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产业健康发展要着力突破制约瓶颈
2016中国钛年会暨兵工物资供应链管理与石油用钛研讨会在京召开
2016年04月22日 10:23 5541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钛资讯
4月20日,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钛锆铪分会主办的“2016中国钛年会暨兵工物资供应链管理与石油用钛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以分析中国钛工业发展方向,推动中国钛工业的转型升级为主旨,探讨在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如何抓住“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机遇,推动钛产业的应用与推广。
国务院参事、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陈全训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安全司副司长李维嘉,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春晓,中国科学院姚振兴院士,宝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钛锆铪分会会长邹武装,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钛锆铪分会秘书长贾翃等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钛锆铪分会常务副秘书长逯福生主持。
陈全训在讲话中指出,钛行业的发展既要看到当前的困难,更要看到希望。钛行业与原材料行业的整体情况一样,经过10年的快速发展之后,目前我国钛产业进入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困难时期,整个有色行业也是这种情况。虽然当前产业发展面临很大困难,但与钢材、水泥等传统材料不同,由于钛的综合性能好,随着绿色发展、高端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钛不仅在高端制造领域具有扩展潜力,而且在很多传统领域具有替代可能,市场的临界点并不是饱和点。这正是行业发展的希望所在。
陈全训提出,钛产业的健康发展要着力突破制约瓶颈。最近,有色工业协会协助发改委、工信部完成了“有色金属工业稳增长、调结构、转型升级、降本增效三年行动计划”和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起草工作。不久,这些指导行业未来一个时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就会陆续发布。针对行业发展的共性问题,会有大量政策组合的支持,大家要充分利用政策红利,努力突破制约瓶颈。就钛行业而言,一是要坚持创新引领,着力补短板;二是要加快结构调整,着力去产能;三是要扩大市场应用,着力拓空间;四是要坚持自律自治,着力求共赢。
陈全训在最后强调,钛分会工作要以服务为本。他说:“去年12月24日,在钛锆铪分会的换届大会上,我对分会工作提出了继承优良传统、提高服务水平、深入调查研究、强化信息平台建设的四点要求。总的希望就是,要坚持谋大局、善调研、抓重点,切实做好服务政府、服务企业、服务行业的工作,使分会成为政府信得过、企业离不开、行业有影响的社会组织。”
邹武装在会上总结了2015年钛锆铪分会的主要工作和贡献,分析了2016年钛行业的形势以及钛锆铪分会将开展的工作。他表示,2016年,钛锆铪分会将在总会的正确领导下,加强分会服务能力建设,紧密团结全体会员企业,深入开展行业调研统计,全力协助企业开拓市场,积极引导行业的转型升级,围绕建设钛锆铪工业强国的中心目标,准确把握深化改革给行业带来的难得机遇,为促进钛锆铪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贾翃在会上做了2015中国钛工业发展报告,报告中显示,2015年,海绵钛的产量同比下降8.5%,但产能比前两年大幅降低了41.3%左右,仅为8.8万吨/年,产能利用率为70.5%,这主要是由于海绵钛的“去产能”过程已提前四年开始,而钛锭的“去产能”过程稍晚二年,则是通过炉型的转换完成的。根据24家企业的统计,2015年中国钛锭的产能达到13.5万吨/年,比2014年(12.4万吨/年 )产能增长了8.9%,钛锭的产能利用率仅为44.3%。
贾翃指出2015年,由于国内经济下行,国内钛市场随之需求放缓,海绵钛和钛材的实际销量分别为58567吨和37416吨,开工率不足,而且多数企业均处在中低端产品的定位上,产品趋同,竞争激烈,亏损面加大,仅宝鸡地区就有180多家企业濒临停产或倒闭。
另一方面,在航空航天、船舶和医疗等高端产品的研发及生产上,我们还不能满足国内的发展需求,航空航天、船舶和医用等领域用钛合金材料还需要进口。因此,中国的钛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会上,曹春晓院士、姚振兴院士、中国兵工物资华东公司总经理闫化强等专家、代表针对航空航天、油气、石油化工、口腔等用钛领域的现状与发展作了相关报告。
大会期间还举行了兵工物资供应链签约仪式。攀钢集团、西部材料、宝钛集团、遵义钛业股份、江苏天工、兵工物资、民生银行天津分行等企业参加了签约仪式。
本次会议有来自钛行业的专家学者、企事业单位以及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多家金融机构的200余位代表参加。
责任编辑:淮金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