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火

2016年01月31日 23:26 437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文学杂谈   作者:

民间有句俗语,“老百姓要快活,赶会唱戏闹社火。”过年不闹社火,好像就缺少了年味。置身西北腹地、黄土高原、戈壁滩头,社火,是春节最热闹的一道文化盛宴。

每年一到腊月,乡亲们便忙碌起来了。尤其是置办社火的那些日子,全村的人都忙忙碌碌,欢天喜地。锣鼓是社火的灵魂,好比宴席上的酒。“咚咚锵锵……”排练社火的锣鼓,从腊月里便敲响了震天的旋律。随着清冷的寒风和飘飘摇摇的烟雾在空中回荡,一直要持续到腊月二十八九。于是集市热闹起来了,乡村热闹起来了!

冬天是农民休闲娱乐的季节。积攒了整整一年的酸甜苦辣,要在春节里尽情地宣泄一番。乡亲们装扮起来,到场院里闹社火。在乡亲们的心中,社火是对风雨岁月的一种稀释,也是对喜获丰收的庆贺,更是对吉祥岁月的祈求。

社火是最古老的民间风俗之一,是一种载歌载舞、体裁多样、种类繁多的综合表演艺术,多在过春节时表演。是中国民间一种庆祝春节的传统庆典狂欢活动,也是古时候先民们用来祭祀的一种仪式。在中国有几千的历史。社,即土地之神。有了土地,就有麦熟稻香的丰收。甘肃的社火在民间流传久远,独具特色的有兰州的太平鼓舞,武威的攻鼓舞,张掖的顶碗舞,陇东的秧歌,天水的扇鼓、腊花等。各地在形式和内容上独具异彩,表现出浓厚的地方色彩。

社火队的规模少则有五六十人,多则有一二百人组成。以传统节目和杂耍为主。内容有秧歌、高跷、舞狮、耍龙、跑旱船等。秧歌以行进队列和坐场子扭唱表演为主。扮相基本上是以历史上的英雄豪杰、善男孝女及民间传说中的各种人物为角色,如三国刘、关、张等人物。鲁迅先生说过,中国人有三国气。这话从社火可以得到印证。三国气其实就是一种“英雄气”。扮上桃园结义的三兄弟和五虎上将,自己也便融进了角色,要做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还有扮演工农兵学商的。所用道具有扇子、手帕、马鞭子等。乐器除了锣鼓,还有板胡、二胡、三弦、笛子、碰铃、唢呐等。

闹社火一般在农历正月初四五就开始了,一直到元宵节。锣鼓震天地,演员穿戏服,头戴珠花翠,手摇花扇舞。社火队一进村子,便一字排开,蜿蜒“游庄”。乡亲们燃放花炮迎接。炮声和着热闹的锣鼓声,顺着空旷的原野、幽静的沟谷传向远方。当“龙狮驴马”上场的时候,铃声四起,清脆悦耳,乡亲们乐开了怀!

有些乡村还兴“禳院”。“禳院”时东家放炮迎接,糖果烟酒招待。较大的村庄,乡亲们还要准备酒菜招待。上完香,一通锣鼓声后开“禳”,扭秧歌,踩高跷,跑旱船……这“踏庄禳院”,图得个大吉大利,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兴畜旺,国泰民安;让社火这么一闹,尘世间的所有邪恶和苦难,仿佛都在这祝福的欢庆中被驱散!

过完年,城里人上班了,乡村社火队就进城汇演竞赛,给市民拜年。一阵鞭炮炸响,“咚咚锵锵”,锣鼓擂起来,秧歌扭起来。秧歌的花样很多,扮演的角色除了三国人物,还有舞长绸的少女,练霸王鞭的小伙,去西天取经的唐僧师徒,骑毛驴回娘家的小媳妇……扭到后来节奏越来越快,驴马纵横驰骋,蹄声得得,铃声叮叮。踩高跷的五虎上将,威风凛凛,舞姿翩翩;跑旱船的老艄公,头戴草帽,手握木桨,前摇后晃,做出各种各样滑稽的划船动作,煞是逗人。而乘船的姑娘或媳妇则是走快速碎步,犹如水面上飘动的小舟,颇为形象地塑造出了水面行船的情景。演员全神贯注中神采飞扬,秋波传情;观众聚精会神间心花怒放,笑语连声。

接下来就是耍龙或舞狮。一对气宇轩昂的壮士,引领两条生动的巨龙,在空中上下翻腾起伏,盘首结尾,耍二龙戏珠,气势恢宏。两个英姿勃发的狮子郎,带着一双威武的雄狮,攀上叠起的桌椅翻转腾挪,跃上跳下,抖毛、溞痒,表演各种惊险的技艺;在地上,你看,两只狮子在舞狮人的逗弄下,左扑右跳,不时跃起争抢,两只大眼睛灵活的眨动着,摇头摆尾,打滚、摔跤、耍狮子滚绣球,憨态可掬。演员高超的技艺令人惊叹!狮子舞规模较大,在阵容上不但有大狮子、群狮子和狮子郎的表演,而且还增添了小狮子的表演。他们耍出了龙的精神,舞出了狮的威风,观众的精神也为之大振!

场子上,社火队员们个个精气神十足,锣鼓声、歌声、唢呐声此起彼伏,扭秧歌、打腰鼓、耍龙、舞狮等节目轮番上演,你方唱罢我登场,高潮一浪高过一浪,赢得了观众们的热烈掌声。

还有歌颂党和幸福生活的快板,地方小曲子、秦腔传统剧目,赞扬新风尚的歌舞等等。现在的社火将一些流行的歌曲、舞蹈等也融合在了社火里面。曲子有了新的曲词,多以祝愿、拜年问好及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等为主。无论形式和内容都更趋完美,使传统节目面目一新,更受群众的欢迎。

社火表演不仅仅给人们带来了节日的欢乐,也体现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与寄托,同时对弘扬民族文化,增强人民群众的凝聚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锣鼓声声贺太平,歌舞阵阵显吉祥。社火是民族文化的精粹。一年一度,社火在节日的欢庆气氛中,在声声美好的祝福中,闹出了万紫千红的春色!

责任编辑:陈鑫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