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价创6年新低 中国铝业转型乏术

2015年08月24日 14:21 355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电解铝

    
  为了扭亏,中国铝业集团公司(下称“中国铝业”)正在不断加注新的投资领域。
  8月17日,中国铝业向记者回复称,增资中国稀土公司向产业链前端发展的战略思维,符合公司发展战略,可以为公司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
  早先,在8月4日,中国铝业宣布向中国稀土增资4亿元。
  然而,此举并不被业内看好。“中国铝业仍然热衷于到处摊大饼,相反其不堪重负的电解铝主业仍然因为无法突破兴建自备电厂的瓶颈而备受束缚。”一些观察人士称,中国铝业要想短期扭亏基本无望。
  “央企亏损王”危机四伏
  自救、扭亏成了中国铝业当下的首要任务。
  据悉,中国铝业2014年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负162亿元。早在2012年中国铝业的亏损就超过82亿元,被誉为“央企亏损王”。
  生意社铝业分析师赵静表示,受经济低迷的影响,下游产业需求减少,全球产能过剩严重,但是中国开工率依然很高,导致铝业产能严重过剩。
  “目前国内电解铝产量依然很大,开工率在八成以上,且大量依赖于出口,但国际市场电解铝也严重过剩,导致铝业价格不断下跌。”赵静介绍说,由于特殊原因,中国铝业无法停产减产,所以铝业板块一直在亏损,预计亏损会持续加大。
  自2014年9月以来,沪铝期货价格自15000元/吨附近回落,此后跌跌不休,至春节前一度下跌至12500元/吨附近,不过其后中国铝业等13家铝企联合囤货,铝价蹒跚回升至13000元/吨附近,使得部分铝厂放弃了此前推出的减产、停产计划。
  所以,从去年年底至今,国内铝业减产产能未及100万吨,但在2013年底至2014年初时,该数据为210万吨左右。
  正是因为减产不力,眼下,国内沪铝报价最低已跌至12000元/吨左右,为近6年最低价。
  事实上,为了尽早实现扭亏为盈,在2015年年度工作会上,中国铝业董事长、党组书记葛红林就把2015年的结构调整计划,形象地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形容。
  所谓的做加法,坚持做强做优做精主业,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做减法,淘汰落后,处置不良资产,止住“出血点”,减少“出血量”;做乘法,把创新驱动作为扭亏脱困和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做除法,做大分子,做小分母,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本回报率。
  葛红林表示,交通用材的轻量化,既是材料工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经济结构转型的必由之路。他认为中国铝业有望藉此大幅获益。
  但卓创资讯的铝业分析师王喻表示,葛红林等中铝新一轮领导班子上台后,虽然采取了不同措施进行扭亏,但成效甚微。这里面的主要原因是,中国铝产业的发展仍不成熟,铝对钢铁的大规模替代仍未普及,需要时间去实践。
  另一方面,亦有业内专家指出,中国铝业旗下铝厂自备电厂项目仍然太少,而大用户直购电能进展缓慢,导致中国铝业电解铝成本居高不下,缺乏竞争活力。
  如何增加新的增长点?
  8月4日,中国铝业对外披露,该公司已审议批准了《关于公司拟向中国稀有稀土有限公司出资的议案》,将向中国稀土出资4亿元,增资价格按每1元出资对应的经评估净资产为6.39元,其中6262.81 万元计入中国稀土注册资本,其余部分计入资本公积。
  据了解,中国稀土为中国铝业控股股东中铝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按照工信部规划,到2015年底前,六家稀土大集团要整合完成全国所有稀土矿山和冶炼分离企业,进行实质性重组,中国铝业增资中国稀土正符合了这一规划。
  赵静认为,中国铝业此举与之前的一系列动作一脉相承,都是为了寻找新的增长点。
  早在5月18日,中国铝业公司就宣布成立中铝资本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铝资本”)和中铝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将金融板块提升为该公司的战略新兴产业。据中铝相关负责人介绍,之后中铝公司将谋求保险、期货、基金、投行业务等多元化牌照经营,全面进军金融业。
  赵静表示,当前中国铝业正面临着转型压力,并将扭亏的一部分赌注押在了金融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6月25日中国铝业曾对外宣布三项资本运作,分别是收购中铝资源15%股权、与山东铝业公司进行资产置换和收购包铝集团的加工厂等。此举目的很明确,即“进一步理顺资产管理关系,盘活存量资产,为该公司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然而,王喻却表达了不同的看法。“目前中国铝业面临的问题是全行业的,而中国铝业增资中国稀土并不是寻求新的利益增长点,中国铝业并不只是增资了中国稀土,而且还相继投资了利于其产业链的项目。”王喻说,从长远来看,稀土这个稀有资源非常具有重要性,中国铝业只是在布局自己的产业链。
  但无论如何,眼下中国铝业转型乏术的困境却无法改变。

责任编辑:四笔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