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炉山钨业连续90个月重伤及以上安全事故为零的启示

先天不足 后天发力

2016年01月04日 10:3 1478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作者:

  江西省修水香炉山钨业有限责任公司2015年安全环保工作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全年未发生重大设备事故、重伤及以上人身安全事故、一般以上环境污染事故及新增职业病例。至此,上述良好记录自2008年7月以来,已连续刷新到90个月,标志着香炉山钨业安全环保本质水平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先天不足 矿区隐患重重
  香炉山钨业成立于2013年4月,由11家小型民营矿山整合而来。该公司成立之初,安全环保状况堪忧:一是员工素质参差不齐。根据当地政府要求,香炉山钨业接收了之前民营企业的大部分员工,他们普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安全培训教育,难以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二是井下安全隐患重重。香炉山钨业公司成立前,多家民营企业为了追求短期暴利,在无规划设计、无安全保障的情况下掠夺性开采,形成了重大安全隐患;加之该公司成立后的一度超负荷生产,使井下形成了大面积的采空区,至2012年底,香炉山采空区总体积达293.15万立方米,成为矿山重大安全隐患。三是尾矿库建设运营不规范。该公司接管的7座尾矿库相当一部分没有经过有资质的单位设计、施工,建设初期原始资料缺失;加上民营企业运营管理不善,给整合接管后留下了很多隐患。四是选矿厂工艺落后。民营企业遗留的4座选矿厂工艺落后、设备陈旧,存在诸多先天不足,给安全环保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后天发力 治理不遗余力
  面对严峻形势,香炉山钨业认识到,如果一味杀鸡取卵式的大量开采,将会留下无穷后患,只有调整战略定位,还清历史欠账,才能保持公司长足发展。多年形成的顽疾,要除根治本谈何容易,特别是井下高大采空区的治理,被中外专家称为世界性难题。
  2010年,香炉山钨业全面打响井下高大采空区和尾矿库治理攻坚战。为了寻找快捷高效的治理方法,该公司积极向外借智,先后请来国内十多家着名科研院所专家问计。从2012年10月起,香炉山钨业还与长沙矿山研究院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后者派出专家长驻香炉山,开发安全开采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并现场指导采空区治理工作。近3年来,研究开发取得重大进展,采空区治理的规划、方法、步骤和具体方案在实践中不断优化。
  有了技术作支撑,治理工作自然得心应手。香炉山钨业趁热打铁,近3年先后关停10个采场及2个选厂,开采规模缩减一半。累计投入近3亿元用于安全环保工程建设和技术服务工作,陆续建成了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尾矿库在线监测系统、尾砂充填系统、两期二次废水处理工程,完成了井下运输系统、井下矿柱建设、采运矿机械化、尾矿库扩容、矿区公路等改造工程。其中,84通道的微震监测系统属亚太地区监测点最多的监测网络,全尾砂胶结充填系统使公司进入“无尾排放”的历史新阶段。
  在改善硬件条件的同时,香炉山钨业坚持文化引领,致力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2009年以来,香炉山钨业通过对安全实践的反思和总结,创建了以打造零违章、零缺陷、零事故为目标的“三零”安全文化体系,按理念梳理、价值认同、自我约束和固化提升四个建设阶段逐一推进,探索工作思路和文化要素,逐步构建起既有指导性、又有普遍性和操作性的完整安全文化体系,逐级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创新安全教育培训和考核方法,将意识固化为制度,将行为固化为习惯,推行人文关怀系列活动,确立安全文化建设规划,使先进的安全理念和科学的安全价值观深植于员工心中。安全文化强大的凝聚力,潜移默化改变着香钨人的安全认知:遵章守纪就像穿衣洗脸一样,成为员工的一种日常习惯,“三违”行为已然成为过街老鼠,基本没有生存的空间。安全管理已由少数人管多数人变为多数人带少数人,由强制约束变为自觉行为。随着安全管理更具系统性和长远性,公司的本质安全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彻底改观 形成良好格局
  今天,走进香炉山矿区,虽然采场还是原来的采场,尾矿库也是原来的尾矿库,选矿厂仍然是过去的选矿厂,但经过香炉山钨业多年的治理和改造,井下采空区面积不增反减,尾矿库进入规范运行阶段,选矿厂安全生产水平提升了,安全环保工作已逐步从从传统管理模式过渡到现代管理格局,整体安全环保面貌彻底改观。
  安全环保状况的改善,为该公司的稳健发展铺平了道路,有效避免了非常态、小概率事件的发生,减少了无预算成本支出,为稳定均衡生产、连续实施降本增效创造了条件。公司成立12年来,累计生产白钨精矿6.9万标吨、完成销售收入60.44亿元、实现净利润18.4亿元,先后被国土资源部授予“首届全国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先进矿山企业”,被国家安监总局授予“全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

责任编辑:周大伟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