同比增长59%;全年的黄金交割量也达到2100吨,虽然较2013年小幅下滑,但仍不妨碍上海黄金交易所蝉联世界最大现货黄金交易所的称号。2014年9月18日,上海黄金交易所推出黄金国际板业务,2015年,国际板将吸引更多国外投资者参与中国黄金交易,并且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步骤,将深度融合在岸资金和离岸资金。由此,上海黄金交易所人民币定价将由中国的区域性价格逐步升级成为全球性的价格。
  2015年新年伊始,芝商所也推出新的一公斤黄金期货合约,交易标的为在香港交割的一公斤金条。此新合约可以说是为香港市场量身定制,又依托芝商所全球领先的期货电子交易平台,将为香港实物黄金市场及区域黄金定价提供精准风险管理工具。芝商所一公斤黄金合约开市后市场反应理想。

责任编辑:叶倩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