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湖南郴州,中国有色金属之乡,世界有色金属博物馆。这里的矿业发展经历了从“乱”到“治”再到“绿”的起伏坎坷,并在绿色矿业经济发展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今年7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绿色矿业发展课题组深入湖南郴州,全面调研绿色矿业经济区建设发展。经过4天的调研与讨论分析,对湖南郴州绿色矿业经济区建设形成报告。现摘要刊出,以飨读者。
因矿而兴,矿业财富领跑湖南
郴州是一座因矿而兴的资源城。它位于湖南省东南部,素有“中国有色金属之乡”、“湖南能源基地”、“微晶石墨之乡”之称。全市已探明矿产112种,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46种,钨、铋储量世界第一,微晶石墨储量占全国的75%,白银产量占全国的40%。
丰富的矿产资源曾为郴州带来了巨大财富:矿业经济一度占到全市生产总值的60%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的70%以上,财政总收入的75%。郴州市依靠矿业经济,GDP和财政收入增幅曾多年领跑湖南。
郴州市现有绿色矿山示范基地8个,分别是:湖南有色新田岭钨业有限公司新田岭五矿、湖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黄沙坪矿业分公司黄沙坪铅锌矿、湖南宝山铅锌银矿、湖南瑶岗仙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瑶岗仙钨矿、南方石墨有限公司石墨五矿、湖南柿竹园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柿竹园多金属矿、汝城县茶山脚钨矿、湖南鑫源矿业有限公司界牌岭多金属矿。
其中,新田岭矿区,是我国最大的白钨矿矿区,也是世界第二大白钨矿矿区,占全国白钨矿储量的7.76%,新田岭钨的储量超过30万吨,资源价值超过300亿元,可开采年限大于50年。
柿竹园矿区地处郴州市苏仙区境内,是世界闻名的多金属矿床地,区域内矿产资源丰富,矿物品种达143种之多,矿石保有资源量3.72亿吨。
鲁塘矿区是全球最大的土状石墨产地。1985年,国家地质详查探明鲁塘矿区石墨储量为3407万吨,占全国已探明微晶石墨总储量的72.5%。
资源魔咒,荆棘上的艰难转型
然而,与诸多资源城市一样,郴州也品尝到了资源粗放利用的恶果。
上世纪90年代末,郴州掀起了一阵采矿的热潮。人们纷纷涌入到采钨的队伍当中。有证矿、无证矿争相上马,“小、散、乱”开采区随处可见,非法开采泛滥成灾。
这种粗放式开采带来了严重的后果:不仅年开采量大大超过国家允许的范围,而且矿区安全事故频发,水土流失、环境破坏严重,地质灾害触目惊心。郴州市几大矿区红灯高闪,成为各种矛盾错综纠结的重灾区。
粗放式的开采难以为继。2008年,金融危机使得矿产品一落千丈,郴州市的发展陷入历史谷底。
转型刻不容缓。
怀着壮士断腕的决心,郴州市委、市政府率国土资源局等相关部门重拳出击,按照停产-打非-整顿-整合的行动路线,率先启动了暴风骤雨般的矿产资源整顿工作。
首先打响的是“打非治违”。市委提出铁腕治矿“三个一律”:发现辖区有非法违法生产行为的,分管领导和主要负责人一律就地免职;监管单位负责人对非法违法生产监管不到位的,一律撤职;组织非法违法生产的企业主体,一律严肃查处。
“五个一工程”紧随其后,即“一个优势矿种,一个战略投资者,一个产业规划,一名市级领导,一套扶持政府”。郴州市政府分别于中国建材、大唐新能源、中化集团等大型央企签署了20个总金额为482.8亿元的项目合作协议,引进了中国五矿、云南锡业、中化集团、中国建材等企业。
一系列举措取得良好的效果:矿业秩序得到根本性好转,办矿水平明显提高,安全形势进一步稳定,矿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市的采矿权由2000年底的1000多个减少到现在的600多个,其中市县煤矿由171个减少到98个。全市主要地表水达到环境功能要求,其中污染较重的甘溪河、东河、西河、鲁水河达到三类水质标准。郴州市钨、钼、铋、铅锌、白银等采选冶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柿竹园的钻石钨等品牌在海内外行业中享有较高知名度。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被评为全国、全省先进。
2011年,由国家十二部委组成的检查验收组在评价郴州时认为:“目前郴州是湖南省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最好的地区之一,也是郴州市历年来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最好的时期”。湖南省国土资源厅也高度评价郴州:“最乱的地方变成了最好的地方,最不放心的地方变成了最放心的地方。”
深度整合,综合利用成国家“示范”
开发秩序的好转只是矿业经济由“黑”变“绿”的第一步,全面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大幅度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益才是发展绿色矿业的关键。
为此,郴州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国家高度重视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契机,完善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激励引导机制,积极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以企业为主体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开发和工程示范。一方面,加强低品位、共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勘查与综合利用,对具有工业价值的共伴生矿产,统一规划,综合开采,综合利用;另一方面,加强矿山固体废弃物、尾矿资源和废水利用,提高废弃物的资源化水平。
转变是根本性的。如今,资源综合利用的理念已在郴州市的各大矿区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新田岭公司自全面启动试生产以来,各项生产指标正朝着良性健康的轨道转化。2011年,已生产钨精矿金属量1000多吨,开采回采率达到85%以上,选矿回收率达到79%以上,大大超过资源整合前的水平。而目前,新田岭正计划投资约9亿元,新建一座每天4000吨规模处理量的选矿厂及配套设备,对井下提升、运输、采矿、开拓、通风、排水等系统进行完善和改造,使矿山的采选生产能力达到每日4500吨,年处理量达150万吨以上,年产钨精矿达6000吨以上。
由于致力于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柿竹园公司的采矿生产能力已由20万吨/年提高到现在的250万吨/年;采选综合处理能力由18万吨/年提高到现在的150万吨/年;井下开采的矿块回收率由41%提高到现在的95%;钨、钼、铋的选矿回收率由24%、68%、60%提高到现在的62%、85%、68%。企业资产总额由不足亿元增长到16.67亿元,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成倍增长。柿竹园公司也被纳入了国土资源部拟建的“国家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之一。目前,柿竹园公司已在综合利用方面投入资金12亿元。
宝山国家矿山公园目前已在提质扩能井下工程投入9000余万元,尾矿综合利用工程投入3000余万元。其中,对西部矿段难采矿体进行开采,回采率保持在90%,采矿损失率保持在10%以下;在开展矿区深部及外围找矿工程的基础上,完成西区深部开拓系统建设工程及部分选矿系统改造工程,使矿山生产规模达到45万吨/年;进行了尾矿综合回收工程,规划建好第一个2000吨/日的尾砂选厂,到2014年累计利用尾矿量达到80万吨。
创新增效,科技推动矿业全面转型
技术创新是为了实现经济技术指标持续提高,经济效益逐年增加,生产成本不断降低,生态环境明显优化,安全环保质量有效改善的目标。以柿竹园为首的郴州市绿色矿山在技术创新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突破。
柿竹园在采矿、选矿和冶炼方面取得了大量创新科技成果:
一是采用“崩落法”破解“多金属连续开采”世界级难题;二是“八五”、“九五”、“十一五”科技攻关,开发了“柿竹园选矿法”,使低品位复杂钨的选矿回收率较开发初期提高了1倍,且复杂低品位共伴生矿选别提取、尾矿资源综合回收及有效利用、矿山废弃物资源化等技术得到突破;三是开展铜锡钨复杂多金属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研究,新工艺大幅提高共生锡的选矿回收率,同时可对铜、钨以及萤石等进行综合回收;四是积极参与国家危机矿山找矿,应用岩芯钻探新技术和新工艺提高了钻探效率,实施深部矿产资源勘查,东坡铅锌矿田累计新增地质储量2410.28万吨,延长了矿山服务年限。
通过技术创新,柿竹园公司先后取得了“柿竹园法”、“矿浆电解新技术”、“三矿带高分段采矿技术研究”等系列科研成果,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有色工业协会科技一等奖在内的诸多荣誉,促进了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不断从科技进步中尝到“甜头”的还有新田岭,该企业微波干燥试验的成功为其创立优质的钨精矿品牌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新田岭微波干燥技术试验累计投料半成品413实物吨,出料成品393.5实物吨,精矿成品水分在0.1%~0.5%之间,远低于钨精矿国家收储水分2%的标准及钨精矿国标水分1%的标准,精矿烘干损失率在0.5%左右,并随着烘干量增加呈不断下降趋势。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使新田岭公司的白钨精矿品位提高5.35%,三氧化钨回收率提高7.71%,新增三氧化钨金属量310吨,新增销售额6200万元,节省生产成本1574万元。2013年至2014年已为公司新增利税7774万元。
宝山有色不甘落后,在投入4000余万元改造选矿技术的基础上继续加大科技投入,使矿山技术创新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1.2%。目前,宝山有色已完成“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并完成井下难采矿体采矿方法研究工程和井下充填技术的研究工程。
土地复垦,矿区焕然成公园
矿区土地复垦是我国资源地区永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土地复垦后,可以减少企业的征地费用,也可为农民解决就业问题。同时,土地复垦在区域内可以产生景观生态效应、气候调节效应、生物多样性效应、土壤改良保持效应和空气净化效应,从而建立起一个绿色的人工生物群落实体,并使这个群落实体向着物种多样、生态结构复杂的生态平衡系统方向发展。
目前,郴州的部分绿色矿业经济区已对破坏的土地,采取了相应的整治措施,在再生利用土地、恢复生态平衡、合理保护土地资源和环境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新田岭整合后,公司在尾矿库闭库、土地复垦、绿化等环境治理方面的资金投入达2670多万元,对原民营矿山开采时被破坏的258亩土地进行了复垦,植了草皮,种了树木。同时,还投资1000多万元新建了两座高标准的选矿废水处理站,对选矿废水进行处理,并委托专业的环保公司进行管理、营运,确保废水达标排放。
如今,新田岭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设立监测点,实现了对采空区的监测,预防矿山滑坡和塌陷,减少了地质灾害的发生;对矿区土质和水质的监测也已启动,为矿山的土壤和水源治理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经过土地复垦,新田岭矿区的废水重复利用率达到100%,土地复垦率达到95%。经过全面的改造和美化、绿化,新田岭矿区面貌焕然一新。
宝山有色已在矿山公园建设6000余万元、数字化矿山建设投入500余万元,使绿化率和复垦率分别达到85%和75%,矿区复绿效果明显。原露采场治理形成了美观的旅游景点,地质环境灾害得到有效的治理和控制,矿产资源开发和矿山环境保护同步进行。
目前,宝山有色已建成湖南省内首个“国家矿山公园”,以及中南地区首家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柿竹园在土地复垦上投入资金3.4亿元,已对1100余亩土地进行复垦复绿,累计治理历史固废(尾砂)350余亩,恢复湿地52亩,恢复建设用地200余亩。
玛瑙山矿对采空塌陷区进行回填,整平后按照区域生态修复要求,美化矿区环境,恢复矿区生态,将复垦的土地还耕于民。同时,玛瑙山矿一直坚持荒山整治和尾砂、边坡治理,在矿区实施复绿工程,种植大批树木、竹子,修建防洪渠。
和谐矿区,绿色矿业带来多方共赢
社区和谐是绿色矿山建设的工作核心。郴州将社区和谐作为矿山企业开发建设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社区和谐的建设理念贯穿地质勘探、矿山设计施工、采选加工,矿山闭坑后的生态环境恢复重建的全过程。
一是企业与地区民众的和谐建设。新田岭十分重视企地合作关系的建设,积极发展社区公益事业。企业成立以来,每年均拿出部分资金用于地方基础设施改造,如用于小溪村饮水设施的改造、用于万华岩镇、石盖塘镇村组农田渠道维护,其中用于矿区范围村镇道路修建及路面硬化拓宽的资金达600万元。新田岭公司成立了北湖区教育资金,对石盖塘镇老年大学以及社区文化的建设进行资助。此外,新田岭公司组织员工对地方自然灾害受众地区及群众、老弱病残等需要帮扶的人群多次进行爱心捐助,设立专门的募捐箱,并对捐赠人进行公示表扬。
二是企业与政府部门的和谐建设。新田岭矿区经常同万华岩镇、石盖塘镇两镇政府联合举办联谊活动、交流思想,增进感情,对企地共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磋商解决。
三是企业与自然的和谐建设。宝山有色公司一贯追求矿山开采与生态的和谐,致力于矿山开采的无害化。公司成立后,已着手打造融矿山开采和旅游于一体的大型矿山企业。公司的安全理念为“为生产创造效益、安全就是效益”;坚持“关爱生命、关注健康、提升幸福指数”的生产理念和人文环境,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绿色矿业,尚需更多支持政策
尽管郴州市绿色矿业经济区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在绿色经济区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问题,诸如土地增减挂钩政策落实不到位、缺少土地复垦保障性资金、资源税政策落实不够、矿业开发前缺乏统一的景观规划,以及企业融资难、贷款难、资金压力大等。
对于土地增减挂钩政策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可采用增减挂钩新模式。建立专门用于矿区占用耕地和整理矿区土地权交易的平台。这样的形式使资金在买方、卖方、政府三者间流动,减轻了政府的财政压力。除此之外,如要获得开矿权益,必须在交易市场购买获得一定数量的新增矿区整理土地数额,这样便对矿区土地整理的巨大推进。在这一需求的推动下,矿区土地整理复垦积极性增强,收益增加,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矿区耕地的快速高效全面整理。
对于缺少土地复垦保障性资金的问题,可优化土地复垦保证金政策。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允许企业采取不同的保证金缴纳方式,使企业不会因为保障金过高而影响矿产开发活动。在返还方式上面,可根据企业的不同需求,提前返还保障金。此外,政府可以设立土地复垦基金,对历史遗留下的废弃土地,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扩大投资渠道,使复垦工作长久有效地进行下去。
对于矿业开发前缺乏统一的景观规划问题,需要以景观开发为核心,重整矿业开发管理制度。包括提高采矿权人准入门槛,建立严格的行业“准入机制”,从源头上引导、促进采矿权配置向综合实力强、社会责任感强、开发层次高、产品附加值高的企业倾斜,提高矿产开发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增强安全生产能力,有利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同时要预先评估矿业开发对周围地质环境的破坏程度,因地制宜制定合理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建立地质生态环境治理资金投入平台,形成多元化治理资金回报制度,对于景观开发实行时间倒逼机制,结合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打造景观经济,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效整合。
对于资源税政策落实不够的问题,建议完善资源税费政策。要落实退税优惠政策,如将综合利用认定办法中可享受经济优惠的综合产品界定更加准确。提高资源税的补偿费率以减轻企业的成本,政府可以将固定的费率调整为级差费率,根据资源价格涨落、矿山企业的利润以及政策等因素来确定补偿费率。引入耗竭补贴政策。按销售收入提取补贴,形成企业的专项基金,既可用于寻找接替资源,也可在必要时用于企业的转型结构调整。
对于企业融资难、贷款难、资金压力大的问题,需要重构企业银行关系。首先银行可借鉴私募股权投资的形式,根据企业不同阶段的需求对当地矿业企业进行投资;也可提供管理上的支持,通过帮助企业上市,出售自己的股权等方法退出投资,从而实现因资本增值带来的盈利。其次是金融租赁。银行可以利用自有资金开展金融租赁业务,为矿业企业提供机器设备等,有效降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银行还可在开展金融租赁服务期间吸收社会投资,为社会上的闲散资金寻找新的投资渠道。
“绿色矿业”带来的不仅仅是资源的高效利用与生态环境的优化,还有矿企与社区生态人文的和谐友好,以及矿业经济可持续的活力迸发。郴州发展绿色矿业的实践,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他们的经验,值得借鉴。而他们遇到的问题,也将成为各地绿色矿业经济区建设中不可避免的拦路虎——但解决方法永远比问题多。郴州绿色矿业,让人们读到了启示,更看到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