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电力企业是真亏损还是假亏损?

2008年05月12日 0:0 160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在正式披露本财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之前,一些上市电力企业新近纷纷就此发布亏损预警公告。据称,由于全球能源供应趋于紧张,燃煤价格的大幅上涨导致发电成本增加,这使得一些电力企业盈利能力削弱,有些企业的利润表现为负增长。
  五大电力企业之一的中国电力投资集团旗下有两家上市公司同时预亏:重庆九龙电力(600292)股份有限公司在一季度业绩预警公告中称,他们预计公司2008年一季度的净利润将比去年同期下降50%以上;另一上市公司漳泽电力(000767)预计,2008年第一季度公司将首次发生亏损,亏损数额7100万元左右。同样跻身五大电力企业行列的华能集团旗下华能国际(600011)公司预计,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将比去年同期下降50%以上。
  这些预警公告除了将亏损成因直接指向发电用煤价格上涨之外,同时也颇不含蓄地表示,国家未能放松或灵活调整受管制的电价亦是致使此次企业亏损的另一主要原因。

真亏损还是假亏损
  在这些上市电力企业的预亏公告发布之前,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早些时候在一份电力工业经济利润情况的简要分析中已经谈到电力亏损问题。据他们披露,在今年1~2月份,有很多电力企业经营状况十分不理想,利润水平大幅下降。
  中电联的统计数据显示,进入国家统计局统计范围的4773家规模以上电力企业中有1990家出现亏损,亏损面达到41.69%。当期电力行业的累计亏损额合计达到137.9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18.29%,火电企业亏损额同期增长259.49%,占发电企业亏损总额的78.1%。
  而一些业内人士对由电力行业组织和企业个体披露的亏损信息则持有极大的怀疑,他们认为这些数据可能放大了某一小部分电力企业的亏损情况,并将之渲染和扩大成整个行业的普遍氛围。
  一名在电力系统供职的人士对于“电力亏损”的话题表现得错愕不已。他向记者谈到,供电企业并不亏损,即将出现的亏损可能只存在于火力发电企业,像长江电力(600900行情,股吧)一类水力发电企业则不仅不亏,而且盈利倍增、前景看好。
  “正如长期以来获利不菲的中国移动一样,他们在边远山区的分支机构也会出现利润得不到维持或亏损局面。任何电力企业不可能在任何地域和领域里只赚不亏。”
  目前尚不能确认电力企业的真实亏损是否如行业组织和企业个体所指出的那样严重。然而尴尬的是,企业以及企业组织自身宣称的亏损信息与政府主管部门公布的数据存在某种无法吻合的矛盾。
  一些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报告显示,过去一年间公司自身的电力业务收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但是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新近发布的一份报告却存在截然不同的结论。
  4月22日,电监会发布了《2007电力监管年度报告》。由电监会主席尤权签署的这份监管报告有专门章节谈及电力企业的经营情况,报告透出的信息显示,在过去一年里,中央电力企业的利润有增无减,与亏损相去甚远。
  中国目前存在包括华能、大唐、国电、华电、中电投5家中央直属大型发电企业,此外还包括分别隶属于相关中央部委的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神华集团、长江三峡工程总公司、中核电和华润电力在内的一部分中央发电企业。这些庞大的集团型企业下面管辖着分布于全国各地的若干自成体系的发电公司。
  报告披露,2007年电煤价格出现明显上涨,对发电企业成本影响较大,以包括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等7家中央电力企业为例,共支出成本15150亿元,同比增长19.96%。其中,电网企业支出成本11777亿元,同比增长18.11%;发电集团支出成本3374亿元,同比增长26.88%。
  但该份报告也指出,过去一年里由于受需求等因素影响,发电企业总上网电量为325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87%,其中,华能等五大发电集团上网电量为12565.7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2.66%。与此同时,上网电价亦出现增长,平均上网电价为326.74元/千千瓦时,比上年提高2.90%。此外,输配电和销售电价亦同时出现幅度较为接近的提高。
  在此情况下,销售收入和利润出现稳步增长,7家中央电力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6786亿元,同比增长20.38%,其中,两大电网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2720亿元,同比增长18.35%;五大发电集团公司实现销售收入4066亿元,同比增长27.18%。
  7家中央电力企业实现利润总额95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0.87%。其中,两大电网公司实现利润总额641亿元,同比增长54.54%;五大发电集团公司实现利润总额313亿元,同比增长19.28%。在两大电网公司的利润总额中,电力主业利润438亿元,占68.33%。
  “煤的成本提高,电的成本跟着上去”,浙江省一家煤电集团的一位总工程师告诉记者,这个逻辑并没有错,但是仅仅以这些依据去判断亏损,似乎并不客观。这位工程师表示,煤电成本只是电力企业的诸种成本之一,此外还有财务费用成本、工程维护成本等,电力企业需要围绕这些成本是降、是升算一笔账。

煤电联动

  虽然不是全行业的普遍亏损,但据记者了解,目前国内一部分发电企业尤其是火电企业的确存在程度不一的利润缩水,能源供给紧张局面,加之早些年遗留的巨大还贷压力,都可能使这些无其他辅业支撑的发电企业处于亏损境地。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韩孟说,就国民经济中的各行业部门而言,电力企业效益相对稳定,且时间长、历史久,境遇可谓一直顺遂。但据他看,电力企业的困难才刚刚开始,波折此后还会出现。在全球化、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四化”背景下,由国民经济增长带动的对于煤炭一类能源的需求只会高不会低,“电力行业目前还不至于全面性地难以经营和运行下去,只是心理压力比较大。”
  韩孟说,市场活动终归会有风险,但电力企业不能一边想把经营风险交给政府,一边又要强调最大化市场效益。
  一些观察人士怀疑电力企业的预亏公告类似于涨价知会,希望能够通过亏损预警提醒和敦促政府早日放手管制。从预亏或已出现亏损的电力企业释放的信号来看,新一轮煤电联动确已成为令他们翘首而待的事情。
  2004年,在电力企业的亏损呼声中,中国首次建立煤电价格联动机制,以不少于6个月为一个煤电价格联动周期,若周期内平均煤价较前一个周期变化幅度达到或超过5%,将相应调整电价。电力企业要消化30%的煤价上涨因素,70%由国家调整电价以弥补发电厂的成本损失。建立此项机制以来,中国先后实行了两次煤、电联动,电价前后分别上调了2.52分钱。
  新一轮煤电联动有没有可能再次启动?能源专家、中国能源网首席资讯官韩晓平对记者说,这有可能。但他提醒,短期不要抱有指望。他说,CPI目前超过8%,启动煤电联动可能助推通胀数字。
  煤、电价格联动之外,直接由政府财政拨付补贴也几乎成为不可能。财政补贴制度一直备受指责,中国的石油化工企业近些年间由于政策性的油价管制而导致利润不济,政府适时给予了补贴,但有关人士告诉记者,电力企业不能对此持有幻想。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节能减排技术支持中心专家、华北电力大学教授曾鸣表示,补贴并非长远之计,而且补贴机制会引发其它经济效率损失,市场信号会更加扭曲。
  曾鸣说,既然煤炭市场已经放开,电力市场也在建立,基于国际上的经验和教训,补贴机制是一种“计划不计划,市场不市场”的做法,会留下许多“后遗症”。
  中国电力企业对付经营压力的内部习惯方法是挖掘蕴藏潜力,以便降低成本,比如在能源利用方面的节约燃煤、降低能耗,使有限或更少的燃煤发出更多的电能。
  不过经济批评人士对电力企业在此方面的作为感到不满。他们认为煤炭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在电力运用环节中没有能够体现应有价值和受到足够重视,一部分电力企业一直以来是在毫不珍惜地挥霍和浪费煤炭,在节能降耗的工作上通常表现得无所作为。
  一部分业内人士呼吁在现有基础上继续提高煤炭价格,他们认为现在的燃煤价格还不够高,以致仍不足以反映煤的稀缺价值;提高煤价,可以将一部分以消耗煤炭为主的发电企业挤出,似乎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情,这同时也能更好地反映真实电力供给成本。
  曾鸣和韩孟等人均表示,应该尝试开发其它的发电形式,以弥补火电的缺陷,比如风能、太阳能。

电网环节的功能
  中国能源网首席资讯官韩晓平对记者说,在管制的电价和放开的煤价是一对矛盾的情况下,需要减免发电企业身上高比例的增值税,此外,要重新扭转已步入歧途的电力市场化改革。
  目前发电企业的增值税税率为17%,在韩晓平看来,该部分增值税的存在是不合理的,在不用政府补贴企业的前提下,可以考虑减免这部分税收。当经营不好的时候,国家税收保持不变或有增无减,意味着一个电厂在不能盈利的情况下,还要缴税。例如,一个电厂生产出来的电,以5毛钱一度的价格“上网”,这5毛钱全部用于购煤才发一度电,电厂最后还倒欠国家两分钱的税,这显得极不正常,是“违备市场规律的”。
  韩晓平提出此项建议的逻辑是,发电企业也是企业,发电企业的投资人也是老百姓,它的利益应该受到尊重和维护。
  在韩晓平眼里,违备市场规律的另一桩事情就是电力市场化改革路径的扭曲。就当前的情况来看,以火电为主的发电企业的主要亏损,不仅表现在需要支付更多钱以购买煤炭,当他们生产出电之后,需要将这些电出售给电网公司,其结果是,电网公司和一些政府部门巧立名目搞“竞价上网”,压制发电企业的上网电价,使之一直得不到合理的利润回报。
  较早的时候,中国的电力企业是“厂网”不分的,一个发电企业不仅经营着发电厂,同时也承担着输、配、供电职能,这令政府担心电力企业势力坐大,引发垄断。
  2002年,政府实施电力体制改革,重组发电和电网企业,将国家电力公司管理的资产按照发电和电网两类业务划分,出现了现在的五大发电企业、以及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等两家电网并存的“厂网分开”格局,输电、供电和配电职能被剥离给电网企业。
  随之出现新的电价体系:上网电价,输、配电价和终端销售电价。发电企业在购煤发电后,要将生产出来的电通过竞价方式竞争上网,谁的电价低谁就优先被电网吸纳,由电网销售和传输给终端用户,而不再由发电企业直接与终端用户对接。政府希望通过此种“竞价上网”在发电环节引入竞争机制。电网公司则对电力传输渠道进行独家垄断经营。
  弹指一挥过了6年。韩晓平说,旧有垄断打破,新的垄断出现,这种改革扭曲了市场机制,压抑了供需方交易主体的意志,尤使发电企业和终端用户的利益双双受损。市场改革是要将被人为隔阻的买卖双方的联系纽带用市场连接起来,使供需信息直接对接,让交易双方共同承担相关的责任和义务,分享相关利益。唯独电力改革从一开始就将维持隔阻供需双方交易作为改革的前提,政府将配置资源的权利交由一个利益当事人——电网公司承担,并允许其通过隔阻供需双方的交易来攫取经济利益。
  如此一来,电网公司成为电力市场中的“总买家”兼“总卖家”,一种市场怪现象于是出现:发电企业生产的产品总是需要交付给电网公司,然后再由电网公司分配到下游的各地供电公司,再卖给普通用户,在此过程中,电网企业针对发电企业大力推进“竞价上网”,在售电价格受到管制、基本不变的条件下,尽可能压低电厂上网电价。
  由于电网居中垄断,这种市场化改革被称为“没有交易主体”的市场化,在煤、电价格互相助推、涨价呼声一直不断的环境中,发电厂缺少可供选择的交易方法来控制成本风险。
  韩晓平表示今后需要理顺市场关系,使交易主体的供求意志通过交易得到充分体现,具体做法可将目前代表电网企业承担供配电业务的供电公司归属给各个地方,使他们成为代表地方消费者意志的买家直接与电厂进行交易,通过交易主体之间的博弈形成电的市场价格,打破电网公司对供需关系的垄断。(南风窗)

责任编辑:CNMN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