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铝加工+汽车业”如何融合发展? 新材料汽车前景广阔
2015年11月06日 10:23 3333次浏览 来源: 贵州都市报 分类: 铝加工
11月5日,由清镇市与重庆汽车工程学会联合举办的“大数据与汽车业——汽车轻量化及创新型汽车制造技术研讨会”在清镇举行。重庆、山东、河南、江苏、陕西、广东等省市汽车行业和科技界、高等院校、企业界专家及25家整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人士参加研讨。与会专家畅谈汽车轻量化及创新型汽车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给未来社会人们带来的各种方便和享受。
“学院派”:如何让汽车既轻又硬?
有材料学专家在研讨会上表示,纳米材料将成为21世纪的明星材料,它将带领人们走向“纳米时代”。不要看它体小量轻,其强度比钢材要强200倍。如果将它用在汽车轻量化制造方面,其前景不可估量。
“在当前的汽车制造中,碳纤维复合材料是一种发展趋势,目前国外已经开始用在一些品牌汽车制造当中。”也有材料学专家表示,碳纤维复合材料用于汽车制造,可使其强度大、刚性高、寿命长、耐腐蚀,比钢材强度高得多,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飞机、火箭、导弹外壳,并开始应用于汽车制造。“如果应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一辆越野车将减少460公斤重量,达到重量轻、强度高、节约能源的效果。”
“实战派”:如何让汽车既轻又安全?
研讨会上,汽车制造业的专家也表示,非常认同将新材料应用于汽车制造,但要保证汽车的稳定性、安全性,还有许多技术问题需要攻克。专家指出,汽车轻量化的目的无非是节能降耗,提高汽车性能。但要把碳纤维材料等新型材料应用于汽车制造,从理论转化为实际很不容易,需要从汽车设计、零部件制造、整车组装等方面技术进行“集成化”才能实现。
“如果在利用传统技术生产汽车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应用一些新材料取代部分传统零部件,目前国内最多可以使一辆汽车减少84公斤,到2020年,可以达到减少100公斤目标。”专家称,但是,为了汽车的稳定性、安全性考虑,汽车底盘、转向器等零部件,要谨慎选用新材料取代。当然,将来新材料逐步取代传统材料是有可能的,零部件由铝合金材料取代的可能性大,车壳由碳纤维材料取代的可能性大。再则,即使整车用新材料取代,其成本自然上升许多。如何使生产者生产的产品与消费者在市场上接轨?汽车设计者、零部件制造者、汽车生产者、消费者之间,都有很大的距离和空间需要思考。
“大数据”:如何让电车找到充电站?
来自浙江的一位专家指出,打造智慧城市、绿色城市是未来社会的一大趋势。如何用大数据管理教育、交通、医疗等问题,如何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将是未来社会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目前大气中有25%的碳排放是汽车尾气贡献的,发展新能源汽车,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位专家指出,未来社会,电能源车将应运而生,那电车充电怎么办?今后,汽车变电站、配电房、充电桩等设施设备,将在专业的工厂里生产出来,再通过物流配送到各个所需目的地安装就可使用,每座充电站只需50平方米地面即可。
那么,电车在路上行驶时,接近没电需要充电时怎么办?这就要靠大数据作技术支撑,将全国各地的充电站输入云数据库,让管理者、使用者信息共享。驾驶电车者只需将车内导航打开搜索,就可查出最近的充电站,即可前往就近充电,只需20分钟就可充好电继续行驶。“至于在充电站如何缴费,APP、微信扫描二维码、支付宝等均可支付。”专家说。
清镇市:“大数据+铝加工+汽车业”融合发展
“轻量化用材,铝合金是‘当家花旦’;智能化发展,大数据是核心手段。”清镇市将汇集专家、企业家智慧,探讨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汽车生产制造及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探索大数据、铝加工等主导产业与汽车产业融合发展之路。
据介绍,清镇市在大数据应用方面,已引进大数据及关联产业10余家,涉及数据清洗、呼叫中心及服务外包等产业;在科技创新方面,正与贵州大学以车用高强度铝合金产业化项目契机,打造清镇铝合金新材料研发中心;在人才支撑方面,清镇职教城已入驻11所院校,其中有7所院校涉及汽车生产制造专业。
据悉,清镇市铝土矿资源已探明储量3.6亿吨,远景储量5亿吨以上,占全贵州省总储量的60%以上。目前清镇市正携手中国铝业、锦江集团、广铝集团打造千亿级生态循环园区。全面建成后,将形成360万吨氧化铝、100万吨电解铝规模,重点发展铝精深加工产业。
大数据、铝加工、汽车产业、人才储备等,都为清镇市“大数据+铝加工+汽车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胡俯茂 胡太勇 贾华)
责任编辑:四笔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