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得手Midwest背景:海外并购机制渐趋成熟

2008年07月15日 8:44 165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7月11日,中国中钢集团已控制了澳大利亚中西部公司(Midwest)超过50.97%的股份,中钢实际已经获得了对这家澳大利亚铁矿石公司的控制权。
  这场收购是中国钢铁企业迄今为止海外收购最大手笔,亦是中国企业首次成功海外敌意收购,其成功令业内一时欢欣鼓舞。

大胆举措
  “中钢组建了一支项目团队,全权负责此项目,并且给予项目团队自主决定权。这成为中钢在如此复杂情况下竞购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一中钢内部人士称。
  中钢集团是中国最早“走出去”的国企之一,在澳大利亚、南非等地成功建设了铁矿、铬矿资源基地,在澳大利亚如今已然有20载光阴了。
  “此次收购对象是海外上市公司,很多事情都要透明,两国媒体都在报道,分析师也在关注。这并不同于以前合资项目或者并购,很多事情可以私下里谈。”一位接近交易的消息人士对记者感慨。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例子为数不少,但敌意收购鲜有先例,即使对于中钢这样比较早的出海者也是挑战。收购目标政府政策摇摆不定,会耗时多久,对手如何防御,这些都是未知数,最终能否获胜,大家心里都在打鼓。
  狭路相逢勇者胜。在发起对中西部公司敌意收购之后,慎重考虑过各方建议后,中钢集团总裁黄天文当机立断,成立一个项目团队,委任中钢集团澳大利亚公司管理人士程思俊等负责日常事务,并且给予项目团队充分的自主决定权。两个人一个在悉尼,一个人在两地之间往返,也许在飞来飞去中做出决定。
  美迈斯律师事务所上海合伙人李强对记者说:“就我们所知,这种机制在中国企业里面已经存在二三年了。”
  当竞购对手Murchison突然提出被动收购方案的时候,项目小组紧急讨论,该采取什么样的公关策略、法律和财务策略。从商讨到决定,这个过程只花了几个小时,有时候需要一整天。
  而程思俊正是此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从2005年开始,程思俊就担任中钢在澳大利亚的全资子公司澳大利亚矿业公司(Australia Mining Pty)的总经理,在澳大利亚的管理经验也刚好匹配。在此次收购中“表现出色”,功不可没。
  李强说,中国公司越来越会利用中介机构和财务顾问来帮助。顾问机构也对中国企业越来越看好,愿意投入资源来同中国公司合作。
  摩根大通是中钢集团此次收购的独家财务顾问。

跃跃欲试
  相同的背景,不同的境遇。中钢的成功让人们不禁想起3年前中海油在美国的遭遇。2005年6月,中海油高调出击,185亿美元收购同业对手美国优尼科公司。消息一出,震惊美国朝野,最后,中海油不得不撤回投标。
  中海油和中钢都是在我国对原材料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出海。中钢收购一方面出于自身产业布局考虑,另外也是因为今年,中国钢企同澳大利亚铁矿石生产巨头的谈判过程艰难,对方屡屡发难。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明确表示,鼓励和支持中国钢企海外控股或参股铁矿资源,以提高中国海外铁矿石资源的控制量。
  “由于缺少原材料,中国企业对矿业方面的并购特别有兴趣。澳大利亚政府对于来自中国公司的收购没有明显的政策性的限制。”李强认为这可能也是中钢成功的一个原因。
  今年2月份,中铝联合美铝收购力拓(Rio Tinto)价值140亿美元的股份,分析人士认为,中国铝业(Chinalco)收购上述股份意在搅局两拓合并,防止铁矿石生产商一家独大的局面出现。
  6月下旬,中联重科联合其战略投资者,斥资2.71亿欧元,全额收购了世界第三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商——意大利CIFA公司股权;中海油服25亿美元收购挪威油服,7月11日,中化国际收购橡胶生产MGM公司。
  眼花缭乱的收购喜讯,虽然其中夹杂着不和谐的音调,比如首钢国际等几家中国企业被澳大利亚当局要求重新申请收购,但仍然让中国欢欣鼓舞。
  上海社科院法学所并购研究咨询中心史建三说:日本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日币升值很快,迫使日本企业走出去购买海外资产。现在,我们国家的情况也有所类似。
  “不同的是,除了企业自身实力的增长,更是企业发展的需要。”

产业结构拓伸
  如果说中钢成功是一次偶然事件的话,那这背后,是中国企业对产业延伸的不断渴求的内在动力。
  “大量企业海外并购都是出于自身的发展,是企业自身战略需求。”史建三如是表述,“中铝搅局两拓合并是为争取产业内部的话语权,中钢收购中西部公司是为了铁矿石上游安全和持续份稳定供应。”
  自1988年,中钢集团就进军澳大利亚恰那铁矿,那也是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参与海外资源开发的早期项目之一。
  Midwest公司是一家在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澳大利亚铁矿企业。2005年,中钢集团和Midwest公司签署合资协议,共同进行Weld Range赤铁矿项目和Koolanooka磁铁矿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中钢总裁黄天文表示:“对Midwest的收购是中钢国际化发展中重要的一步。”
  史建三认为,中国公司在20世纪初几年的收购潮中积累了很多经验。很多并购都非常注重财务和税务的筹划,以及并购后风险防范。“现在已经有了很大进步。”
  中国企业收购类型主要分三类:针对能源类企业、针对知识产权和技术销售网络,最后一类是收购价格低廉的资产。
  有些并购金额并不在多,而是并购项目在整个公司发展战略中所具有的地位和重要性,积极有计划地把并购作为它战略发展中间一个环节,完全和战略匹配和主营业务相吻合。
  中化国际最近拟耗费约人民币13.4亿元收购MGM公司的例子就体现了这一点。分析认为,在完成对GMG公司51%的股权收购后,将成为集种植、加工、营销于一体的橡胶产业服务商,从而大大提升公司在橡胶行业的地位。
  GMG公司是集天然橡胶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综合运营商,业务范围覆盖非洲、欧洲、亚洲以及北美洲。公司在非洲的喀麦隆、象牙海岸拥有天然橡胶种植园和天然橡胶加工厂,在印度尼西亚拥有天然橡胶加工厂。
  史建三认为:虽然金额不多,中化国际并购背后企业战略意图十分明显,通过收购延伸产业链。
  “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中国企业终究要经历从小到大、从少到多的过程”。(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CNMN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