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打造拳头产品
——株硬工程齿生产开发侧记
2015年09月22日 8:38 6950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有色装备
近日,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钨钴合金厂又传捷报,该厂新开发的某型高端工程齿经与国外某知名品牌同类产品对比实验发现,其使用效果相当,而价格则显著低于国外产品,得到国内用户认同。这一结果得益于该公司全力以赴,打造高质量产品。
夯实基础 解决生产难题
近年来,工程齿市场前景广阔,但竞争尤为激烈,特别是在中高端工程齿领域,国内用户对国外工程齿青睐有加。2014年3月,株硬审时度势,成立中高端工程齿开发领导小组,对开拓工程齿市场进行了全面部署。
钨钴合金厂作为工程齿指定生产厂,紧紧抓住此次实现工厂转型转产的机遇,通过全厂总动员,组建技术支持工程师专业开发队伍,对工程齿开发、生产过程进行单独管理等一系列措施,为开发中高端工程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实际生产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早在工程齿开发之初,钨钴合金厂在生产中就遇到了一个拦路虎。
该厂2013年全面完成技改,采用现代合金生产工艺。也因此,如何使用现代工艺生产工程齿,成为该厂急需攻克的难关,为此,该厂在无任何经验可循的情况下,组织攻关,通过向相关厂请教学习、请公司级专家来厂现场进行攻关指导,最终摸索出了一套成型工艺,解决了成型难问题,为保证工程齿在工厂实现保质保量生产辅平了道路。
2014年3月,该厂技术人员配合该公司研发专家张颢在走访某客户时,客户反映工程齿产品易发生某质量问题,并将解决此问题作为与该厂进一步合作的先决条件。回厂后,该厂专业技术开发人员积极配合张灏,从生产原料把关开始,进行了数十次攻关实验,最终在三个月的时间里成功解决了质量缺陷。经客户检验,产品质量稳定性优于国内知名品牌,得到了客户高度赞扬,并得到了客户第一笔订单,在进军工程齿市场的道路上初战告捷。开发中遇到的第二个难题就这样迎刃而解。
走出去 改进产品质量
为迅速提高该公司在硬质合金工程齿行业的影响力,树立“钻石”品牌在硬质合金工程齿行业的主导地位,必须走出去,让客户了解该公司的产品,解决客户后顾之忧。
去年8月份,为保客户、树立工厂良好信誉,该厂技术支持工程师两次冒着炎炎夏日,自提货物,将产品送到客户手中。
为帮助客户提高产品使用性能,从2014年3月至今,在专家张颢带领下,该厂宋耀强、赵东及公司营销人员先后3次到三个不同的采矿单位,进行产品蹲点实验,一呆就是6天多。他们穿着矿工服,身背30多斤的氧气罐,下到几百米深的矿井工作面,一蹲就是7小时。有的矿井来回要走4公里,现场满是掘进时的灰尘与噪音;遇上老矿井,掘进面碰到岩层时需放炮,有一定的危险性;跟班出来,往往只有眼珠与牙齿是白的。但他们认为深入一线是值得的,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通过深入用户生产一线,进行蹲点采集产品实验数据,为产品的不断推陈出新作了充分的调研工作。
跟踪生产 保证产品质量
由于工程齿产品是边开发,边生产,许多工艺参数不成熟,生产控制难度大,为此钨钴合金厂特意成立了一个工程齿开发工作QQ群,组建了一个产销研信息共享平台,保证了工程齿的各种信息即时沟通。为保证工程齿产品质量与交货期,该厂工艺人员对生产过程始终进行全程跟踪,从进原料开始就严格把关,对压制工序产品时刻进行抽查,对烧结工艺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出现的问题要立即组织人员进行专项攻关,对突发的事件要果断处理,并适时调整生产工艺。在开发高端工程齿过程中,由于该厂烧结炉性能不能达到工艺要求,产品都要送到兄弟单位的PV炉进行烧结,为防止在运送过程中对产品损坏,该厂技术人员在每次运送产品时都全程跟踪,并从每一个小处着手,不放松每一个细节。比如产品运送过程中,怎样垫好胶皮、产品摆放方式等,工艺人员都设定了预防措施。
为更好地保证工程齿产品质量,该厂今年把原来按原料批次对产品抽检改为了按每炉产品进行抽检,工程齿质量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2014年3月正式进入工程齿市场当年,该厂即完成了工程齿产量22.4吨,2015年1月至8月,已完成工程齿产量43吨多;从中端开发向中、高端全面发展,从最初不及国外产品到如今可与国外产品一较高下;从当初的工程齿品种单一到现在已初步形成不同用途的工程齿新品;从当初的客户为零,到现在的客户发展到十多家,钨钴合金厂在一步步跨越。
而如何帮助客户更好地实现产品价值,得到更多客户的美誉,如何使工程齿特别是中高端工程齿产量攀升,在市场占有更大份额,钨钴合金厂及相关研发人员正在努力。
(何庆文 黎清)
责任编辑:zzz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