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地矿局成立60周年巡礼

2016年03月22日 8:44 1652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地质矿业   作者:

379581

  正值“十三五”开局之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迎来了建局60周年。1956年2月23日,广西地矿局肩负着祖国建设的资源保障和地质技术支撑任务,在南疆边陲的壮乡大地上诞生,从此开启了广西地质事业一个崭新的时代。
  “60年来,地矿系统最宝贵的财富就是地质工作者把自己的事业视为光荣豪迈的事业。”广西地矿局党组书记、局长唐善茂说,“无论条件和环境如何艰苦,地质工作者从不放弃追求和探索,国家需要,就是地质人的行动!”
  在这光荣而豪迈的事业中,广西广大地质工作者为了社会主义建设,改变广西一穷二白的面貌,历尽艰险,不怕困难,作出了极大的牺牲,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为广西的建设事业树起一座座丰碑;平果铝土矿、桂西铝土矿、大厂锡多金属矿、下雷锰矿、栗木锡矿、珊瑚锡矿、北山铅锌矿、高龙金矿、龙头山金矿、凤凰山银矿、铀矿基地等矿山,防城港、平南核电站,百色水利枢纽工程,岩滩水电枢纽,达开水库,邕江、柳江、桂江公路大桥,桂林机场、钦州港深能码头、区内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重大勘查工程,南宁、北海、桂林、柳州、梧州等城市的规划建设,无不留下广大地质工作者的足迹。广西每一座大型矿山、每项重大工程的建设,每个大、中城市的扩建与改造,都融汇着广西地质战线广大无名英雄的智慧和力量。
  矿产资源保障助广西工业腾飞
  60载砥砺奋进,一甲子春华秋实。地质找矿,累累硕果,辉映着广西地质人60年的光荣与梦想。
  60年坚守、一代代人的努力,广西地质人在共和国的旗帜下一路前行,多个矿种在中国找矿史上名列前茅:广西保有资源储量中,锰矿、重晶石居全国第1位;锑、铝土矿、镓、锡、铟居第2位;锌居第4位;钨、银、钒第5位;铌、钽、钛居第8位;萤石居第9位。
  解放初期,广西没有一处探明可供矿山规划设计建设的矿产储量。经过几代地质工作者的勘查,目前已发现矿种167种(含亚矿种),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有124种,探明资源储量矿产地1326处,保有资源储量矿产地1286处。
  60年来,广西地质工作者发现铝、锰、锡、铅锌、钨、锑、镍、稀有稀土、铁等金属矿产超大型矿床2处、大型38处、中型76处、小型214处,铀矿床(点)100多处,高岭土、重晶石、彭润土、石灰岩矿等非金属矿产超大型矿床1个、大型31个、中型40个、小型52个,为实现“工业兴桂”矿产资源保障作出了重大贡献。
  平果铝业的发展就是典型的一例,广西铝工业所用的堆积型铝土矿从发现到工业利用,经历了长达36年的历程,地质工作者为此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没有地质工作者找出的铝土矿,就没有平果铝业和平果县域经济的繁荣。
  如今,广西的矿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在率先成为千亿元产业的10大工业产业中,矿业行业占据4席。广西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是中国10个重点有色金属产区之一。2014年广西10种有色金属产量达到137.34万吨。铝工业是广西最具发展潜力的优势产业,目前全区氧化铝、电解铝、铝材加工生产能力分别达到840万吨、100万吨和220万吨。冶金工业是广西的支柱产业,桂西南地区锰矿资源储量达1.89亿吨,产品从初级锰矿石到锰深加工产品已基本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2014年钢材产量达到3263万吨,铁合金488万吨。2012年5月,防城港钢铁基地项目获国家核准并全面开工建设。目前,广西正重点发展系列精品钢材及锰系合金等关联产品,到2020年,将建设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精品钢铁和不锈钢基地以及中国重要的锰深加工基地。
  上世纪50年代初,广西没有一张全境的地质图。60年来,广西地矿局完成了全区1∶100万区域重力调查,1∶20万区域地质调查,1∶20万区域重力测量,1∶20万区域化探扫面,1∶20万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完成了占全区陆地面积约54.14%的l∶25万区域地质调查,占全区陆地面积约45.26%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占全区陆地面积约13.39%的1∶5万矿产远景调查;完成了占全区21.2%的20个重点岩溶流域(或地区)的1∶5万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调查,占全区陆地面积约71.19%的l∶5万航空磁测及放射性测量;完成了北部湾海岸带1∶25万生态环境地质调查,1∶50万广西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完成了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4.5平方公里,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约1.87平方公里。编制了一系列地质图件:1∶50万地质图、矿产图、遥感图、水文地质图、工程地质图、42个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图、航磁△T异常分布图、重力△g异常分布图、成矿预测图等等。为国土规划、矿产、地灾防治,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农业地质、城市地质及地质科研、地质公园申报等提供了科学的基础资料。
  创造找矿史上N个“第一”
  上世纪50年代初期,一大批来自大江南北的优秀科研人员、技术工人、大中专毕业生胸怀献身祖国国防事业、经济建设的壮志雄心,汇聚八桂大地,走进崇山峻岭,拉开了地质找矿的大幕。创造了无数个“第一”。
  ——提交我国第一份铀工业储量报告,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作出贡献。
  ——首次在我国发现花岗岩型钽铌新矿床的类型,为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提供急需的钽原料。
  ——探明中国最大的锰矿床,使广西成为我国冶金、化工等行业锰材料的重要基地。
  ——首次在桂西勘查开发微细粒型金矿,改写了桂西不生产黄金的历史。
  ——探明广西首个特大型合浦优质高岭土矿,为合浦打造国内最大的高岭土生产加工基地提供资源支撑。
  ——探明广西首个大型独立银矿床,为该类型矿床提供找矿依据。
  ——探明国内第一个矿层多、矿石属型齐全的特大型内陆湖泊相沉积型膨润土矿床。
  ——桂西铝土矿找矿成果显著,矿床规模创国内外同类型矿床之最。
  ——龙州-扶绥地区铝土矿区成为广西首个整装勘查区,提交铝土矿资源量1.16亿吨。
  ——探明的稀土资源储量居全国前列,风化壳矿物型重稀土矿资源量位居全国第一。
  “大地质”全面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地质工作渐渐覆盖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近几十年来,广西地矿局实施的重大项目达330多个,参与龙滩水电站、百色水利枢纽、防城港核电站、洛湛铁路广西段、高速铁路广西段勘察等项目。作为自治区地质勘查的主力军和经济建设的先行行业,不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还是历年的出海大通道建设、扶贫找水攻坚战、市政建设等都留下了地质工作者的足迹。在地方经济建设急需的时刻,广大地质工作者发挥传统的“大地质”优势,利用地质技术为广西经济建设服务,在工程建设领域开展前期地质背景调查、工程地质勘察,以及建成后的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和地质灾害防治。
  据不完全统计,近30年来,广西地矿局共参与完成水利工程、铁路、公路、机场、桥梁、核电站、市政工程、厂矿选址等工程勘察和施工项目4079项,地质灾害勘查、设计、施工及环境治理项目15632项,为工农业生产及贫困地区找水打井项目1020多项;实施西部大开发的10年,每年均有4000多人直接参与地方项目建设,工作总量达到100多亿元,为广西社会创造的效益不可估量。
  围绕这些年来广西大力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该局集中地勘单位的主要力量参加了南昆、技柳、红茂、洛湛、黔桂、南防、钦北铁路,以及湘桂线、黎湛改造线等铁路复杂路段勘察,并承担广西第一条高速公路柳州-桂林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此外,该局陆续完成了南宁至柳州、百色至罗村口、桂林至梧州、南宁至友谊关、岑溪至梧州等高速公路以及东巴凤交通基础设施通乡油路、县际公路、通县二级公路项目的路桥工程勘察,为广西构建快捷交通网络作出了新的贡献。
  广西一些地区常发生泥石流、山体滑坡,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达到工程建设地质灾害防治先行的目的,广西地矿局积极参与工程建设前期工作,开展工程地质灾害勘查,为政府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基础性资料。近20年间,广西地矿局安排重大地质灾害勘查、设计及施工的项目上千个,仅广西地矿建设公司,2014年就完成70多项地灾治理业务。项目遍布全区各地,尤其是梧州市、柳州市、玉林市等以崩塌、滑坡、泥石流、危岩及高速公路边坡为主的地质灾害防治取得了突出成效。同时对柳州市帽合村岩溶地面塌陷、玉林市岩溶塌陷灾害、梧州市地质灾害、桂柳高速公路上行线滑坡、南宁市邕江防洪工程第一、二期堤(闸)基管涌地质灾害、藤州中学滑坡等进行勘察与治理。地勘单位提供的预警性、前瞻性的地质信息作为政府和企业的决策依据,社会效益远远大于工作项目本身的经济效益。据不完全统计,近10年,广西地矿局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2700多项,其中一级评估240多项。
  针对广西全区超过1000万人口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缺水或饮水不安全问题,2010年3月至2014年底,该局承担了应急抗旱找水打井、大石山区人畜饮水工程水源建设大会战、百色市“四县一区”抗旱找水打井和“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找水打井工程“四大战役”。5年多来,广西累计钻探进尺44万多米,成井2731口,机井总涌水量逾76万吨/天,从根本上解决了177万多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与此同时,广西地矿局把农业部门提出的效益农业作为地质工作的一项内容来实施。组织开展广西3个国家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和18个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县(区)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工作。2015年第一批通过报告验收的4个县(区)土地质量报告,圈定优质富硒耕地与园地约49万亩。对广西耕地保护、编制富硒农业发展规划,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及提供社会共享服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自2008年起,广西地矿局启动海洋地质发展战略,进军海洋地质调查领域,2013年,经有关部门批准,广西海洋地质调查局成立,标志着广西地矿局正式进军海洋地质。该局以承担的国家海洋地质调查项目为起点,开展并完成广西海岸带1∶25万地质构造图、地形地貌图、沉积物类型及元素分布图、区域灾害地质因素分布图等4张系列地质图的编图工作;启动广西重点规划区海岸带综合地质环境监测系统建设,建成2组(6条)海岸侵蚀淤积监测剖面、1组海水入侵监测剖面和30个生态地球化学监测站;对建成的地质环境监测剖面(或站位)进行地形地貌测量、地下水样品采集及测试、咸淡水界面物探测量,以及近岸水体、沉积物和土壤的生态地球化学取样及测试分析,对海岸蚀淤、海水入侵和生态地球化学进行监测。
  广西地矿局借中国-东盟合作平台,大踏步“走出去”。“十一五”以来,该局组织境外项目勘查23个,组织对东盟、非洲、大洋洲14个国家共33个矿区、矿点进行实地考察调研;组织参加境外勘查许可竞标2次共8个项目。自2010年起,广西地矿局已连续6年作为矿业论坛的承办单位之一,六届论坛累计推介项目84个、洽谈项目约450个、签约项目80个,签约额477亿元人民币。2010年至2015年,该局在六届中国-东盟矿业论坛上共签定合作协议42份,合作金额66亿元。
  此外,广西地矿局还进一步推进地质勘查工作向旅游、生态治理、城市规划等相关领域延伸。主动参与地质公园与地质遗迹调查、评价、规划、开发建设咨询、多媒体信息系统建设等工作。还先后对乐业大石围天坑群、北海涠洲岛、鹿寨香桥和大化七百弄地质公园报告的修编和实施方案的编写等大量实质性工作,并通过国家级和省级评审,为发展地方旅游地质事业奠定了基础。
  从找到一个矿床、提交一份勘察报告、打一条基础桩,到建一座桥梁、一条公路,再到服务三农、找水打井、“走出去”,无论是面对经济困境时的考验,还是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新课题、新挑战,广西地矿局风风雨雨的60年里留下了为广西经济建设勇于进取的足迹。
  如今,广西地矿局由成立前的1300多名职工发展到1.8万名职工,年总收入达到40多亿元;目前全局有3个单位获“全国地质勘查功勋单位”,9个单位获“自治区地质勘查先进单位”,15个单位获自治区、部级文明单位;全局有9人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涌现出一大批李正海、梁珍廷式的先进人物。“十三五”开局之年,该局将为筑梦广西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保障和地质技术支撑。

责任编辑:陈鑫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