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启动电力价格体制改革从根本上解决电煤之争
2008年06月26日 10:42 1354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相关新闻
解决电煤之争,最根本的还在于启动电力价格体制改革,理顺相关的价格体系,这已经成为各方的共识。
综合媒体6月26日报道,缓解煤电之间紧张局面的政策,在人们的百般揣度中,终以6月19日国家发改委的“一放一压”而揭开谜底。
“一放”即自7月1日起,将全国销售电价平均每千瓦时提高2.5分钱(对城乡居民用电和农业、化肥生产用电价格不作调整);“一压”即至2008年12月31日,对全国发电用煤实施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电煤出矿价不得超过2008年6月19日实际结算价格。
此前,业内“政府直接干预煤炭价格的可能性并不大,会更倾向于通过其他手段调节煤电价格矛盾”的普遍预期落空。而对这一结果,人们的评价更倾向于“临时之举,治标之策”。
虽然此前已经有三个省出台临时限制煤价的措施,但业内对出台全国性的限价政策预期并不强烈。毕竟人为压低电煤价格,短期内可能有助于缓解煤电之间的矛盾,但是长期来看,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正如业内人士所言:是在向市场经济前进,而不是退后到计划经济时代。
在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情况下,市场决定供求关系,市场决定交易价格。在中国,煤炭已经先于电力进行了市场化改革,虽然体制还不完善,但是基本上还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
从2008年以来,煤炭供应紧张推动煤炭价格不断上扬。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8年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原煤产量为5.69亿吨,同比增长14.6%;而3月末全社会煤炭库存为1.44亿吨,同比下降3.6%。而从主要耗煤行业看,2008年一季度,电力行业耗煤3.77亿吨,增长12.9%;钢铁行业耗煤1.03亿吨,增长4.7%;建材行业耗煤6,100万吨,下降1%;化工行业耗煤3,300万吨,增长6.6%。
高耗能行业的高速发展更加大了对煤炭和电力的需求,并最终导致对煤炭的需求大增。全国来各主要产煤地区、多数煤炭生产企业都很少有存煤,用煤企业抢购煤炭的情况普遍存在。客户为了抢购煤炭资源,为了满足采购煤炭数量的需求,纷纷主动提出涨价多购的要求,不少客户不管煤炭价格怎样,只要满足采购数量都行。而煤炭企业在看到市场供不应求时,也只能采取主动提价的办法,以适应市场供求发展的需要。
随着全国进入电煤迎峰度夏的阶段,用煤数量还将大幅度增加,基于此背景的煤炭供应紧张情况,限价难以缓解,事实上可能也难以执行。
而且电煤限价的政策更多只能控制住国有大型煤矿的电煤价格,占全国煤炭产量33%的小煤矿仍可以市场价格出售电煤。在目前国内煤炭市场供需偏紧的情况下,业内普遍认为今后煤价还会“小步慢走”地上涨。
发改委此次电煤限价的对象为出矿价格,并没有对运销等中间流通环节费用进行严格规定,如此并不能遏制从电煤出矿到电厂购入间的涨价空间。
事实上,在煤炭的出矿价与煤炭用户的结算价之间,存在着大量的中间环节,此次限价虽然限制了坑口煤价的最高价,却只要求省级价格主管部门要采取限定差价率等措施,控制流通环节费用。而且运费在终端煤价中的比例并不小,尤其当海运费用处于大幅波动的情况下,沿海地区终端消费企业可能由于海运费大幅度反弹而增加了煤炭的采购成本。
业内人士举例,发热量为6,000大卡以上/千克的优质煤种在内蒙古不少地区的市场价格不足300元/吨,而同样的煤炭在上海的市场价格则要达到750元以上/吨,上海比内蒙古价格高出一倍以上。
而除了正常的运输等费用外,大量部门与地方擅自设立的收费项目,以及运输过程中的乱罚款、乱收费等也都抬高了煤价。
这其间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急需梳理。然而,一些痼疾存在多年,已经形成强大的既得利益集团,很难改变。
山西省电力行业协会就已经多次向山西省政府提出,改革目前该省存在的“五统一”煤炭运销体制,让煤炭生产企业与电力企业直接见面,消除“五统一”导致的乱收费和搭车收费、发电企业不堪负重的现象。对于存在多年的煤炭运销系统,虽然山西地方政府也称这是个非驴非马的组织,但真要改革却很难开刀。
诸如此类的不合理环节以及不合理收费,各个地方都盘根错节地存在,消除之,不是一个中央文件所能奏效的。
从2008年以来,随着国际石油供应紧张,石油交易价格连创新高,作为可代替石油能源使用的煤炭资源,国际煤炭市场供应一直紧张,煤炭价格持续攀升。但国内的煤炭价格即使在上涨后,仍然低于同期国际市场价格。
不可否认,低价格对每个企业、每个人都有益,但这种有益扭曲了市场供求关系。中国的能源价格在与世界逐渐接轨的过程中,而产出却严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由于低自然资源成本和低能源资源成本,再加上低的劳动力成本,使中国成为了世界工厂,成为一些国家高能耗产业的发展基地。中国低煤价,进而带来的低电价某种程度上长期以来都是在“补贴”全世界。
目前,一些高耗能行业,如钢铁、化工、造纸等的投资和建设速度居高不下,一方面加大了煤炭和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另一方面,这也与中国资源价格偏低分不开。较低的能源价格促成了中国产品的竞争力,但也引发了对资源的不合理需求,并出现了能源浪费、过度投资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从长远来看,人为打压能源价格,不仅不利于国民形成更健康的消费观念,以及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也不利于防止通货膨胀恶化。
煤价上涨根本在于供需失衡。因此,当前应该首先增加煤炭产量。而在国际煤炭价格大幅上涨、国内煤价受到控制的背景下,要注意遏制企业出口的冲动,同时扩大对国外煤炭的进口量,增加国内供应,缓解煤炭紧张。此外,应该加强电煤供应的监管,对年初已经签订的供应合同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确保按签约合同的量、价供货,提高合同的兑现率。
对因电煤价格不断上涨而不堪重负的发电企业来说,此次政策调整虽然可以暂缓“燃煤”之急,但业内担心的是,单纯限制煤价并不能从根本上直接扭转电企的困境局面。目前合同煤价与市场价具有较大差距,如果2009年市场价不下滑,届时电煤重点合同价格或将出现大幅上扬,对电企是更大不利。
因此,解决电煤之争,最根本的还在于启动电力价格体制改革,理顺相关的价格体系,这已经成为各方的共识。然而,即使5月份CPI涨幅下降,但是考虑PPI上涨的因素,国内物价上涨的压力依然不小,推行电力等能源价格机制改革还只能等待合适的时机。(世华财经)
责任编辑:CNMN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