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矿业未来看中国 矿业寒冬是海外投资最佳机遇

2015年11月26日 9:56 167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大家说]面对有色寒冬,我们该怎么办

  中铝矿产资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思德认为,今后这两三年应该是矿业投资的最佳机遇期。矿价低迷,海外许多矿企市值大幅缩水,现金流困难局面下必然会打折大甩卖;而以矿业为主的国家及地方政府也会在低谷期推出更多税费优惠政策。
  但中国矿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王家华向准备走出去的矿企发出提醒,“中国矿业需要反思,只有反思才能进步。我一直认为海外投资的大方针是要向前看,但也有必要向后看,不再犯曾经犯过的错误。走出去,必须要总结经验,目的是为了再战。”
  10月20日,一年一度的天津国际矿业大会在深秋的雾霾中拉开帷幕。
  与往年明显不同的是,今年来中国开投资专场推介会的国家名单明显变长了,除了老牌的澳大利亚、秘鲁等矿业大国外,俄罗斯、阿根廷、秘鲁,甚至连“一带一路”沿线的巴基斯坦和印度也在会场设了展台,其中俄罗斯和巴基斯坦等还召开了矿业投资专场推介会来争抢中方的投资。
  这说明,矿业市场真的进入了寒冬。
  在“中国矿企海外投资”论坛上,中铝矿产资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思德称,去年以来,煤炭、铁矿、金矿及其他矿种领域的矿企都进入了亏损时期,“接下来,矿业倒闭潮在国内外都可能发生。当前,大多数矿企都是最困难的时期,连嘉能可这样的国际顶级公司也陷入了经营困难,我认为,这可能是行业寒冬触底的标志。”
  他的这个观点并不缺论据。
  今年4月中旬,澳大利亚第四大矿商阿特拉斯因负债高企而被迫宣告停产。而澳大利亚第三大矿商FMG,也由于前些年扩张太快而负债高企,今年也遭遇了现金流危机。
  连月来,矿业新贵嘉能可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劫。身负300亿美元债务,股价一天暴跌30%,差一点成为“雷曼第二”的嘉能可被迫作出一系列自救措施,如出售铜矿资产、暂停派息及定增融资25亿美元等“断臂求生”。
  矿业寒冬是海外投资最佳机遇
  王思德认为,现在虽然是矿业巨头们的寒冬,但对国内投资者而言,今明这两三年,却是一个投资并购的窗口机遇期。理由有三,首先,从投资的角度,当前矿价与前年最高点时相比是“腰斩”,几乎所有矿企资产的市值都出现大幅度缩水,“西方的一些矿业公司在五年内平均下跌幅度约60%。”其次,海外矿企出现现金流困境,必须要出让资产“打折甩卖”。第三,在政府层面,以矿业为主的国家在政策上就会对矿业投资并购给予扶持。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副总裁兼总工程师方启学认为,“这个机遇,其实是相对的。”他解释,这个机遇与企业的战略导向有关,与具体的投资机会有关,还要看公司有没有准备好,即在目前宏观经济及全球大宗商品这波行情之下,公司应对风险、存活能力是否足够强大。
  今年,紫金矿业不仅与黄金巨头巴理克达成战略合作关系,还作为中国矿业的实力派代表率先到海外“抄底”。
  早在5月28日,紫金矿业发布的百亿定增预案显示,公司计划募集约100亿元资金,其中32.23亿元用于刚果(金)科卢韦齐(Kolwezi)铜矿建设项目、25.17亿元用于收购刚果(金)卡莫阿(Kamoa)铜矿项目(49.5%权益及49.5%股东贷款)、18.21亿元用于巴新波格拉(Porgera)金矿收购项目(50%权益及50%股东贷款)、4.44亿元建设紫金山金铜矿浮选厂项目,剩余的19.95亿元将补充公司流动资金。
  当时紫金矿业的公告称,“目前大宗商品正处于低谷期,国际矿业公司加快出售资产,矿业资源估值较低,是中国加快海外资源收购步伐的有利时机。”
  今年8月底,紫金矿业完成了并购交割,从黄金巨头巴理克手中拿到了巴新“波格拉”金矿50%的权益。据介绍,波格拉金矿年产黄金约15吨,未来5年预计年销售收入7亿美元。
  通过此次收购,紫金矿业大幅提升了矿产资源储量。按权益测算,该公司拥有的金的总资源储量将从截至2014年末的1341.50吨提升到1476.88吨(增长10.09%),铜的总资源储量将从1543.30万吨提升到2679.42万吨(增长73.61%)。
  财报显示,去年,紫金矿业总收入587.6亿元,净利润23.45亿元;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销售收入388.32亿元,净利13.41亿元。随着前期建设产能的陆续释放,紫金矿业预测未来3年的营业收入(不含本次募投项目新增的营业收入)将持续增长。
  在方启学看来,此次海外并购是公司实现“进入国际矿业先进行列”战略目标,成为“高技术、效益型、特大国际矿业集团”的重要举措。
  方启学称,近年来,中国还有许多矿企在海外投资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例如,中国有色集团成功开发赞比亚铜矿、中国五矿成功收购澳大利亚OZ矿业主要资产并成立MMG公司;最知名的,还有中国的华菱钢铁入股澳洲矿业FMG,都是很好的案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企业在海外的矿业投资达到193亿美元,投资总量大幅增长。
  但不容否认的是,机遇往往与挑战、风险并存。中铝矿产的副总经理王思德详细梳理了中国矿企过往海外投资的经验教训。
  避免上一轮的最大失误
  王思德认为,近10多来年,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经验教训主要有三大方面。
  在他看来,上一轮矿业走出去中出现的最大失误,是对时机的把握出现偏差。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全球经济处于崩溃边缘,国内企业大多是在2007~2012年这个阶段走出去的,当时都认为是触底了,纷纷出手进行投资并购。“但回过头看,那个阶段其实是买在了高点,就跟中国股市一样,是从5000点最高位进入的。现在来看,这5年来实现市值上涨的只有三四家,其他的公司,包括退市的公司,市值下跌缩水的幅度平均都在80%左右。”
  “回过头看,如果今天再买入,我们还会跌80%吗?这是不可能的,所以第一个失误是时机选择有大问题,今后选择投资,时机要放到第一位,但不同的矿种,不同的区域,不同的阶段,时机都是不一样的。”他说。
  其次,是“目标选择”的判断失误。“中国近年来一共在澳大利亚地区并购了大约110个铁矿项目。但澳大利亚最赚钱的铁矿,都位于西北部皮尔巴拉地区,矿种为红铁矿,不需要选矿,采掘之后直接铁路、装船运输。”而某家中国矿企却选择了一个位于澳大利亚荒漠地区没人开采的铁矿,“由于没有选择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的地区,那个荒漠地区的铁路,估计在未来20年甚至30年,这条铁路也修不通。”还有一些情况是,中国矿企投资往往贪便宜选择了不擅长的领域或矿种,导致后期开采困难或者无法利用。
  第三个失误,则是对投资矿业资产的价值判断不全面。中资矿企以往更注重矿产项目的品位、规模和值多少钱,但忽略了其后期开发难度、利用变现条件,更忽略了当地的投资环境、法规政策、人文社区关系及风险控制应对方案。“对于社区问题中国的矿企近几年才开始关注,但事实上当前的大型矿业项目,差不多有一半以上都涉及到社区问题,停工甚至永久不能再启动。”
  对于中国矿企的未来,王思德与方启学等参会企业高管大都表示乐观。王思德称,“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品消费市场,中国的经济发展对矿产品也将继续保持旺盛的需求。所以,我认为全球矿业的未来还要看中国。”
  方启学称,“当前是不是矿业的底部我们不知道,但肯定比前面的高峰要低,在变得更好之前会不会变得更坏?可能会。在这个矿业深度调整的周期,我认为是国内矿业企业改革、创新、提高的关键阶段,也是凤凰涅槃的机遇。”

责任编辑:孟庆科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