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前裕后,安能雌伏?
2016年05月12日 8:48 2619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光伏 作者: 田峥
多晶硅产业作为有色金属工业重要的产业之一,在2015年经历了非常困难的时期。在这一年中,国内多晶硅产量再创新高,但价格却再创历史新低,企业利润大幅下滑;在国内多晶硅行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各项经济指标显著改善的同时,企业规模出现分化。虽然多晶硅产业在整个光伏产业链降成本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从国家出台的各项政策中,对于多晶硅环节的扶持力度相对较小。面对目前严峻复杂的市场环境,我国多晶硅行业企业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特别是在国家支持光伏产业发展的背景下,通过技术进步降低多晶硅生产成本,并提高多晶硅产品质量。
日前,由中国工程院、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联合主办,北京安泰科信息开发有限公司承办的“2016年(第三届)新能源材料高峰论坛”在成都召开,其分会场之一的“多晶硅产业发展论坛”受到广泛关注。与会的多晶硅光伏行业代表围绕调结构、降成本、扩应用,产业链自律协作、增加合力等话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交流,积极为我国多晶硅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同期,国内多晶硅生产企业闭门进行了“多晶硅产业市场交流会”,就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应对突发事件、未来多晶硅产业发展的趋势及重点、如何扩大多晶硅产业正面宣传力度、如何规范制定相关行业标准和企业如何应对市场变化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多晶硅行业挑战中蕴含机遇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硅业分会会长赵家生在“多晶硅产业发展论坛”上介绍,2015年,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受国际国内多重因素的影响,进入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最困难的时期。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行业发展基本稳定在合理区间,为实现经济稳增长、调结构、提质增效的目标作出了贡献。2015年,尽管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重,有色金属全行业运行总体呈现了工业增加值、产量和消费量继续保持增长;投资、出口额和效益出现下降;行业自律加强的“三增、三降、一加强”的特点。硅产业作为有色金属工业重要的产业,仅工业硅和多晶硅产量就达到210万吨,其中,工业硅占全球供应量的70%,多晶硅产量占全球比重的近50%。就多晶硅产业而言,2015年也是非常困难的一年。这一年中,国内多晶硅产量再创新高,但价格再破历史新低,企业利润则大幅下滑;国内多晶硅行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各项经济指标大幅提高,但企业规模出现分化。当然,面对目前严峻复杂的市场环境,特别是要在国家支持光伏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努力寻找机遇,进一步增强信心。
据硅业分会统计,截至2015年底,国内在产多晶硅企业仅剩13家,有效产能共计18.8万吨/年,较2014年净增2.35万吨(其中新增产能3.1万吨,淘汰落后产能7500吨)。
2015年,国内多晶硅产量达到16.9万吨,同比增长28.0%,比2013年增加了一倍。2015年每季度产量逐步提高,2015年一季度产量3.7万吨、2015年二季度产量4.1万吨、2015年三季度产量4.3万吨、2015年四季度产量4.8万吨,单纯按总产量和总产能来看,2015年全年国内多晶硅产能利用率达到90.9%,其中4季度产能利用率超过100%。(见图1、图2)
2015年,国内太阳能级多晶硅(一级致密料)平均价格为12.0万元/吨,同比下降24.4%,从年初到年底,价格下跌幅度达到26.5%。2015年4季度多晶硅价格已经跌破2012年12月份的历史低点。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仅有少数主要多晶硅生产企业能有微利,而其余多晶硅生产企业均已经在亏损经营,我国多晶硅企业经营再陷困难境地。据硅业分会统计,以2015年四季度的价格为基础,仅有2家企业,接近20%的产能维持微利或盈亏平衡;3~5家企业,50%的产能达到可以维持生产成本,剩余30%的产能则无法覆盖生产成本,甚至亏现金流。
近年来,为了应对更加激烈的竞争,国内各主要多晶硅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和工艺优化,利用极少的投资实现了生产成本快速下降,提高了企业综合竞争力。截至2015年底,全行业平均综合电耗已由2010年的180kWh/kg降至90kWh/kg以下,还原电耗由120kWh/kg降至70kWh/kg以下,少数先进企业综合电耗已降至65kWh/kg以下,还原电耗已降至45kWh/kg以下,这一指标与国际先进企业技术水平相当。同时,硅烷流化床技术的应用也在进一步推进,将会进一步降低多晶硅生产成本,预计新的硅烷流化床技术量产之后,作为现有主流西门子法多晶硅产品的部分补充,其成本有可能降至10美元/千克以下。
同时,我国多晶硅产业经历了近10年的发展,产品质量在这个过程中有了飞速提示。目前包括江苏中能、天宏硅业、黄河水电、宜昌南玻等多数尚在运行的企业都能生产出符合国家电子级标准与用途的多晶硅产品,并在做符合市场需求的电子级产品的研发。
2015年底,超过万吨产能的中国多晶硅企业达到六家,分别为江苏中能(6.8万吨/年)、新疆特变(2.2万吨/年)、洛阳中硅(1.5万吨/年)、四川永祥(1.5万吨/年)、大全新能源(1.2万吨/年),亚洲硅业(1.2万吨/年),这六家企业的产能为14.4万吨,占国内总产能的76.6%,2015年全年产量13.2万吨,占到总产量的78.7%。
硅业分会根据目前企业的规模和竞争力简单将国内多晶硅生产企业划分为两类。第一类企业的5~6家企业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这几家企业的产能为12.9万吨/年,占总产能的68.6%、2015年产量为12.1万吨,占总产量的71.6%,全年企业平均开工率在93.8%;第二类企业的10多家企业,属于具备一定竞争力但仍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这10家企业产能为5.9万吨/年,占总产能的31.4%,2015年产量为4.8万吨,占总产量的28.4%,企业平均开工率为81.3%。
同时,统计资料显示包括洛阳中硅、四川永祥、新疆大全、亚洲硅业等几家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和工艺优化均为达到满负荷生产的状态。
多晶硅光伏行业唇齿相依
2015年,全球光伏市场强劲增长,新增装机量超过53GW,同比增长18%,累计装机量超过230GW。其中海外主要市场日本、美国和欧洲的新增装机量分别达到9GW、8GW和7.5GW,依旧保持强劲的势头。而中国新增装机量超过15GW,成为全球最大的装机国家,同时累计装机量达到43GW,也成为全球光伏累计装机量最大的国家。 (见图3)
受其下游强劲增长推动,全球光伏组件产量也达到60GW,同比增长15.4%。而我国组件产量43GW,同比增长20.8%。前10家组件企业平均毛利润超过15%。多家企业开始在海外设厂,产业布局全球化趋势明显。(见图4)
2016年一季度,我国多晶硅价格呈现回升的走势,成交价从1月初的历史最低点10.54万元/吨回升至3月底的12.43万元/吨,增幅为17.9%。一季度均价为11.42万元/吨,但是同比仍下降18.3%。
下游增加库存以及新建硅片产能释放是一季度国内多晶硅价格有所回升的主要原因。一方面,今年初硅片企业提前备货保证春节期间供应,绝大多数企业订单均签至2月底;另一方面,下游硅片产能增量已有实质释放,月均需求量增加至2.5万吨/月左右,再加之下游对上半年装机有较高预期,导致一季度多晶硅需求量大幅增加,也推动多晶硅价格有所回升。
受益于中下游企业对终端光伏电站的预期,硅片、电池片及组件环节产能增长,多晶硅的需求量骤然增加,2016年1月底,多晶硅库存全部消化完毕,国内各多晶硅企业也无多余库存,造成市场供应偏紧的状态。
硅业分会统计,2016年一季度国内多晶硅产量为4.90万吨,同比增长32.1%。1月份产量为1.60万吨,2月份产量为1.62万吨,3月份产量为1.68万吨,其中江苏中能、新疆特变和洛阳中硅分别位居前三位,一季度这三大企业产量占总产量的58.8%。部分企业在一季度受技改或市场价格影响,产能未开满外,其余企业均维持满产运行。目前在产企业有15家,其中6家产能在万吨/年以上的企业,月均产量在千吨/月以上,一季度中能、特变、中硅、永祥等六家万吨级企业产量占总产量的78.5%,在市场竞争中占绝对优势。
根据海关最新数据统计,2016年,我国多晶硅月进口量依旧在万吨以上,前两个月进口量达到2.28万吨,同比增长35%。主要原因是:第一,从韩国进口多晶硅量维持高位,累计进口量为1.06万吨,占总进口量的46.5%,依旧保持最大的进口来源地;第二,从美国进口多晶硅重新反弹,前两个月进口量累计1707吨,其中2月份进口超过1000吨,环比增长47.4%,占总进口量的9.8%,比2015年12月份的进口最低位增加了近十倍;第三,从中国台湾地区转口进口量维持高位,前2个月进口多晶硅2648吨,占总进口量的11.6%,位居我国第三大进口地区。综上,自韩台进口量持续高位、从美国进口量重新反弹都是导致我国多晶硅进口量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从全产业链角度来看,多晶硅环节对于整个产业链中降成本作出了贡献。2009年~2015年期间,多晶硅价格从58万元/吨降至12万元/吨,年均降幅为22.8%;而光伏组件的平均价格从2.12美元/瓦降至0.57美元/瓦,年均降幅为19.7%。同时,从整个全球产业链原料供应保障角度来看,2009年我国多晶硅产量1.8万吨,仅占全球总产量的17%,而经过5~6年的发展,国内多晶硅产量快速增加至16.9万吨,全球占比已经超过48%。这些数据表明:国内多晶硅企业通过技改降低成本,优化产品质量,产业的竞争力不断提升。国内多晶硅产业快速发展也为国内光伏应用奠定基础。目前国内多晶硅产量和质量不仅可以保障国内20GW的光伏安装量的原料供应,而且至少可以保障下游10GW以上光伏组件出口的原材料供应。
中国多晶硅行业终结了光伏用多晶硅原料长期受制于欧美厂商垄断的被动历史,并且以优质低成本原料为引领,推动了中国光伏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没有中国多晶硅行业的发展作为基础,我国的光伏产业仍将受制于人,多晶硅价格高涨,而下游应用也将放缓。因此,多晶硅行业的发展和光伏产业发展密不可分,唇齿相依。
延伸产业链促一体化发展
目前,由于“双反”和暂停加工贸易两项政策顺利执行,近几个月通过加工贸易进口的多晶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但2015年进口总量仍维持在11.5万吨高位,同比增长13%。目前我国多晶硅贸易形势依旧严峻复杂,国外的多晶硅企业仍在不断向中国市场倾销,值得关注的一是由于对韩国企业“双反”税率过低,部分企业的税率仅为2.4%,造成从韩国进口的多晶硅大幅增加,严重冲击国内多晶硅行业;二是针对欧盟采用价格承诺机制,预期效果不明显;三是通过中国台湾地区转口的多晶硅大量增加,中国台湾地区已经连续半年以上超越美国成为中国第三大多晶硅进口地区。
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同时,延伸产业链则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办法。中短期多晶硅市场竞争激烈,为了抵御市场风险,一体化竞争将成为多晶硅企业发展趋势。前端进行煤电硅一体化发展,后端增加硅片环节,甚至是光伏应用环节,延长产业链,增强竞争力。
2015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大,硅产业同其他行业相比,面临更加不利的国际贸易环境,因此,淘汰落后产能、引导理性投资、扩大应用将成为行业健康发展的三大要素。特别是应将调结构、扩应用作为未来工作的重点。多晶硅产业消费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扩大应用的任务十分繁重,我们要在前几年的基础上,继续把扩大应用作为稳增长的重要措施,通过争取国家政策支持,争取在扩大多晶硅产业应用方面不断有新的突破,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政策,这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产业向高端发展的重点方向,一是依靠创新驱动,推动技术升级,实现生产过程中的智能化;二是大力开发高精尖产品、材料,为新兴产业(新能源、集成电路等)发展提供支撑;三是凭借互联网技术,实现跨行业的融合,打破行业传统束缚、重新审视内在潜力。
对于多晶硅光伏产业来说,加强标准建设、加强政产学研合作、加强集成创新、促进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需要企业更积极主动地搞好协作。首先是行业内部企业的合作,避免技术封锁,相互挖角、产业碎片化。同时,还要加强产业间的合作,让上下游产业利益相关者共同发展,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合作共赢。怎样谋划加强企业之间以及各个行业之间的深度协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过去的五年我国多晶硅光伏产业快速发展,整个产业链工艺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国内部分企业已经具备和国际巨头相竞争的实力。但是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际上贸易纠纷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建议从国家发展战略的角度重新给多晶硅光伏产业进行定位,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
首先,我国多晶硅光伏产业从整个全球角度来看,仍是有一定的竞争力,在国家“一带一路”政策引导下,可以进行产能合作和技术输出,将整个多晶硅光伏产业提升至高铁、核电一样的国家战略地位。
其次,要备加珍惜当前已经取得的成果,呵护民族产业发展。中国多晶硅光伏产业历经不到十年的时间,终结了光伏用多晶硅原料长期受制于欧美厂商垄断的被动历史,并且以优质低成本原料为引领,推动了中国光伏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同时,为了让整个多晶硅光伏产业更具竞争力,建议从产业政策引导方面给予多晶硅环节更多的支持。
最后,要充分发挥协会、行业组织的力量,推动整个产业健康稳定发展。一是统一行业信息,客观反映行业现状,建立行业预警系统;二是推动技术进步、提升行业竞争力;三是及时更新和完善各项标准,规范行业行为;四是建立更为广泛的交流平台。
责任编辑:周大伟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