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金属工艺的当代再设计
2015年06月14日 12:3 12120次浏览 来源: 中国文化报 分类: 金属器皿
①美好的结晶(925银做旧处理) 水谷中央 日本。作品使用0.26毫米至0.6毫米的银针尖端为小球,呈现极其纤巧微妙的质感,寓意日本女性所特有的纤细和温雅。
②重叠的空间(3D蜡模打印,925银镀金) Min Bog Ki 韩国。除了聚焦不断发展的数字技术,作者还将重点放在经常被忽视的纹理元素,作品可以被视为数字技术上的漏洞。
④齿轮车(错金银) 吉田泰一郎 日本。作品采用银、金、铜等金属,做了布面错金银技法,是一种非常传统的技法。
作为传统工艺之一,雕金金属工艺在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作品中被继承、延展,发展至今,呈现出个性化、时尚化、实验性的特点。为了能更好地表现艺术家们的当代思维观念和他们创作的多元艺术作品,近日,“相约北京2015:国际金属工艺首饰展”在北京天一阁书院开幕,来自中、日、韩三国高等院校的38位艺术家的200余件金属工艺首饰作品闪耀亮相。
当代金属艺术的亚洲特色
走进展厅,这些金属艺术品有抽象的、有综合材料的、有与服装结合时尚华美的、也有运用数字媒体技术引人好奇的……无论哪一类作品,都从传统雕金工艺出发,同时带有很强的当代风格,并且蕴含作者独特的感知和情感,而在别针、关节等细节处的设计也能让人在不经意间感受到作品背后“人的温度”。
展览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教师李骞介绍:“目前,国际上有关金属工艺的展览很多,但像这么专业的从雕金工艺出发的展览并不多。日本的金属工艺有着完整的发展体系,传统技艺的保护也非常好,没有断代。比如,东京艺术大学把金属工艺分成三块:铸金、锻金和雕金,分得很细、很专业,并且将这些工艺和现代文化结合起来,制作出的工艺品大众不但喜欢而且也能消费。韩国金属工艺的发展受到德国、美国的影响,近年来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此次展览就是想把这些带有不同地域特色,并且和大众离得很近的作品介绍给中国观众。”
“多元”是文化自身差异的外化表现,同时又是传承和积淀的结果。受制于特殊的空间地域、工艺技巧、行为方式、审美价值,当代金属艺术仍然保留着地域性的文化特色和差异化倾向。“相比较而言,中国、日本、韩国为代表的东方金属艺术,注重内涵表达,普遍体现出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善于从传统文化内涵中吸取、归纳,形成创作灵感;而西方金属艺术家则更注重观念和形式的表达。”李骞指出,当代首饰观念性比较强的是德国,法国主要以奢侈品制作为主,全世界最高级的手工定制几乎都是来自法国,但法国做当代首饰的很少,英国则偏重设计,这和英国当代创意产业的发达密不可分。而亚洲国家更注重工艺性,尤其是日本,这点不光体现在金属工艺,漆艺、纸工艺、陶瓷工艺都是如此。
“学院——民间”能否融合发展
雕金在古代被称为贵金属细工工艺,主要被用来制作首饰和摆件等精细工艺品,多用于宫廷。和掐丝、花丝等工艺一样,雕金工艺在古代发展得非常繁盛。由于种种原因,近现代几近失传,但日本却继承得很好,并且有很好的发展。在我国,这门工艺走入院校是近10年到20年的事情,在各大美术院校的设计专业中都有金属工艺专业或者首饰设计专业。“相比日本学院对金属工艺有着比较专业的分类,中国的美术院校在这方面的设置还不完善,甚至没有工艺这一学科,都归为设计类了,但设计和工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门类。在中国的美术学院,往往一谈到设计、艺术,好像就很高尚,一谈到工艺就好像低人一等,这种思想很狭隘。”李骞介绍,“中央美院城市设计学院首饰工作室的课程基本是按照雕金工艺的基础程度、难易程度去安排的,包含錾刻、浮雕、珐琅工艺和立体金属造型,花丝还没列入课程。我的学生不让代工,都是自己做作品,如果光有想法,但工艺达不到,概念就不能真正落地。”从2006年建立工作室,到2009年有了第一届毕业生,李骞说,培养的学生有的自己成立工作室,有的进入首饰公司做首饰设计,发展得都很好,因为他们既有技术又懂设计、艺术修养扎实。
清华美院教授唐绪祥介绍,日本的民间大师与学院有很好的互动,原先的“学院——民间”两条线发展已经融为一条线发展,民间大师可以成为学院的教授,很多手艺人的后代也会到学院学习,这样民间的东西就可以带入学院,另一方面,这些艺人经过学院学习后还会回到民间,这样就构成了一种融合。“民间传习一定要和学院的教学相结合,才能将传统技艺更好地应用到当代设计之中。”唐绪祥说。
“传统——现代”如何平衡运用
当前,中国传统工艺备受重视,国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给予积极保护和大力扶持,一些项目已经建立起传统技艺的传习所。对此,唐绪祥认为,社会开始正面看待传统技艺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如果仅仅是采取保护性的抢救,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任何一个传统技艺,如果在社会中没有了它的功能,按照规律它自然要逐渐被淘汰,仅仅靠抢救无法改变这个规律。所以关键的问题是,传统技艺在面对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审美取向时,如果不有所提升,就很难有所发展,必然进入到濒危的状态。”唐绪祥认为,“所谓抢救,应该从积极的层面推进,要让传统技艺与当代生活有更紧密的结合。进一步说,传统技艺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在于传承人思想观念的整体提升,需要让传统技艺与当代设计结合,进行现代的再整理,焕发出新的生机。”
当代金属艺术正处在一个求新、求变、求发展的历史时期,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模式已被现代教育方式取代,传统如何得到更好继承?另一方面,市面上经常能够看到的金属工艺品、纪念品等,大多模仿传统元素,甚至国礼等作品也以传统技艺为最大特色,当代理念并不突出,如何实现真正的创新?创作者在二者之间如何做出平衡?
唐绪祥认为,从工艺的角度,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且比较复杂的制作,当然能够反映出高超的传统技艺水平。但从设计的角度看,今天的工艺美术作品应该体现出当代性,即能够体现当代人的精神面貌、审美追求,能够代表时代文化面貌。“对于今天的艺术创作,我们要求学生要更加注重思想性、当代性,不能总是重复古时候皇帝穿的龙袍或是戴的帽子,这样没有意义。当代最优秀的设计,一定能在若干年后成为传统发展脉络中的亮点。正是每一个时期最优秀的文化形态构成了我们的传统,每个时期都应该创造出属于那个时期的最优秀的形态。”
驻足欣赏展出的作品,虽然工艺上不乏传统的技法,但创作观念都是现代的、富于情感的,作品也因此具备了可以亲近的实用性。“这类作品注重手工,非常接地气,是艺术家一点点做出来的,在生活中也能用到,一提起手工、传统工艺,人们往往就感觉是老的,其实传统工艺也能做出很好的现代作品,技术要和现代生活结合,不断改进,不能停滞。有了好的工艺,还要具有时代性的思想,这样才能够创作出真正打动人的作品。”李骞说。
责任编辑:陈鑫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