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布海工装备新兴产业工程包 2015~2017年海工重点项目

2015年08月14日 14:18 538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新材料前沿

20140504102924828

723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实施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包的通知》,将组织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包。20152017年,重点开展信息消费、新型健康技术惠民、海洋工程装备、高技术服务业培育发展、高性能集成电路及产业创新能力等六大工程建设。加上之前发布的11大工程包,截至目前已发布17大工程包,力度空前。需要指出的是,此次的6大工程包均属于新兴产业,与此前铁公机重在投资截然不同,其调结构转型升级的意味显而易见。

    通知称将通过政策引导和适当的投资支持,探索政府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的新机制,增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兴业态的动力,拓展新的投资领域,释放消费需求潜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通知》提出,要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引导和带动更多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参与工程建设。有关部门和地方要认真落实鼓励社会投资的有关政策,积极探索政府资金与信贷、债券、基金、保险等相结合的多种融资组合,有效扩大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社会投资。在资金安排方式上,针对不同工程的特点,采取后补助等形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作为六大新兴产业工程包之一的海洋工程装备,通知要求重点突破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和生产平台、浮式液化天然气生产储卸装置和存储再气化装置、深水钻井船、深水大型铺管船、深水勘察船、极地科考破冰船、大型半潜运输船、多缆物探船等海洋工程装备及其相关配套系统和设备的设计制造技术。而在此次海洋工程装备工程包中除了海洋平台以外,多数依然是海工船舶,这为国内船企未来转型升级定了基调,同时也送上了一个大礼包 。

发改委此次推出的海洋工程装备工程包,时间跨度从2015年到2017年,项目涉及具体船型和装置20多个,除了常规的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大型铺管船、深水勘察船、大型半潜运输船、多缆物探船外,还包括极地甲板运输船、南海岛礁浮动平台、深水圆筒型浮式储卸装置、海底管线巡检船、海底管线巡检船等特殊船型,同时也推出了希望在海洋工程总装研发设计能力建设、海洋工程机电设备创新平台、海洋工程动力系统创新平台、海洋工程检测试验中心创新平台、物探及勘探设备研发创新平台和水下设备研发试验检测创新平台建设方面的要求。

以下内容为2015-2017年工程重点:

    12015 年工程重点

   1)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工作水深1500 米以上,最大钻井深度9000 米以上,可变载荷5000 吨以上,自主设计建造;实现污水处理装置、高低压变配电设备、燃油供给系统、空压机组、空调设备等系统和设备的自主研制和配套。

   2)深水大型铺管船。工作水深3000 米以上,起重能力5000 吨以上,具有型、J 型铺管能力;实现升沉补偿绞车、铺管张紧器、全电力推进系统、伸缩式全回转推进装置、动力定位系统、全回转起重机、锚泊系统等系统和设备的自主研制和配套。

   3)南海深水勘察船。工作水深3000 米以上,可进行各类海上施工和水下作业,自主设计建造;实现动力定位系统、电站系统、水下机器人及其收放装置、起重装备等系统和设备的自主研制和配套。

   4)极地科考破冰船。海冰1.7 米厚(含0.2 米雪)工况下船首连续破冰速度2-3 节,具备首向航行冲撞破冰和后向破水平冰的能力,自主设计建造;实现空调冷藏制冷系统、系泊绞缆机等系统和设备的自主研制和配套。

   5)极地甲板运输船。载重2.5 万吨以上,破冰能力1.5 米以上,航速不低于节,具有北极航线常年航行能力,自主设计建造;实现大面积货物甲板加热融冰、大型舱室保温抗冰冻等系统和设备的自主研制和配套。

   6)南海岛礁浮动平台。适用于南海西沙海域,总长100米以上,最大吃水3.5 米,抗米浪高和50 /秒风速,自主设计建造;实现发电系统、推进系统、制淡系统、系泊系统、空调通风系统、无线电通信系统、污水处理系统等系统和设备的自主研制和配套。

   7)大型半潜运输船。载重万吨以上,具备冰区航行功能,最大作业下潜深度16 米,下潜(或上浮)时间不超过小时,自主设计建造;实现锚机绞车、空调冷藏、压载水处理及吊机设备等系统和设备的自主研制和配套。

   8)多缆物探船。16 缆以上,级冰区加强,全球无限航区,三维地震采集作业,航速节时拖力130 吨以上,自主设计建造;实现物探电缆绞车、抛缆绞车、电缆收放系统、动力系统、物探系统等系统和设备的自主研制和配套。

   9)海洋工程总装研发设计能力建设。建立和完善新型海洋工程装备经济技术论证及概念设计、水动力试验、结构性能分析计算、功能概念分析研究、系统设计及配套设备选型研究和论证等研发设计平台。

   10)海洋工程机电设备创新平台建设。建立和完善国际先进水平海洋工程锚系设备、动力定位设备、起吊设备、波浪补偿设备以及各种泵、阀等新型机电配套系统和设备的相关设计和试验条件,形成自主创新能力。

    22016 年工程重点

   1)新型超深水钻井船。工作水深3600 米以上、钻井深度12000 米以上,满足南海等海域恶劣海况作业要求,自主设计建造;实现主发电机组、应急发电机组、甲板吊机、锚机等系统和设备的自主研制和配套。

   2)深水圆筒型浮式储卸装置。储油量15 万吨以上,适用于北海等海域,自主设计建造;实现系泊定位系统、拖带设备、甲板吊机、变配电设备、污水处理设备、中央空调系统等系统和设备的自主研制和配套。

   3)大型半潜式多功能工程船。排水量万吨以上,装载量3.8 万吨以上,具有运输、起重、拖带等多种功能,自主设计建造;实现综合电站系统、全回转推进系统、动力定位系统等系统和设备的自主研制和配套。

   4)深水浮式生产储卸装置。工作水深1500 米以上,储油量30 万吨以上,适合世界主要油气产区,自主设计建造;实现主发电机组、应急发电机组、甲板吊机、原油外输装置、中压配电系统、SEM 管理系统、油气自动化集成控制设备等系统和设备的自主研制和配套。

   5)海底管线巡检船。具备6-60 米水深海底管道定期路由调查和日常巡查,海底管道油气泄漏探测及泄漏点查找,海底管道潜水作业及水下机器人检测支持,自主设计建造;实现甲板特种机械、船用水下机器人、海底巡检装备等系统和设备的自主研制和配套。

   6)卧式水下采油树。工作水深100 米以上,额定工作压力6.9 兆帕以上,温度级别负18 摄氏度-121 摄氏度,产品规范级别PSL3G,自主设计建造;实现电液复合控制系统、水下采油树配套工具等系统和设备的自主研制和配套。

   7)海上油田综合安保监测系统。跟踪目标万个以上,跟踪处理范围30 海里以上,跟踪速度14 节以上,适用于海上油田水上、水下设备远程监测,自主设计建造;实现雷达、红外、视频、水声等系统和设备的自主研制和配套。

   8) 南海人工岛礁工程。总面积万平方米以上,基础平台设计寿命100 年以上,可抵抗南海百年一遇风浪,载员50-100人,自主设计建造;实现垃圾污水处理装置、独立式能源系统、浅水区工程机械等系统和设备的自主研制和配套。

   9)海洋工程动力系统创新平台建设。建立和完善国际先进水平双燃料发动机、驱动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电动机、变频传动设备、新型动力系统和设备的相关设计和试验条件,形成自主创新能力。

   10)海洋工程检测试验中心创新平台建设。建立和完善专业试验和检测设施,承担国家海洋工程通用系统和设备技术检测、产品鉴定和相关标准的制订。

    32017 年工程重点

   1)经济型深水钻井船。工作水深1500 米以上,最大钻井深度9000 米以上,排水量万吨以上,具有较好的经济性,自主设计建造;实现钻井系统、平台电站、推进系统、隔水管系统、甲板吊机、动力定位系统、锚泊系统、散料及泥浆系统等系统和设备的自主研制和配套。

   2)浮式液化天然气生产储卸装置。工作水深1500 米以上,储量10 万立方米以上,适用于中国南海和英国北海等海域,自主设计建造;实现双燃料发电机组、液化天然气货物维护系统、装卸系统、单点系泊系统、天然气压缩机等系统和设备的自主研制和配套。

   3)半潜式生产平台。工作水深2000 米以上,原油处理能力15 万桶/日以上,天然气处理能力100 百万标准立方英尺/日以上,自主设计建造;实现生产模块、大功率平台电站等系统和设备的自主研制和配套。

   4)浮式液化天然气存储再气化装置。储量17 万立方米以上,再气化装置600 /小时以上,液货舱蒸发率不大于0.13%,自主设计建造;实现再气化模块、大功率双燃料发动机、大功率应急发电机、低温管和阀件等系统和设备的自主研制和配套。

   5)物探及勘探设备研发创新平台建设。建立和完善国际先进水平多缆物探设备、钻井设备、井控设备、固井设备等系统和设备的相关设计和试验条件,形成自主创新能力。

   6)水下设备研发试验检测创新平台建设。建立和完善海洋工程水下采油设备、井口设备、安装及监控设备、维护及检修设备、封堵设备、以及其他各类海洋工程装备调试验、试验、检测和相关标准制订条件,形成自主创新能力。

 

责任编辑:徐婷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