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钻探工程标准制定阵地

访我国知名钻探工程专家王达

2015年03月02日 10:16 245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地质矿业

  工人穿着整洁的工作服坐在装有空调的集控房中,看着显示屏上的一组组数据,不时在计算机上下达着指令。如果不是外面竖着高高的钻塔,你肯定不会相信这是钻探施工的现场。
  在人们的印象中,钻探是个又累又脏的体力活,钻探工人的形象离不开满身的泥浆和油污。是什么让钻探工程实现了上述变化?我国知名钻探工程专家、中国地质调查局原副局长王达告诉记者,张家口中地装备探矿工程有限公司研发的全球首款变频电驱动立轴钻机XY-8DB就是解答上述疑问的极佳案例,它除了彻底改变钻探工程的作业环境和劳动强度外,还实现了在减人、降耗的情况下增效。
  然而,这一科技创新也让王达喜中有忧:“这是中国将传统机械传动液压给进的立轴式钻机与现代传动技术和信息技术有机融合后形成的全新钻机,但新的产品出来了,相应的标准却依然缺失。一旦国外大公司推出这类产品并发布相应的标准,那我们就很可能丧失该领域的话语权了。”王达对此忧心忡忡。他说:“在钻探工程领域,标准落后甚至缺失的局面,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不能放弃标准制定阵地
  业内人士称,20世纪的行业之争是产品、技术之争,21世纪的行业之争是标准化之争。
  王达认为,在国际融合日趋深入的今天,谁掌握了标准的制定权,谁就会在市场竞争中掌握先机。因此,发达国家始终不愿意在标准之争中做任何让步或妥协。
  王达说:“到目前之所以国际上没有统一的钻探技术标准,就是工业发达国家互不让步的结果。”
  记者了解到,早在196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82(矿业技术委员会)SC6(金刚石钻探设备分技术委员会)〕就曾由英国和瑞典分别以美国DCDMA、瑞典SIS为蓝本提出ISO标准草案。1975年,原苏联又提出了以经互会标准为蓝本的第三系列。经过多年协调,终于取得了所谓的“一致意见”,即采用多元并存的形式,分别形成A、B、C三个系列,既互不通用,也不规定优选序次。
  “这一结果恰恰反映出国际上技术经济实力的相互抗衡,并未充分体现标准化的简化、统一、协调、最优的基本宗旨。”王达说。
  20世纪90年代,原苏联担任ISO/TC82/SC6主席期间,在A、B、C系列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标准草案,被人称为“U”系列。它试图用一个统一的(Unified)系列,取代三者并行的现状。虽然这更符合ISO的原则,但该系列缺乏市场占有量的支持,加之标准本身也存在重大技术缺陷,注定了这一目标在短期内难以实现。
  1998年国土资源部成立以后,全国专业标准化委员会发生很大变化,地质矿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撤销,成立了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93,原来的探矿工程分技术委员会也与物探、化探、遥感一同合并为勘查技术分技术委员会。但由于专业过于庞杂,技术跨度过大,致使分技委难以充分行使标准审查的职能,只能由各领域专家分别审查,然后交由分技委流程性地投票表决。程序繁琐,信息交流不畅导致勘查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困难重重。
  王达分析,近年来这种现象终于有所改观。我国钻具新国标(GB16950-2014)的颁布实施是一大进步,这部标准将随着我国绳索取芯钻杆、钻具、钻头在国外的大量销售,有望在不远的将来成为一部真正的国际通行的标准。钻具的出口推动了中国标准走向世界,中国标准的制定和推行又将促进中国钻具走向国际。近期还将有一批新修订的钻探规程类标准作为行标颁行,也将大幅度提高我国钻探技术的国际地位。
  “然而钻探机械、仪器类标准缺失较多、水平落后的现状尚无根本改观。”王达认为,在人们高喊21世纪是标准之争的世纪时,中国的钻探工程技术标准却处于短缺状态,实为一大憾事。
  市场化不能代替标准和检测
  记者从有关渠道了解到,关于地质钻探装备的标准制定,管理部门与装备制造业存在较大分歧。管理部门认为,这一行业是高度市场化的行业,标准应由市场自己决定。
  对此,王达认为,“市场决定的实质就是强者说了算。中国现在只是制造大国,还处于向制造业强国努力的过程中。”他认为,工业发达国家之所以在相关标准的制定上敢让市场决定,是因为他们工业化起步较早,相关标准已为国际市场所接受。而且,经过长期的市场淘汰,工业发达国家在多数制造领域已培育出世界级的巨头,且在国内基本形成了整机、配套合理分工、有序衔接的局面。
  “但目前我国作为工业化起步较晚的国家,多数情况下只能被动地执行国外或国际标准。统计数据显示,目前99.8%的国际标准就是以发达国家标准为基础制定的,或是发达国家主持起草的。因此,对我国而言,完全由市场决定还需要一个非常长远的过程。”
  王达回顾分析,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钻探装备基本是仿制前苏联的为主,整机制造商在全国也屈指可数。改革开放后,多个地勘单位原来以修理为主的单位,纷纷进入到整机制造领域。随后,民营资本也大举进入。这虽带来了我国地质装备制造业的繁荣,但也带来了诸多问题。
  “既没有统一的标准体系,又没有国家级的或第三方地质装备质量检测机构,大家对标准的执行情况就少了监督约束。”王达认为,地质装备行业发展成熟并逐步走向高端,标准的制定是基础。当前所制定的标准中如不能充分反映健康、质量、环保、节能等更方面因素,就算有了标准,制造业也很难成长为高端产业,也很难为国际市场所接受。
  “从某种程度上说,XY-8DB代表的就是这种潮流。”王达说:“遗憾的是,我们的产品虽然已经进入市场,但关于这类产品的标准却没出台。”
  用标准助力中国走向高端制造
  国外先进标准种类繁多,没有真正的国际标准可以直接采用,而国内目前也处于相关混乱的状况,如何解决这一现实问题?王达建议:
  一要尽快修订地质岩芯钻探行业标准体系;二要成立公益性的、中立性的标准化研究机构和地质装备质量检测中心,由政府对国家标准给予研究项目资助;三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制定行业共同遵守的行业标准,强化标准与市场关联度。
  他特别提出,希望借助我国张晓刚担任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主席的大好机遇,积极发展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联系,争取恢复TC82/SC6分技委的工作,积极参与甚至领导国际标准制定、修订,继续探讨在中国举办该分技术委员会会议或工作组会议的可行性并积极推进和落实,强化国际标准话语权。在这一过程中,要采取措施鼓励有实力、有能力、有责任的大企业参与其中。
  他呼吁,着眼于现实发展的需要,有必要将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为地矿和土地两个技术委员会,尽快成立岩芯钻探分技术委员会,以加快地质矿产标准化进程,助推中国制造走向高端。

责任编辑:陈鑫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