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地上的地球“CT师”

——记江西省地矿局九〇二队地球物理勘察技术院

2015年05月22日 8:53 337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地质矿业   作者:

  面对当前地勘业低迷的大环境,江西省地矿局九〇二队物勘院积极调整工作思路,转变发展方式,紧紧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机遇,成功实现了“换挡提速”。 2014年,该院签订合同83个,完成产值1953.64万元,继续走在同行的前列。而2015年,物勘院提出将以“大地质、大市场”为导向,抓住经济新常态下的新机遇,继续推进物探业的做强做大、做精做细,力争总收入突破2500万。那么,该院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怎么敢在地勘市场低迷的环境下,确定如此目标?该院院长和全体职工给出了答案,那就是推进转型升级。
  主动融入,服务“一带一路”
  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访问中亚和东盟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开创了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这也预示着:2015年,“一带一路”宏伟构想,将进入务实合作全面推进的新阶段。
  为了落实这个战略思想,江西地矿局迅速组织学习,并要求局属单位尽快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江西地矿局九〇二队物勘院也紧跟其后,从以前的等、靠、要向自己走出省外、国外找市场转变。并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向西藏、青海、新疆、山西等西部省份进军,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院里随后分别在青海、山西等地设立了分院。其中,西宁分院自2013年成立之初在西藏拉萨承揽了“拉萨枊梧新区北组团--南组团隧道工程物探”项目后,紧接着又承接了“青海省大通至小沙河(甘青界)高速公路初勘工程物探”。良好的服务和过硬的技术为物勘院在西宁嬴得了口碑,2014年,西宁分院又承接了“青海省大通至小沙河(甘青界)高速公路详勘工程物探”和“天峻县肯德隆东沟石墨矿调查电法勘查”等项目。
  在拓展西部市场的同时,江西地矿局九〇二队物勘院还主动服务地方生态建设,转型向“大地质”延伸,2015年5月,该院利用物探优势与地勘院顺利承揽到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项目中江西省部分共38个监测井的物探、水文工作,为该院开拓了新的业务范围和市场空间。
  主动作为,擦亮物探招牌
  物勘院的前身分别为地矿部第七物探大队和江西省地矿局第二物探大队,曾先后从事过石油、煤、钾盐等非金属以及金属矿的重、磁、电、震、物探测井等地球物理勘探工作,取得了一大批地质找矿成果。其中,1988年报送的《激震波速效应无损验桩法》获地矿部科技成果三等奖,属江西首创,具有国内先进水平;1987年承担的南昌大桥选址地震勘探,开创了江西省工程物探的先河。
  荣誉属于过去,一贯“敢想敢干,争创一流”的物勘院并没有沉浸于过去的荣誉,而是向深部找矿、地热、页岩气、煤层气等领域迈进。2014年,该院专门成立了物探方法研究事业部,开展V8在深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研究,并组织技术人员到中石油东方物探公司、川庆物探公司等学习考察地震勘探在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勘探中的应用技术,与赣中南地质勘查研究院合作,共同承担局科研项目“物探资料的二次开发在江西非常规油气勘查中的应用研究”, 积极主动地参与江西省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的勘探开发工作。
  近年来,该院在矿产勘查、新能源、环境地质、灾害地质调查、工程物探等领域,完成的所有项目成果报告评审均达到良好以上。其中《江西省全省重磁综合编图及找矿靶区优选》获2012年度中国地质调查成果二等奖。随着一个个项目的完成,一项项领域的拓展,让江西地矿局九〇二队物勘院这个招牌更加响亮。
  主动提升,寻求发展后劲
  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并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靠好的技术、实力、人才、设备。江西省地矿局九〇二队深知,抓住了这些,就等于抓住了市场的“牛鼻子”,就能在地勘市场低迷的环境下勇立潮头。
  针对目前产业发展情况,近两年来,江西省地矿局九〇二队物勘院先后购买了428-XL地震数据采集系统、EH-4连续电导率剖面仪、SIR-30E型地质雷达以及井中摄像仪、管线探测仪等,为开拓非常规油气勘探、地热物探、工程物探、城市物探增添新利器,并开展了428-XL数字地震仪在南鄱阳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研究科研项目和技术攻关。此外,为解决人才断层问题,该院还出台了相关制度,并对青年技术人员放手、大胆使用,尽可能地提供施展平台,发挥他们的才干。同时该院有计划地安排青年技术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和学习,加强青年技术人员的学习交流,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并聚才引智,加强综合研究,定期开展选区选题交流论证会,注重资料二次开发,在专家指导下,该院与地勘院联合共同圈定找矿靶区9处。
  目前,江西省地矿局九〇二队物勘院的发展强劲势头表明,这支物探精兵一定走出一条成功之路,以优质的质量,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责任编辑:罗娜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