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还需深度融合
2015年03月02日 8:45 5261次浏览 来源: 黄国强 分类: 重点新闻
“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简称两化融合)”是近年来国家工信部力推的一项中长期行动计划,旨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渗透性和带动性,有效发挥信息化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作用。有色矿山企业要建设现代化一流企业,如何在社会转型时期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引导行业发展趋势,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工业化和信息化对有色矿山企业来说并不陌生,甚至许多企业一直在致力于这两项工作的深耕细作。但在笔者看来,矿业行业的“两化”有余而融合不足。没有融合,工业化和信息化就像两张皮在各行其是,形成不了协作发展能力;没有深度融合,内部消耗无休无止,企业发展的联动性和高效性就不能充分发挥。
可以发现,大多数矿山企业在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工业机械化建设从来都没有停下过步伐。比如从井下的人工扒渣到装岩机、扒渣机的运用,再到铲运机、凿岩台车、反井钻机、运矿卡车等大型设备的运用,人工体力的劳作方式逐步退出历史舞台,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可见工业化带来的变化和成效是巨大的;同时,信息化建设也从最初级的局域网架构、无纸化办公,到现在的物资、人力、财务、资源、安全及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建立等等,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中枢神经,为企业高效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智能支撑。可以说,我国有色工业从诞生之日起,工业化和信息化建设一刻都未停止探索的脚步。
“两化融合”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和十八大都进行了详尽的主旨描述和工作部署。近几年来,不少有前瞻性的矿山企业将“两化融合”建设写进了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和年度重点工作安排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然而,在“两化融合”的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适应,往往一项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却遭遇一部分企业员工,甚至是高素质的员工的惰性对抗,即便这些新技术和新工艺具有革命性的优势,而他们却习惯于传统的思维定性来维持当前工作开展。究其原因,“两化”融合度的不够,一方面除了技术和设备对员工的知识结构要求较高、维护保养复杂之外,再就是企业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两化融合”建设是一项繁杂而又持久的过程,它不仅仅是技术和设备等的融合,而且是包括企业愿景、目标、管理模式、文化等等的融合。如果没有一群高素质的执行者,没有科学的管理体系,没有整体联动的文化渗透,就不可能有“两化融合”的深入有效推进。当前,由于矿业市场行情的持续低迷,企业效益普遍下滑,主要精力放在了抓生产经营这方面,再加上“两化融合”建设初期带来的成效很难一下子体现出来,造成了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不够,渗透不深,成效不大。
由此看来,在全行业处于低迷时期的今天,我们更应该看到企业自身变革发展的重要性,尤其是科学技术在变革中的核心作用。矿山企业当前首要任务是着手对员工综合素养的提升,要以骨干员工和技术尖兵组成基层“两化融合”的实施载体,形成引导学习辐射的格局;其次,重新整合内部与外部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和资源的互补,提升融合的深度和广度;第三,建立和完善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汲取和融汇国家工信部课题组的研究成果,推行具有企业管理特色的“两化融合”标准和考核体系;第四,提高企业的机械和电气装备水平,淘汰一批产能和性能不足的基础装备,解决好工业化不足的问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尤其是在企业发展变革的当前。我们此时应该借助国家推行“两化深度融合”带来的潜能和机遇,不断提升行业的整体核心竞争力,力争在现代化进程中再进一步、更胜一筹,为企业迎接下一轮矿业市场的崛起奠基。
责任编辑:中国有色金属报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