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有色地勘局和谐绿色勘查纪实

2015年09月23日 10:57 3216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地质矿业   作者:

作为青海省南部3个整装勘查区的“根据地”,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多彩乡、由青海省有色地勘局承担的“青海省多彩地区铜多金属矿整装勘查”项目近日获得重大突破:以现有的控制程度,查涌地区铜多金属矿普查项目初步估算铜铅锌银钼333+334资源量20万吨,成为继尕龙格玛矿区后,多彩整装勘查区内又一富铜矿勘查储备基地。

 

《查涌地区铜多金属矿普查》是青海省多彩地区铜多金属矿整装勘查项目的子项目之一,由青海省有色矿勘院承担。今年以来,该院重点对北矿带圈定的铜铅锌银钼多金属矿化带进行了工程验证。目前,在巨厚的矿化带内已圈出了13层铜、钼及铜铅锌银多金属平行矿体,并对3、4号主矿体进行了钻探控制。有关专家认为,查涌矿区在发现富铜的同时,首次在矿区内发现富银矿体及钼矿(化)体,有力地指导了该区及整装区下步的找矿方向,打开了多彩整装勘查区富铜多金属找矿突破的大门。

 

“在生态保护第一,尊重群众意愿”的青南敏感地区,青海省有色地勘局为什么能游刃有余,不仅站稳脚跟创出了一片新天地,还实现了地质找矿的新突破?面对中国矿业报记者的疑问,该局局长杨站君颇有心得地说:“这是我们把生态领先理念融入到勘探工作中,坚持绿色勘探、和谐勘探的结果。”

 

绿色勘查生态更美好

 

玉树是一个少数民族聚集区,也是一个生态脆弱区和重点生态保护区,“三区”叠加使这里成为了一个十分敏感的地区。近几年来,青海省为了打造国家资源接替基地,围绕国家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在青南地区设立了3个整装勘查区,但由于生态环境的制约和牧民的严重抵触,这里却成为了勘探工作的“禁区”,其中2个整装勘查区不得不被迫中断,而唯独由青海省有色地勘局承担的“青海省多彩地区铜多金属矿整装勘查”项目得以幸存。

 

“多彩整装勘查区是青海省2012年新设立的整装勘查区,也是国家新列的整装勘查区,处于少数民族聚集区、生态环境脆弱区。在生态立省的语境下,由于地方对整装勘查工作认识不到位,部分勘探单位不注重生态保护,当地牧民对勘探工作抵触越来越大,地方政府对推进牧区的勘探工作也不积极。”青海省有色地勘局副局长、总工程师沈小荣表示,“我们之所以能在多彩地区安营扎寨,顺利开展勘探工作,关键就是做到了万事当前绿色为先,真正实现了绿色勘探,维护了牧民利益。”

 

既要为国家找大矿,又要保护生态、维护牧民权益,是青海省有色地勘局的一贯做法。早在2007年,该局矿勘院通过1∶5万矿调在多彩圈定大量异常后,就积极与当地政府及牧民协调并征得支持后,6个项目全部顺利开工。

 

“我们在勘探过程中提出了绿色勘查理念,及时对生态环境进行恢复治理,并让牧民验收,确保生态环境不破坏、牧场质量不降低、牧民利益不受损。”青海省有色地勘局局长助理、矿勘院院长卫岗说。

 

矿勘院的这一做法得到了局领导的高度肯定,在局长杨站君的倡导下,该局于今年2月11日下发了《关于地质勘查工作中生态环境保护的实施意见》,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生态保护第一”是立省之要、是青海省面向未来发展的战略抉择的要求,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理念,切实做到在地勘工作中保护好自然环境,促进地勘工作和生态保护协调发展。

 

《意见》指出,坚持生态保护理念,科学谋划地勘工作。要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勘查谁负责,谁破坏谁恢复,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制定地勘工作中环境保护方案和目标任务,严禁破坏草原、污染水源,保护野外动植物,保持高原生态平衡。做到认识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科学作业,文明施工,使地勘工作对生态环境影响降到最低程度。要科学部署地质勘查工作,在地勘项目设计书中增设生态环境保护章节,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部署和检查考核力度,将生态环境与安全生产、施工质量放在同一水准提出明确要求,并自觉执行“三同时”原则,即地勘工作与生态保护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

 

“生态保护无小事。加强和促进绿色勘查,关键在于落实生态保护措施。”杨站君表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许多事情往往因一个不起眼的细节而导致功亏一篑甚至全盘皆输。“我们对勘查工作的环保要求严之甚严、细之又细,每一个环节即便是很小的一个细节也都充分考虑到并制定了应对措施,真正做到了防微杜渐、万无一失。”

 

事实也正是如此。该局在下发的《意见》中明确要求,各施工单位要升级勘查手段,创新资源勘查开发模式,用最先进的工作手段、装备仪器,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项目单位与施工单位要签订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明确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及措施,并收取一定数额生态保护保证金,以合同条款约束施工单位,提高施工单位环境保护意识。在钻探、坑探、井探、槽探、修路占用草地的,在施工前应将占地范围内的表层土壤铲起堆放在指定位置进行养护,作业结束后平整场地,恢复表层土壤的植被。钻探工程需设泥浆沉淀池,工程完成后要及时封堵钻孔,废泥浆与泥浆沉淀池一同填埋平整;坑探、井探工程需设临时排石场,排石场要采取截水沟、拦石坝等水土保持措施。并对排石场、坑道口进行植被恢复。槽探工程施工结束后,执行槽探回填、恢复表层土壤植被等措施。

 

即便是对车辆、机械设备通行和生活驻地、油污染这些细微的环保措施,该局也都充分考虑在内。该局要求,车辆、机械设备通行时,预先勘查设计路线,选择影响生态环境轻微的路线,车辆沿固定路线行驶,严禁随意碾压草场。项目驻地选择地势平坦、植被稀疏或无植被地段搭建帐篷,在远离水源地点修建旱厕,建设集中垃圾堆放点,定期清理、掩埋。驻地撤离时,进行出场清理工作,恢复原状。勘查期间应防止造成油污染,含油废物和受油污染土壤按危险废物进行处置。

 

为了加强外包工程施工队伍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管理,落实安全环保责任追究制度,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和环境保护事故的发生,青海省有色地勘局今年9月8日又下发了《外包工程施工队伍安全生产监管办法(试行)》,要求工程出包单位要按照本办法对外包工程施工队伍进行安全环保工作监督管理,做好地勘工作中环境保护工作。

 

“《办法》最大的特色是实行生态保护保证金制度。要求与承包方签订合同时,明确生态环境保证金缴纳时间、金额、返还条件,明确环境保护的内容、措施、标准等,生态环境保证金按总工程的5%~20%缴纳,待工程结束验收合格方可返还。”杨站君说,等施工结束后,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得如何,合格不合格,由牧民验收说了算,从而倒逼施工单位不仅注重施工中的生态保护,还加强了施工后的恢复治理。

 

和谐勘查群众得实惠

 

8月31日下午,青海省有色地勘局矿勘院接到治多县多彩乡政府的求助电话:位于多彩整装勘查区拉日村的牧民达秀腹部意外受伤严重急需救治,现已在赶往西宁的航班上,由于对西宁人地生疏、语言不通,希望下飞机后能得到矿勘院及时帮助,以免耽误救治时间。

 

接到电话后,该院领导立即派专人专车前往飞机场接送受伤病人,同时紧急联系医院,协调病床,使伤员第一时间进入医院得到救治。随后院领导又带领工会、生产保障部有关人员到医院看望受伤牧民并送上了慰问品。

 

这只是青海省有色地勘局及矿勘院近几年来关心勘查区内牧民、支持牧民发展的一个缩影。据卫岗介绍,这几年来,该院每年多次看望慰问来西宁治病的多彩整装勘查区牧民群众,帮助他们联系医院治疗、送去物质上的帮助,让他们感受到院里的爱心和温暖。同时,还帮助他们协调孩子到西宁上学问题,得到了广大牧民的信任和支持,为该地区项目顺利进驻工区开展工作起到积极作用。

 

“随着我们地勘工作量的攀升和找矿地域的不断扩展,要在少数名族地区顺利开展地质工作,取得当地政府和牧民的支持和配合极为重要。”杨站君表示,“我们坚持‘勘查一处造福一方、施工一地便民一方’的理念,积极为勘查区所在地政府、牧民谋实事、办好事,促进了民族的团结和谐。”

 

作为项目具体承担单位的矿勘院,更是将外部环境协调工作当成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今年以来,专门成立了外部关系协调办公室,由院分管领导带队,赴州县十余次积极协调,疏通,为野外生产创造良好环境。他们提前谋划,积极协调,出队之前主动向当地各级政府汇报本年度在该地区项目设置情况,与县政府签订《关于共同推进地质勘查工作及矿区生态保护协议书》,与乡政府签订《地勘工作外部环境协调协议书》,协议中明确规定了钻探、道路、槽探等补偿标准和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为项目顺利进场提供保障。

 

同时加强野外工作纪律,尊重民风民俗和生活习性。该院专门印制了野外工作“八不准”(不准捞鱼,不准吃狗肉,不准破坏草场,不准动玛尼石,不准对牧民乱许诺等),以严格的纪律约束野外职工,避免他们与工作区牧民发生冲突。他们还将野外施工队伍一并纳入管理范围,收取环境治理保证金,以确保不出问题。我们要求各项目出队时按程序及时向当地政府登记备案,并在项目工作结束后向当地政府做总结汇报,做到有始有终。

 

“‘以人为本,注重友谊’是我们一贯的原则。为了能更好地处理外部环境,我们和当地各级政府常联系、多走动,真诚地与当地牧民交朋友,在生活上给予他们帮助,每逢中秋、国庆佳节,对工作区多个少数民族贫困家庭开展走访慰问活动,送去米面油、过冬毛毯等,近年来送去慰问金累计达50多万元。”卫岗说。

 

多彩地区道路曲折难行,遇到雨雪天气常常出现车子陷进泥潭中的情况,项目组人员就无偿为牧民修路、转场、搬家近400余公里,为当地贫困农牧民解决了生产生活困难。多彩乡境内有一条小河,冬天结冰、夏天泥泞,牧民渡河极不方便,2012年,青海省有色地勘局筹集资金20万元新建了一座桥,受到乡村两级牧民的好评。多彩乡一位困难牧户的儿子得了心脏病,要去北京看病,矿勘院得知情况后,及时为困难牧户送去了2万元看病费用。

 

“我们有一个勘查项目,总体费用也就四五百万元,原本想修一条简易公路,但考虑到当地牧民出行的需要,就投资150多万元修建了一条长期的便民路,还对修路所占的草场进行了补偿。”杨站君说,我们不算小账算大账,积极与勘查区的牧民搞好关系,建立友谊,实现了勘查区项目进展顺利、当地政府满意、牧民满意三方共赢的局面。

 

“既然选择了在这些地区开展勘查工作,就要与牧民打成一片,持久地干下去,直至项目结束取得突破为止,而不能让人给赶出来。去年打基础,今年就要有重点突破。”杨站君掷地有声地说。

 

建立“产学研用”平台

 

“产学研用有机结合是我们局也是多彩整装勘查区的又一大特色。”在地质一线摸爬滚打数十年的杨站君感触颇深地说,“目前地质找矿已经到了攻坚克难阶段,成熟的区域、大型矿床和大的项目基本没有了,而新的找矿区域工作程度都比较低。这就要求必须加强成矿理论研究和找矿指导。我们与吉林大学合作建立了产学研用基地,而且做得很实,对如何突破、从哪突破指导作用很大。”

 

此言非虚。找矿既需要经验,更需要理论支持,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与矿产勘查工作程度的提高,越来越要依靠科学理论来指导找矿。近几年来,青海省有色地勘局在推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过程中,坚持理论研究与找矿实践相结合来指导找矿的思路,高度重视地质科研项目的实施,经常组织开展区域及重点工作区矿产预测,研究重点矿区的矿床成因,构建找矿预测模型,并结合矿区实际确定新的找矿方向,为扩大矿床规模及发现新的矿(床)点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

 

在科学理念的引领下,杨站君极力推动建立“产学研用”平台。2014年8月5日,有色矿勘院与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共建“产学研用”创新合作基地合作举行签约仪式,双方就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新技术开发应用与地质找矿跟踪指导等方面达成共识。局属其他队(院)积极利用该平台,搭上了“以科技引领找矿、以理论指导找矿”的“顺风车”。

 

当年10月2日至5日,吉林大学孙丰月教授以及部分技术人员来到多彩整装勘查区,在对地勘项目现场进行考察和资料分析后,认为多彩东矿区58线附近是火山喷流中心区域,要加强以喷流沉积型矿床为主攻方向的勘查勘探;东部的拉拓地区应注意查找引起磁异常的原因,对其深部是否存在斑岩型矿床提出了大胆假设;多日茸铅锌矿从目前的工程情况看,矿体向南东方向倾覆明显,下一步找矿英向南东扩展;当江地区对发现的重晶石岩加大研究力度。

 

以上这些对多彩勘查区成矿规律、成矿原因的系统分析正是建立在“产学研用”平台之上,在地质勘查的进程中互相补充、互利共赢,也为多彩地区“出大彩”增添了一道可靠地保障。“‘产学研用’平台建立后,多彩的找矿成果提升特别快,现在我们不仅能找到矿,还能说出个一二三来。”卫岗高兴地说。

 

“‘产学研用’的结合,是地质勘查、矿业开发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道路。利用这一平台,地勘单位与企业强化合作,达到了快速评价、重点突破的效果,更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勘查工作的风险;高校和科研团队与地勘单位合作,找到了理想的实践基地,为科研项目提供了持续的数据支持,双方也可实现数据共享,达成共赢。”杨站君最后表示。

责任编辑:陈鑫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