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势而变 化危为机
——金川公司攻坚克难保增长纪实
2015年06月17日 9:49 4526次浏览 来源: 金川集团 分类: 镍资讯 作者: 伏润之 胡巧军
从去年开始,经济下行压力导致绝大多数行业都面临市场需求疲软、产品价格持续低迷等多重困难。特别是有色行业更是进入了“冰点”。
而面对困难,作为甘肃大型国有企业金川公司给出了一份有质量的答卷: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挑战,一季度实现盈利。
在经济新常态下的调速换挡期,保持怎样的增长速度,对经济体量超大的金川公司来说,是个严峻的考验,他们逆势担当,今年毅然定下了同比增加近200亿元营业收入的目标。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无论管理层还是普通职工,面对复杂的经济压力既没有回避更没有焦虑,而是透着自信。金川公司保增长的信心来自哪里?
逆流而上
近半年来,如何化解经济下行压力已经成为摆在许多企业老总案头的最大难题。
最直观的例子是原材料价格严重下跌—铁合金、碳化硅销价严重倒挂,截至3月底,铜、钢材、铝、硅铁价格均跌破成本线,工业经济增速进入“冰点期”。
金川公司自上到下从不回避压力。一线职工感受到压力:公司领导除夕给一线职工拜年时,说得最多的还是当前面临的经济形势和生产任务。
管理层感受到压力。国际上,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大;国内,产能过剩、结构调整出现阵痛、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行业,传统产业相对饱和。
金川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杨志强用了这样一句话来概括当前的重点工作:“提质增效强基础,改革创新谋发展。”基于这样的思路,金川公司因地制宜,专门梳理了“深化改革”、“提质增效升级”等大类别92个子项任务,并据此制定下发了任务分解表。如同军令状,这92项任务,每一项都有明确的进度安排、时间节点、牵头单位与协作单位。金川公司职工告诉记者,在他们印象里公司第一次将生产任务指标化解得如此细致。
在金川公司总经理王永前看来,对于身处经济下行压力之下的企业而言,细节决定成败,正是“化整为零”的思路,使得金川公司将风险降到最低,压缩成本将利润最大化。他认为,危中寻机、化危为机是金川公司当前的必由之路。外部经济环境虽然低迷,但要看到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改革红利预期释放以及国家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等有利条件,还要看到镍铜等产品消费稳定增长、国内市场仍然保持净进口和供应不足等机遇。
提质增效
进入5月,是金川公司最忙碌的时候,身穿绿色工作服的工人们行色匆匆。镍冶炼厂门口大楼上对联清晰可见,横批写着四个大字:提质增效。
这四个字已经深深植入镍冶炼厂生产经营的每一个步骤中。金川公司拥有全球同类矿床排名第三的镍矿,但自产原料年产镍量与镍冶炼厂15万吨产能比较,还有一定的缺口。镍冶炼厂副厂长王涛说,这意味着很大一部分原材料需要进口,积压的原料费用占据财务费用的大头。有色冶金行业不景气时,身处内陆的金川公司在生产成本上无法与沿海地区抗衡。
厂里首先考虑“砍掉”进口原料积压造成的资金负担。通常,镍冶炼厂生产的同时要备足2个月的原料。现在做到了三个平衡,全年计划平衡、采购平衡和运输平衡。目前原料存量已经压缩至25天,腾出了大量资金用于技术改造。
大板电镍在金川公司已经生产了50年,工艺成熟。不久前,镍冶炼厂决定改变一块镍打天下的局面。通过充分调研客户后发现,广大不锈钢生产厂家更多使用价格低廉纯度低的镍铁,金川公司的镍产品由于纯度高价格高,更多面对高端客户。因势立变,厂里将镍产品分层分档,每个档次相差2000元钱,抓住了大量客户。还有一个细节,金川公司的镍原来只有一种尺寸,客户要根据自身需求进行切割,现在则在生产阶段切割整齐,市场反馈极好。王涛还说,活性镍技术创新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届时,金川公司将生产纯度为99.97%的0号镍,市场宽度将进一步得到提升。
经过一系列革新,镍冶炼厂在困难时期达到了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目的。
深化改革
金川公司粉体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电解镍粉在国内销量第一,雾化镍粉价格最高。纵使如此,他们也深感压力。
粉体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清宏告诉员工,躺在“老大”的位置吃老本迟早会“受伤”。他说,对我们而言市场是龙头,春节一过公司就派出四路人马对市场进行调研,推行全员销售政策,增加直供客户,探索电子商务。
“我们紧锣密鼓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创新,目的只有一个,尽可能多地占有市场。”王清宏告诉记者。
金川公司电线电缆有限公司是金川公司深化改革的试点。总经理赵忠表示,电线电缆企业受宏观经济影响更大,为此,公司开始寻找“最佳点”组织生产,今年电工材料产量同比增加50%。“南方很多线缆企业今年彻底歇业,我们的产值已经和去年持平。”
“我们没有单打独斗,依靠横向联合的做法,突破了品种限制。采取纵向合作的方法,与上下游企业对接合作,盘活了市场。同时,切实降低物流采购成本,这一块一年可以节约1000多万元。”赵忠细细盘算着手里的“家底”。
对于目前面临的压力,赵忠体会很深。他说:“困难时改变观念及时适应市场需求和变化,对于企业将来的发展势必奠定坚实基础。转型绝非否定过去的产品,而是转方式,让市场考验管理,让产品接受检阅。”
责任编辑:杨翼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