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企业风险管理模式亟待创新
“互联网+”助力期现有机结合,探索资产组合套保
2015年09月21日 9:30 4403次浏览 来源: 期货日报 分类: 现货
随着国内有色金属行业进入增速换挡回落、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常态”阶段,部分企业出现经营困难,不少中小生产商、贸易商被迫退出市场。对此,多位市场人士建议,相关企业应根据自身风险管理能力和需求,有效运用期货、期权等衍生品市场,积极探索资产组合套保模式和交易商制度,以规避日益显现的信用风险、财务风险和人民币汇率波动风险等。
有色金属行业面临“新常态”
上周六在深圳举行的“第六届中国有色金属现货·期货互动峰会”上,江西铜业副总经理吴育能表示,有色金属企业目前正普遍面临产品价格下降、成本刚性上升、信贷收紧、信用风险上升等诸多难题。
其中,信用风险、财务风险和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风险犹如三大“炸弹”。吴育能表示,2013年下半年开始,国内信贷政策收紧,企业的财务压力不断加大,青岛港骗贷事件等更使有色行业的风险凸显,银行开展信贷业务时对钢铁企业和有色行业都加上了特殊的“标签”。他建议,有色金属企业应加快创新经营模式、探索出新的风险管理应对措施。
在会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尚福山也表示,中国经济当前仍处于“三期叠加”的调整阶段,有色金属行业也面临增长速度回落。“有色金属企业经营状况恶化、资金流趋紧、抗风险能力下降,使传统的风险管理模式面临冲击。如何创新风险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风险管理水平,是值得全行业思考的大课题。”尚福山说。
从线下到线上创新交易模式
在“新常态”下,现有贸易模式的一些问题逐步显露。吴育能认为,有色金属实体企业当务之急是探索交易模式创新,可利用最新的“互联网+”和大数据信息技术,在原有供应链服务基础上重塑我国有色金属贸易的生态,将期货与现货有机结合起来。
“具体来说,有色金属企业可以通过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信息技术,将传统的线下贸易转到线上,并提供从交易、物流、结算、融资到风险管理的全方位服务,通过交易模式创新实现信息成本最小化;通过信息资源充分利用以及规模化,降低物流成本;通过第三方担保规避风险;通过金融增值服务、大数据应用及交易模式设计,解决资金周转、价格和信用风险管理的问题。”他说。
吴育能还建议,随着汇率风险凸显,国内金融衍生品市场创新步伐加快,有色金属企业应加快风险管理衍生品工具应用的拓展。从场内到场外、从期货到期权、从商品期货到金融期货等,有色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更加灵活、更加多元地拓展金融衍生品工具应用空间。
上海如今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叶方华认为,企业在运用保值工具时与其非常激进,不如适当保守,在运用时一方面是考虑成本,另一方面是尽可能使用简单的衍生品工具。
“因为衍生品工具越复杂,风险点就越多。比如期权比期货复杂,因为期权的风险点比期货要多。特别是国内现货企业在运用工具时多是新手,很多时候风险点发现不了。”叶方华说。
探索资产组合套保模式
据记者了解,一些开展风险管理业务较早的有色金属企业,在经过期现结合、虚实结合等阶段后,正在不断探索资产组合套保模式,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在新常态下,信用风险突出和人民币双向波动,使得有色企业面临的风险进一步提升。如何对新风险窗口进行管理并融入到企业原有的套期保值管理体系中,资产组合套保将是一个发展方向。”吴育能表示,商品组合价格波动对江铜集团整体效益的影响日益增强,目前江西铜业正在制度允许范围内,积极探索优化涵盖现货、期货、期权、应收和应付款等的整体资产组合。
为更有效地实现有色金属企业风险管理目标,吴育能认为,一方面,企业的风控体系调整应趋向系统化、程序化;另一方面,还要风险管理相关政策的创新支持。他呼吁,可进一步丰富国内金融衍生品工具,加快大宗商品场外市场的发展,加快专业交易商队伍的培育以及逐步消除国有企业套期保值中的“束缚”。
责任编辑:李铮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