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钛昨天、今天、明天
望着天花板入场 磨穿脚底板出场
2016年03月10日 9:52 5211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钛资讯
一直在凭着对中国钛工业的执着热情,企盼中国钛工业科学、健康、持续发展,亲历见证,笔墨记录着钛产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发展变化。近年来,看到了众多钛企博弈、挣扎而步履艰难的日子,更看到了竞争拼搏下,众钛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重基础、步高端的强企之路。
面对“十一五”、“十二五”中国钛产业过山车式的发展历程,欣慰、苦涩、艰辛打翻了钛企生产经营的“五味瓶”。面对钛产业过去式发展的陈述,展望未来的前景,“十三五”中国钛产业必将延续近几年优胜劣汰的洗牌:由“十一五”初望着天花板上的暴利价格入场,“十二五”价格在天花板逼近脚底板之间愁肠,在国家供给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宏观调控中,“十三五”必将是我国钛产业一盘胜败皆有的“钛棋”,更是助推我国钛产业朝着科学、合理、健康发展的“大棋”。
望着“天花板”入场
进入21世纪,伴随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被誉为第三金属的钛以其独有的优异性能逐步成为航空、航天、海洋、医疗、建筑、石油、化工、体育等众多领域的新材料金属。“十五”末期,供需矛盾日趋突出,遵义钛业、抚顺钛业的2000~3000吨海绵钛产量已经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对钛及钛材的迫切需要,缺口越来越大,价格逐日走高。“十一五”开年,海绵钛价格从5万~6万元/吨逐步走高到10万~20万元/吨,最高上触30万元。市场出现了“钛疯狂、钛挣钱”的有价无市现象。海绵钛价格翻涨5~6倍的暴利刺激了热钱的涌入,从南方到北方,大建钛及钛加工企业的资金漫天飘雪而来。房地产商、服装商闻“钛”而心动,很快在“十一五”期间兴建的海绵钛及钛材加工企业风起云涌。海绵钛在遵义钛业、抚顺钛业两家基础上迅速扩张到大大小小二三十家,产能由2000~3000吨扩张到15万吨以上。钛材加工企业更是在宝钛集团一枝独秀的基础上发展为连同作坊式、民营、国企齐头并进的数百上千家企业。我国海绵钛及钛材加工企业总数、总产能均超过了全球其他国家的总和,我国因此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钛生产国及钛消费大国。
“十一五”期间,面对价格暴涨到“天花板上”的赚钱冲击波,中国钛工业由缓慢成长期进入到高速发展期,提振了中国钛工业在世界钛工业上的地位。大大小小的二三十家海绵钛及钛材加工企业是望着“天花板”上的价格跑步进场,导致钛工业疯狂发展,也埋下了疯狂发展的恶果。
磨穿“脚底板”出场
山峰再高,也有尽头。
当“十一五”各路资金望着海绵钛的“天花板”价格入场后,其实,价格已经支撑不起了产能过剩带来的苦果。“十一五”前三年还未走完,海绵钛价格便像泄了气的气球慢慢脱离“天花板”往下坠,从20多万坠落到10万以下。个别投资商对钛的投资过于自信,匆匆入场,厂房还未完全建设好,海绵钛便从天花板上摔了下来,导致投资血本无归。
“十二五”初期,笔者曾走访过一个涉入海绵钛产业而最终破产的房地产商。他告诉笔者,他是在海绵钛价格涨到25万~26万元/吨时自筹资金上亿元和银行贷款上的海绵钛项目。当时他简单的算了一下账:25万元/吨,就算海绵钛厂建好时价格降到15万元/吨,至少也会有一倍以上的净利润。据了解,当时海绵钛成本大概6万~7万元/吨,就算8万元/吨,每吨也能赚100%。但万万没想到的是,整个生产线还未完全建设好,价格已经跌落至10万元以下,加上建在城市中带来的环保压力以及银行贷款利息偿还的倒逼,让辛辛苦苦在房地产领域赚的上亿资金在“钛疯狂”的失算中“鸡飞蛋打”,并被银行通报钉在了恶意贷款不还的“不良”诚信柱上。
“十二五”开局时,海绵钛价格跌落至10万元/吨以下,曾出现过十分短暂的反弹,但价格仅仅冲到11万~12万元/吨时便调头向下,逐月滑落。这个反弹价格还得益于国家收储钛锭的刺激。2014年底以来,海绵钛价格大部分时间都停留在5万元/吨以下。2015年第四季度至今,海绵钛零级品、一级品价格一落千丈,跌穿了“脚底板”,价格跌到4.2万元/吨左右,创30年来的价格新低,全行业陷入亏损状态,众钛企在生死线上挣扎。
有的钛企已经在价格磨穿“脚底板”后黯然出场:我国第一家钛厂抚顺钛厂于2014年全面停产(据悉,抚顺钛厂可能成为历史);金川海绵钛项目、云铜海绵钛项目、贵州西南钛业建成后几乎就没启动;唐山天赫停产,还有两家民营海绵钛企业相继被宝钛集团、遵钛集团重组、购买。
停产、倒闭、重组只是磨穿“脚底板”出场的开始。因为,钛产能过剩的现状依然摆在那里,内蒙、新疆海绵钛项目仍在建设中,双瑞万基、朝阳百盛扩建项目很快具备生产条件。因此,在“十三五”国家供给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宏观政策下,必将会有钛企在磨穿“脚底板”价格中被挤出市场。面对价格的入场到出场,遵循的是市场原则,梳理的是优胜劣汰,纠偏的是超常发展,带来的是健康轨迹。
转型中“天花板”与“脚底板”较量
从“天花板”价格入场到脚底板价格出场,表面看是价格搏杀的结果,但实际上却是优胜劣汰的博弈。优是什么?劣是什么?人才、科技、管理、成本、创新、服务、理念的差异均体现在优劣之中。谁优谁就能梳理清晰竞争的思路,谁就能让企业走得更远,谁就不会磨穿“脚底板”,谁就离“天花板”更近。
有的企业只能在“脚底板”上挣扎被磨穿的价格,而有的企业却能保持“天花板”上的价格,这就是高端、品质的较量。“十二五”以来,钛企的艰难已经说明了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产能过剩并非高端产品,而是低端大众化产品的过剩。那些高端制造的钛合金产品依然拥有“天花板”上的价格,比如西部超导、宝钛集团用在军工、航空上的钛制产品价格就明显高于市场,利润率显着提升;朝阳金达、遵义钛业的小粒度海绵钛产品每吨就要高出市场价1000~2000元;宝鸡鑫诺以及上海景远与一家海绵钛企业合作研发的医用毛细管就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产品供不应求。
“天花板”价格需要高端制造业下的高端产品来支撑,大家都在低端线上挣扎必定是几败俱伤。李克强总理说的“万众创新”完全适应于钛企在“十三五”的转型。重在创新的科技含量,我国在航空、航海、军工、医疗等领域需要大量的高端钛合金产品,而当市场潜力越来越大,产品供应缺口也就越来越大,这需要钛企沉下心来去实现创新突破。一面产品供给有缺口,一面产能又过剩,这就是高端制造跟不上发展的步伐,更是钛企需要努力前进的方向。
化解产能过剩的最佳途径是提升科技含量,实现产品创新。海绵钛企业提升产品的品质,钛材加工企业迈步高端制造,把生产技术作为艺术来追求,才会生产出来完美的高质量产品,从而拓宽产品的应用领域,拓展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十三五”对我国钛产业发展是机遇,钛应用领域越来越广阔,高端需求将会逐步增长,这给立志高端,立志长远的钛企拓展了新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十三五”对钛企的生存又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因为,在国家供给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的宏观政策调控中,必然会让部分钛企在低端而没有竞争力的“脚底板”出场。
中国钛产业的昨天、今天、明天都是美好的,因为没有倒下的产业,只有倒下的企业。面对“天花板”上的高端,“脚底板”下的低端,钛企都要冷静思考在“十三五”的出路,自己把握好入场与出场的决胜权。
责任编辑:淮金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