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求大跌预期引爆黄金之殇
2015年07月09日 9:17 4431次浏览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分类: 现货
7月8日,金属板块继续带领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下跌潮。当晚欧洲市场开盘,铁矿石价格大跌11%至每吨44.10美元,创下十年低点。
与铁矿石相似,铜、镍在开盘后均持续此前的跌势,北京时间8日晚开盘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目前是铁矿石、铜、镍、黄金、煤炭、等几乎所有大宗商品的最大消费国,作为全球经济增长引擎,国内市场连续三周的股市暴跌对大宗商品市场的影响不言而喻。
以铁矿石为例,在过去的18天里,铁矿石价格下跌超过25%。
“由于中国占基本金属消费的40%-50%,因此铁矿石、铜、镍在这轮的大宗商品大跌中首当其冲。”国泰君安证券大宗商品交易主管李良坤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他预计,此轮国际金属市场将继续受到中国需求的拖累持续下跌。
另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大宗商品交易员向本报表示,此次中国股市大跌或将导致居民储蓄的直接下降以及可能的银行系统性风险。在已经疲软的大宗商品需求下,中国需求崩盘的预期使得国内交易员对有色、黑色金属进行大规模卖空交易。
该交易员表示,由于卖空金属等大宗商品导致的是供给的缓慢减少,在长期需求疲软预期下,价格难以形成反弹。“卖空受中国需求影响的大宗商品相对是安全的,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市场将继续这一趋势。”
连锁大跌8日,国内大宗商品近全线收跌,三市没有期货品种收涨;沥青期货领跌,主力合约收于每吨2464元,较前一交易日结算价下跌216元,跌幅8.06%。
“除了希腊不明朗因素以外,市场开始担忧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中国股市泡沫由于去杠杆压力下爆破,然而中国政府推出的各项救市措施也未能稳定股市,作为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消费国,这种紧张情绪也自然传导至大宗商品市场。”丹麦盛宝银行首席大宗商品交易策略分析师Ole Hansen表示。
巴克莱集团分析师表示,在经历年初的投资增长阶段之后,大宗商品相关的资金投资已经减少了很多。第一季度的大宗商品资金流入改善看起来似乎只是暂时的。
依赖于大宗商品出口国家的货币也有一定程度的贬值,今年,澳元兑美元、加元对美元分别下跌了约9%和7%。
即使是那些最大的矿业公司的极具弹性的股票也下跌了。必和必拓和力拓公司的股价已经逐步降至6年前全球金融危机时候的水平。
自6月起,世界第四大铁矿石出口商福特斯库金属集团股票也下跌了28%,这是其自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黄金暴跌在周二暴跌20美元后,7月8日黄金价格继续走低,美国COMEX 8月黄金期货价格盘中一度跌至1147.15美元/盎司,创三个半月低点。伦敦三个月期铜价格8日小幅反弹至5300美元水平,上一交易日一度重挫近6%,报5261.50美元,这是自2009年7月来的新低。
“此轮包括黄金在内的大宗商品暴跌主要是缘于对中国经济增长信心危机,但我认为由于中国股票暴跌触发的大宗商品下挫有些过于悲观,我们相信铜价在今年年底前会有所反弹。”Capital Economics首席经济学家Julian Jessop指出。
由于投资者近年来一直对黄金市场意兴阑珊,全球最大黄金交易所买卖基金(ETF)SPDR Gold Trust的黄金持仓7月7日维持在709.65吨水平,较前一日仓位保持不变。自6月26日起,机构投资者已累计减持黄金持仓约3.58吨。
他续称,以黄金而言,目前并未能受益于市场避险情绪,“虽然市场普遍认为希腊退出欧元区的风险不断增加,但是与三年前相比,这只能算是意外事件,对市场不太可能形成太大的冲击。总体来看,目前对希腊债务敞口比较多的是欧洲央行、IMF等,因此即使希腊最终脱离欧元区,实际经济层面的扩散风险还是相对有限的。”
此外,包括对冲基金在内的机构投资者则纷纷看空黄金。根据CFTC的数据显示,在截至6月30日的一周内,黄金投机净多头减少27959手至67155手。其中投机多头减少8468手至194476手;投机空头则增加19491手至12732手,创下自2013年7月16日以来的最高水平。
同时,他指出,由于市场依然预期美联储会在今年年内加息,导致市场避险资金纷纷流入美元,这也对大宗商品形成一定的沽压。追踪美元兑一篮子主要货币的美元指数,7月7日冲刺97的高位,并刷新五周以来的最高水平,欧元兑美元则跌破1.1。
阿联酋第一大银行阿布扎比国家银行(National Bank of Abu Dhabi)首席投资官Gary Dugan则认为,贵金属市场中的衍生品头寸激增亦对黄金、白银造成沽压,“今年第一季度贵金属的未平仓衍生品头寸由去年第四季度的224亿美元激增237%至756亿美元,这一水平已与基本面出现脱节”。
责任编辑:叶倩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