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行业亟须转型发展
2015年04月14日 9:5 2973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地质矿业
为了把握石墨等优势矿产资源市场新动态,做好有关政策调整的前期研究论证工作,受国土资源部法规司委托,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组织力量,就石墨行业市场形势与政策调整等问题赴黑龙江实地调研。
全球石墨资源及生产简况
一是全球石墨资源分布相对集中,巴西、中国石墨储量居全球前两位,黑龙江石墨资源量(晶质)全国第一。
2013年,探明的全球天然石墨储量约1.3亿吨矿物量,储量居前四位的国家分别为巴西、中国、印度和墨西哥,四国的石墨储量合计占全球总储量的97.77%。巴西、中国石墨储量居世界前两位,其中中国储量约为5500万吨,占全球储量的42.3%。
中国石墨矿产有晶质石墨和隐晶质石墨两种类型。从区域分布上看,晶质石墨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山西、四川、山东、内蒙古等地,其中全国一半以上晶质石墨查明资源储量在黑龙江,占52.71%。隐晶质石墨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湖南、广东等地。
二是全球石墨生产较为集中,2013年我国石墨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68%。
2000年至2013年全球石墨产量相对稳定,保持在80万吨~120万吨矿物量之间,2013年全球天然石墨产量为119万吨矿物量,其中我国产量占到全球总产量的68%。总体上看,2000年~2013年我国石墨产量稳中有增,主要原因:一是近年来我国钢铁行业有长足的发展,拉动了石墨的消费;二是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大耐火材料生产国和消费国(产量占到全球65%),石墨消费量较高;三是近年来受世界范围内石墨价格走低影响,世界一些石墨生产厂家相继停产或关闭。
三是全球石墨消费结构相对固定,我国石墨消费主要集中在附加值低的产业链前端。
石墨世界消费结构大体为:耐火材料占26%,制动衬片占13%,润滑剂占14%,铸造占15%,铅笔占7%,其他(碳刷、电池、膨胀石墨等)占25%。未来随着钢铁、石油、化工、机械、轻工等传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石墨产业将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
从区域上看,世界石墨消费主要集中在中国以及日本、美国等国。我国是世界上石墨消费第一大国,占世界总消费量的50%左右。我国石墨产业以生产初级原料和低档产品为主,产量高、产值低,高端石墨及其制品产量低、品种少。
从消费领域看,我国石墨以耐火材料和钢铁工业消费为主,共占约42%,电池、膨胀石墨等约占23%,润滑剂、铸造等约占12%,制动衬片、石墨制品等约占10%,铅笔等约占6%,军工、原子能、航空航天等约占7%。我国在石墨功能材料生产与应用领域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特别是氟化石墨、高纯石墨、石墨电池等领域。另外,隐晶质石墨低端化应用严重,约50%的产量以煤的形式用作了燃料
四是我国石墨出口以初级产品为主,占全球总出口量半壁江山。
多年来,我国一直是出口石墨初级产品最多的国家,每年出口总量占世界总出口量的50%左右。据中国海关数据统计,2013年国内天然石墨出口量为25万吨。我国石墨初级产品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产能过剩又反过来压制了价格。
五是受金融危机及全球经济放缓影响,近年来石墨价格呈下跌态势。
2011年之前,天然石墨产量最大的初级产品鳞片天然石墨的价格逐年递升,至2011年价格上升到历史最高水平。随后受全球经济放缓影响,价格又开始连续下跌。截至当前,鳞片天然石墨的价格较高位时已跌落超过50%,海关统计,鳞片天然石墨纯度较低的一些产品出口时价格甚至不足2500元/吨。
我国石墨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低出高进”等问题凸显,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石墨行业发展。
我国石墨资源进出口存在“低出高进”现象。这也是我国天然石墨产品出口存在的一个矛盾,即天然石墨资源以初级产品出口的方式持续流失,工业附加值极低。同时再以数十倍甚至上百倍的价格进口石墨尖端产品。例如,主要出口的鳞片天然石墨,价格低至3000元/吨以下,而一些负极材料进口价却高达到10万~20万元/吨,一些氟化石墨产品,更是高达30万~50万元/吨。
二是产业链延伸较短,精深加工水平落后。
我国石墨产业产业单一、链条短,缺乏终端产品,科技含量与市场占有率不高,产品深加工比例低。
从全国石墨产业链角度看,我国石墨产值低的采选业生产规模大,产值高的高端石墨及其制品产业生产规模小。
产业布局方面,除山东、黑龙江石墨产业链相对比较完善之外,其他主要石墨产地仅是廉价的原料生产基地,几乎无深加工产业。
三是技术研发“两低”制约我国石墨行业向高端领域发展。
“两低”,即有研发费用的企业占比低,研发费用占企业营业收入的占比低。受企业资金不足、人才短缺以及国外技术垄断影响,我国石墨产业的创新能力不足,高科技应用产品开发缓慢,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产业优势不强。作为产品研发主体的石墨企业,缺乏技术研发的创新意识,科研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据公开资料显示,以中国石墨之都鸡西为例,在参与调查的37家石墨企业中,有研发费用投入的仅有4家,研发费用仅为全部主营业务收入的3.8%。而在石墨深加工产品技术上领先的发达国家,则对天然石墨实行“以购代采”战略,并且进行技术封锁。
四是受市场价格影响的盲目扩张,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行业的恶性循环。
2008年以来,受市场价格反弹的影响,石墨产业投资热情高涨,为改进加工技术、发展地域经济,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积极性较高。但由于少数签约企业缺乏以高新技术为载体的产品长远发展规划,提出的产品方向与现有企业技术水平大同小异;有的企业尽管签约落户,但由于投入进展缓慢或投资规模缩水,难以推动石墨资源产业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其后果,一方面会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盲目扩张、产能过剩、恶性竞争和市场疲软;另一方面可能造成石墨资源的“圈炒现象”,影响石墨产业可持续发展。
完善石墨资源政策具体建议
针对现状和石墨行业未来发展,对于石墨行业的发展和管理,可适当借鉴稀土资源管控模式,建议调整和完善现有政策:
第一,调整进出口关税,合理限制初级产品出口量,促进国内石墨产业链向高端发展。建议取消球形石墨出口补贴,对于石墨产品进出口关税采取不退不免措施,让企业在同一平台上公平竞争。对高端石墨产品采取出口退税政策,鼓励出口,让有能力发展深加工的大企业更好地发展。
第二,推动行业协会建设,发挥其组织、协调和服务职能。强化行业协会建设工作,使协会更好地发挥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政府之间衔接协调作用,提供市场信息和法律咨询等;调配资源,提升企业抵御风险能力。不断完善石墨行业相关标准,规范市场行为,实现行业自律。
第三,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打造石墨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提高国际市场话语权。建议加快石墨生产基地资源整合和加工制造业的重组、优化,加强石墨采矿业、加工业、高端石墨制品产业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与统一。完善以大企业集团、产业集群为核心的石墨产业链,增加贸易定价话语权。强化国家级石墨材料研发中心建设工作,加大科研投入力度,优先发展高端石墨及其制品的新材料产业,在提升国内高端石墨产品需求保障的基础上,打造中国石墨产业龙头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建设完善“国际石墨资源交易中心”,避免战略资源廉价流失。
第四,实行总量调控,控制石墨产量规模和矿山数量。建议将全国石墨矿纳入国家总量调控的保护性开采优势矿种,实现宏观调控。对各省区经协调下拨的产量指标,作为国家控制的指令性指标进行统一、精确和有力的调控。对已开采矿区应严格监管,整合矿业权,使优势石墨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对于尚未开采的部分矿区,原则上不再新设采矿权,严格控制矿山开采规模和数量。
责任编辑:陈鑫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