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材料打造产业融合“黄金宝地”

2015年11月02日 11:18 459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新材料前沿   作者:

  在当前工业体制转型发展之际,新材料、新能源产业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突破产 业发展瓶颈、依靠地域优势,找到一条绿色环保、高效的特色产业之路是摆在地方产业 园区面前的重要任务。10月13日记者随北京中军融合信息技术研究院调研共建军民融合 产业园区活动中,参观走访了河北省沧州市渤海新区中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渤海 新区是去年年底正式成立的,是一块开发热土的‘处女地’,园区定位立足于新材料、 高端制造业项目,是承揽北京产业转移之地。”沧州渤海新区招商合作局副局长高瑞良 对记者说。
  渤海新区主体区域在河北黄骅市,依托优良的黄骅港,在广袤的环渤海浅滩地域, 以最大的中捷高新区为首,其面积268平方公里,人口近7万,是河北省沿海经济增长极 的核心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环渤海地区未开发工业用地最大的地区。
  在高新区管委会,记者了解到,去年,中捷实现工业总产值382亿元,财政收入完 成32.4亿元。其经济发展处于良性快速发展轨道上。中捷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孙从起说: “中捷高新区目前正在探索‘科技+资本’的新常态发展模式,未来将全力推动产业互 融、产城互融的发展战略。”
  记者在园区规划中看到,中捷高新区的设计凸显工业园和城市的结合,“产城互融 ”为产业园区提供了高效、便利的环境,也体现了绿色经济的内涵。
  中捷友谊园新花绽放
  中捷高新区其实还有一段令人不能忘怀的历史。1956年1月,当时的国家副主席朱 德对捷克和斯洛伐克共和国访问,捷克政府向中国赠送了670台套可耕种7000公顷土地 农机设备。同年7月周恩来总理命名接收地区为“中捷友谊农场”。这数百套设备就落 户在黄骅市,为我国农业装备、器械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记者在60年前的捷克产 拖拉机和脱谷机等实物旁,抚摸着这几台还能启动的设备,感叹其当年精良的制造水平 。播种机不仅为农作物播种,也播种了我国农业机械的研发基础。
  2014年9月,河北省政府正式提出在中捷高新区设立“河北中欧产业园”。
  据高瑞良介绍,目前,中捷已经成立以石墨烯、纳米材料为主的中捷合作项目,并 积极引进捷克三角洲投资公司、斯洛伐克联合工业公司以及波兰波中合作协会洽谈合作 项目。
  中捷高新区目前已经落户韩国星宇集团汽车部件、中科院过程所海水淡化研究院、 北京磁性材料等多家企业,为高新区产业布局打下坚实的基础。
  布局高端材料、高端制造产业
  记者随团来到了一家新落户的企业。在一片滩涂上,企业厂房正在建设,这是一家 制造气垫船的企业。上海飞浪气垫船有限公司经理杨光明向记者介绍:“我们公司是国 内首家具有研发、制造大型气垫船企业,有多项技术专利。公司总部在上海,能够落户 此地,是园区提供了能够使我们生产的气垫船直接出海试航的便利条件。”在新建厂房 的东面,就是1000米左右的海岸。
  杨光明对记者说:“气垫船设计和制造是我国的一个短板,抢滩登陆气垫船、大型 气垫船建造是我国的一个空白。气垫船不仅用于军事,还大量应用与抢险、监测、消防 等民用公共项目中,也可以用于游览、运动、休闲等领域。目前我们的产品全部使用铝 镁合金材料,轻量化是我们的重点。”
  杨光明同时也寄望于本报能够搭建新材料应用的平台,能够认识更多的铝镁企业, 使材料采购多样性。
  期间,记者参观了园区内磁性材料等企业。“渤海新区是一个产业创新、产业融合 的新的开拓之地,也是高新材料、高端制造的‘黄金宝地’。”高瑞良对记者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中捷高新区将依托临海优势,致力于以发展特色海洋材料为主 的园区。以此为基点,布局新材料和高端制造产业。将围绕船舶制造、船舶新材料建设 以及创建新材料及装备的孵化基地,依托在中捷高新区落地的中科院过程所海水淡化研 究院,大力发展海水淡化装备和材料项目,打造绿化的循环经济模式。积极引进轻量化 材料企业,形成以新材料研发、制造为主导的创新研发区。
  高瑞良同时指出,依托园区整体的设想和布局,将中捷高新园区材料和制造板块纳 入到军民融合产业园区建设中,充分发挥其产业优势,对接军队建设,使高新区成为环 渤海重要的特色园区。
  高瑞良表示,园区将研究明年与中国有色金属报会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钛锆铪 分会、北京中军融合信息技术研究院等共同举办钛合金与海水淡化应用交流论坛,为产业融合走出一条示范之路。

责任编辑:陈岩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