砺剑草原
记江西省地矿局九一五队钻探院内蒙古科研锚索项目部
2015年10月07日 9:8 2615次浏览 来源: 矿报 分类: 地质矿业 作者: 陶雪琴
由江西省地矿局九一五队钻探院内蒙古科研锚索项目部施工的“科研3#和4#锚索张拉试验”工程近日竣工,业主代表对该项目部在短期内完成如此高标准、高难度的科研锚孔赞不绝口。
在施工的41天时间里,该队钻探研究院通过对锚孔施工工艺不断地进行试验和革新,顺利完成倾角45度、孔径135毫米的超深锚索孔,即3#锚孔134.1米、4#锚孔125.29米。这两个锚索孔是该队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合作研发的项目之一,也是江西省地勘系统施工的最深的预应力锚索孔,一些施工工艺在国内属首创。
与风沙为伍
众所周知,内蒙古的天气复杂多变,刚刚还是晴空万里,一会儿就乌云密布,大雨倾盆。项目组经常是干着干着,就会遭遇狂风暴雨,他们躲也无处躲,只能淋着。雨过天晴之后,他们脱下身上的衣服放在太阳底下晒,打着赤膊继续战斗;吃中午饭时,碗里经常铺上一层厚厚的沙子,他们也只能囫囵吞咽;午休时,他们就在草地上打个盹;下班回来,满身是沙子,他们只能烧点热水擦一擦,由于风吹日晒,脸上脱了一层皮,热水一擦,有种灼伤的疼痛……
这些困难都不算什么,队员们早已习以为常了。在内蒙古,由于晚上太冷,钻机不得不停工,但预留在孔内的钻杆容易出事故,故此,他们每天下班前都要把钻杆提上来,第二天早上又下到孔底。钻进成孔用的大口径钻杆长3米、重120斤,在45度倾角的情况下,他们每天来回起下钻杆至少两趟,最多时需要6趟。很多时候,他们累得筋疲力尽,但从没有人退缩。累极了,他们也只是席草而坐,点一支烟,聊聊家里的亲人和家里的现状。
技术负责卢月文说:“整片草原除了我们,几乎看不到其他任何人。在施工期间,不管天气多么恶劣,条件多么艰苦,我们都是一丝不苟,保证锚固的质量。”
以创新为荣
超深锚索孔的施工是该队在内蒙古的第一个项目,为了今后能更好地“走出去”,大队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在项目上马前,为了攻克项目技术难关,该队成立了以刘阳水为组长,卢月文、杨志勇、魏辉为组员的4人技术攻关小组,小组主要攻关科研锚索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难题。比如,锚索深孔成孔难度大,在软硬夹层中钻进如何控制钻孔倾斜;设计选点处有一个构造破碎带,地层较复杂,钻进过程中易引起钻孔坍塌、缩径、卡钻及埋钻等孔内事故,如何避免这些事故的发生;134米深的钻孔,要平稳下入重近1吨、长135米的索体,人工下入锚索过去没有成功经验,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钻孔下入锚索索体后要起拔钻杆,孔内大口径钻杆自重近2.5吨,加之孔壁吸附钻杆的摩擦力,孔内阻力将近3吨,要想将钻杆顺利拔出,不确定性因素很多;135米的注浆管下到孔底是否会堵管,且孔底注浆压力大,浆体能否顺利注入,注浆管是否会爆裂等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这些难点只要有一个不能顺利解决,这次的锚索工程就完成不了。通过攻坚克难,攻关小组攻克了所有的难题,项目得以顺利竣工。
据了解,该项目完成的134米孔深创造了江西地勘系统锚索孔深记录,也打破了该行业只有大型全液压锚索钻机才能施工低倾角超深锚索孔的历史。
以奉献为本
刘阳水现年48岁,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项目经理,多年闯荡市场,赢得了业主的认可和赞誉,为单位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此次的科研锚索项目就是曾经合作的业主。由于项目工期紧、质量严、难度大等特点,在承接该项目之初,业主方就钦点刘阳水负责。刘阳水事事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每天下工地指导处理孔内事故,确保安全生产。“项目初期施工不顺利时,晚上基本是十一二点睡,早上4点爬起来,从来没有见他好好睡一觉。”和他住一个房间的任德清说。
陶国华,现年50岁,该项目的机长,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平时话语不多,但干起工作来却是雷厉风行,在全院职工中广泛受到好评。陶国华被称为机台的“点子王”。机台每每遇到难题,他都会想出很好的点子来解决实际问题。6月2日,钻进遇到漏失地层,用堵漏剂没有起到堵漏效果。孔内大量地消耗泥浆使得他们不得不停止钻进,严重影响了钻进效率。在这个关键时刻,陶机长想出来一个很精妙的点子,他说:“草原牛粪多,我们可以用牛粪代替锯木灰嘛。”说罢,他就组织人员到处捡干牛粪,不一会儿就捡到了好几桶。他们把捡来的干牛粪捣碎,加上堵漏剂搅拌均匀后从钻杆里灌入,钻进一个回次下来就把漏失点给堵住了,后期再也没有出现漏失现象。在发现孔口返浆的那一刻,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对他竖起了大拇指,“点子王”称号果然名副其实。
49岁的任德清同志,大家都知道他有腰椎病,他决定明年50岁就内退回家。由于人员紧张,当领导征求他的意见能否上一线时,他二话没说,背起行囊就来到了施工现场。院领导考虑到他身体不是很好,便让他在项目部做点力所能及的工作,但他婉言谢绝了。每天,他同大家一道上机台作业,腰伤犯了疼得吃不下饭,他默默地吃上几片药顶着,直到他走路一瘸一拐,项目经理刘阳水发现后给他捡了中药让他休息几天,可他一天也没有休息,每天照样出现在施工的队伍里。
工地上的大学生卢月文是整个项目部最年轻的人,也是科研项目的技术负责,在进入工地前就认真学习锚索相关知识,刻苦钻研技术,编写出科研项目的初步方案。进工地后,他又虚心地向北京地大毕业的姜全兵博士请教学习,在姜全兵的指点和帮助下进一步完善科研锚索整体施工方案,该方案也顺利通过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专家组的签字验收。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这一方案贯穿指导着锚索施工,也作为衡量锚索施工质量达标的评定标准。由于工地缺人手,他天天在工地上帮忙,脏活累活抢着干。他的老婆快生了,家里几次催促他回南昌,他总是说,这里的人手不够,等工程完工了就一定回家。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80后青年的敬业精神和别样风采。从工地回来后,大家都说他黑了好多,他幽默地说:“因为我从来不是个‘肤浅’的人。”
在工期的40多天里,没有一个人回过一次家、请过一天假。正是因为有了这样默默奉献的好地质队员,工程项目在规定的时间内高标准地完成了施工任务,得到了业主的充分肯定,他们用创新和诚信铸成了走出去的敲门砖。
责任编辑:陈鑫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