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再生企业的转型之路

从进口拆解到“科技地产”

2016年05月31日 9:14 1381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再生金属资讯

从进口拆解到“科技地产”

一家再生企业的转型之路

  5月20日,广东清远下起了大雨,赖坤洪又一次站在了现场众多媒体的镜头前,这一次,他作为第五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赛区)暨第四届“珠江天使杯”科技创新创业大赛的启动仪式嘉宾,见证了4对创新创业团队和新型研发机构现场签约,之后,他们都将入驻清远天安智谷科技创新产业园。
  天安智谷产业园位于广东省清远市,创建于2014年,由清远市进田企业有限公司和深圳天安集团共同投资建设,但它并不是一家传统意义上的工业园区,它有一个更贴切的名字——“科技地产”。
  对于清远市进田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赖坤洪来说,天安智谷还有一层更深刻的内涵:它是进田企业公司多年来转型发展的成果和结晶。作为清远市重点企业之一,进田企业公司是一家典型的传统再生金属企业,它是国家环保总局批准的第七类进口废物定点加工利用企业,主营进口拆解业务,可谓广东再生铜行业龙头企业之一,尽管企业发展形势不错,但从2008年起,赖坤洪一直没有熄灭转型的念头。
  无奈之举:逃离进口拆解业
  “不转型不行,肯定是要死掉的。”赖坤洪说,“现在再生行业,尤其是进口拆解很难做,像我们,在这方面基本没什么盈利。”
  同许多主营进口拆解的再生企业一样,进田的原料主要来自美国。赖坤洪告诉记者,2008年以前,由于经济高速发展且市场向好,进口废料成本低,加之国内外人工成本差距较大等因素,进口拆解业比较好做,效益可观。但自从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开始回归实体经济,需要大量的有色金属,并且其装备和技术水平都有了长足发展,通过机械化降低了人工成本,相较之下,中国却遭遇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和经济增速放缓,“以前我们基本上是靠劳动力成本低、靠市场好,现在市场不好,劳动力成本提高,差价基本没有了,进口也是没办法做,从2009年到现在,基本没什么利润。”
  行业无序竞争的恶果也逐渐显现,国内外废料价格长期倒挂,推高了企业的原材料成本,赖坤洪表示,“当年行情好的时候,一窝蜂上了很多园区、项目,很多人都来做再生金属、做进口拆解,做的人多了就有恶性竞争,结果那些供货商变得越来越狡猾,价格咬得很死,企业成本不断攀升。”
  下游市场的萎靡也加剧了进口拆解企业的困境,企业销量大幅下降,“薄利多销”的模式难以为继。赖坤洪说:“本来我准备上纳米铜的,但是市场销量不是很大,加上东莞好多电子厂倒闭,用量少,我又不敢上了。”
  此外,随着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一些传统产业开始失去“政策输血”。政府的税收优惠纷纷取消,环保压力加大,银行大幅缩小贷款规模,再生金属企业融资难度骤增。
  被这些问题困扰的远不止进田一家。清远市政府提供的数据显示,2015年,清远市再生有色金属行业环保定点加工利用企业27家,进口批文量139.85万吨,实际进口量64.89万吨,同比下降6.37%,实际进口金额10.27亿美元。再生铜产量也从2008年的85万吨下降到2015年的35万吨。
  清远市长郭锋也坦言,近年来,清远再生企业利润不断下降,企业资金周转及生产经营出现了困难,再生金属企业开工率大幅下降,产能不足。一些规模较大、抗风险能力较强的企业也受到冲击,利润微薄、经营普遍困难。
  “就再生行业而言,简单的进口拆解,已经是夕阳产业了。”赖坤洪有些无奈地说。正因此,在这样的国际国内大背景下,转型便成了清远再生企业的出路。
  踌躇前进:目标锁定新材料
  “我是从2008年开始转型的。”赖坤洪告诉记者,“当时有几条路可以选。”
  他所说的这几条路,一条便是借助国家刺激经济、国内基建蓬勃开展的时机之便,转型投资房地产,而这也是相当一部分企业的选择。“我们也考虑过房地产,但当时大家都转房地产,我就怕它走之前日本经济泡沫的老路,并没有选择这条路。”
  另一条路就是延伸产业链,然而,在赖坤洪看来,当是时这也是一条死路。“我们一直在延伸产业链,从进口、拆解一直做到电解铜、光亮铜杆、再到电线、电缆,我甚至都做了氟塑料电缆等等,但是产业链再怎么延伸也还是赚不到钱。”
  究其原因,除了经济下行,还有科技含量不高。“我就是一直转,转来转去都是低附加值的。我已经走了一个弯路,也浪费了很长时间,交了很多学费,但转型的结果是弄出了好几个厂子,反而把我原来的轻资产,也变成了重资产,而且走来走去都没有走出传统产业,这是我的教训。”
  “我还是看好再生金属行业的,虽然进口拆解不行了,但是回收、环保等仍然是朝阳产业。”对于再生行业,赖坤洪依然怀有信心,“等它慢慢淘汰掉僵尸企业,接下来的企业会走上正轨,也许可能几年后行业环境会变好。但老实说我等的时间太长,错过了很多项目,我等不起了。”
  因此,进田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我们去做科技地产。”赖坤洪说,“转型要充分考虑国家政策,政策支持创新创业,这对企业也是机遇。但是企业怎么做到科技创新呢?我们首先考虑到了做平台。”
  他所说的平台就是天安智谷科技园区。它不同于一般的工业园区,而是以智慧园区的模式,主打科技地产。它打破了原来的企业转型的传统模式——并非单纯靠延伸产业链去实现企业转型升级,而是通过打造双创平台,汇聚创新力量,实现区域良性互动和企业多元发展。
  谈到建立天安智谷的初衷,赖坤洪表示:“国家鼓励创新创业,但目前并没有多少真正可以汇聚中小微创新企业和创客的园区,而产业平台、共性技术服务平台、融资平台,是‘双创’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我们已经积累了一些资本,索性去支持年轻人创新创业,实现共赢。而且考虑到当下实体经济环境,企业要轻资产,搞一堆厂房很不现实。所以我们就决定做天安智谷。”
  与此同时,依托天安智谷这一创新创业平台,进田公司筹建了新材料研究院,将新材料确定为企业的发展方向,并逐渐跳出了低附加值的圈子,找到了正确的路:“我发现现在走的路是对的。因为有一些新材料项目已经投产了,而且已经见到了效益。我每个项目投资都不是很高,但发展很快,更重要的是可以做到轻资产。因为做新材料不像做产品,不会存在库存问题,有多少订单,生产多少产品。”
  据了解,该新材料研究院属于新型研发机构,设有中试车间和转化基地,该院的规划项目中包括石墨烯、夜视红外材料、高温仪器用陶瓷线路板等新材料项目。
  此外,该院也采用平台运作模式,实现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有效对接,科研人员可携带科技成果入院,以技术入股的形式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据赖坤洪介绍,该研究院设有3个专家委员会,对高校或科研人员的科技成果进行客观评估,可行的项目进行中试和产业化评估,相关费用由该研究院承担。届时,研发人员以技术入股,负责研发攻关,该院负责项目管理与产业化。
  在赖坤洪看来,与高校合作,企业可以借助他们的技术研发优势来弥补不足,“新材料发展很快,而且我发现刚开始做新材料地几年,它的速度会非常快,但是再过段时间,竞争就来了,你做出来了,别人也做出来了,所以还要不断地创新,我搞研究院的目的就是这个。要依托这个研究院,不断发现新项目,这相当于我可以不断地有研发团队在里面,可以不断创新。新材料更新换代速度很快,做材料不能一成不变,可能这三年你能赚到钱,但是三年后呢?不创新,就被淘汰了。研究院的好处就在于此,如果看到这个项目落后了,就可以马上寻找新的项目,实现不断创新。”
  天安智谷:打造创新创业基地
  作为进田公司转型的结晶发展的依托,天安智谷通过打造科技平台和双创基地走上了一条与“进田时代”截然不同的路。通过引入大中型企业总部、创新企业和创客团队,鼓励中小微创新企业发展,建立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孵化器,开启了打造粤东西北双创基地的旅程。
  据赖坤洪介绍,园区设有集合经济学家、大学教授、企业家、投融资专家、社会创客等在内的智库,定期开展头脑风暴,解决问题促进创新;组建企业家团体,针对某一行业或者某一企业的问题,展开讨论,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帮助该企业解决问题;通过技术转移、联合应用研发、共建产业化基地等多种形式引入国内外高端创新资源;联合中南大学、暨南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成立创业基地、技术转移中心、新材料研究院,并与台湾新竹产业园共同打造科技成果转移基地,帮助科研成果高效转化,促进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升;建立工程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科技特派员、博土后工作站,大学生实习基地等,引进与培养一大批产业人才;搭建智谷网络开放式平台,面向公众,供其发布个人创意,而企业则可以通过该平台来获取创意并加以利用。
  此外,天安智谷建有众创空间,通过“线上+线下”的资源整合模式,打通服务链条。线上基于社交化、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线下以众创空间为载体,以“云平台+创新空间”为服务系,帮助创新企业和创客团队降低成本,加速中小微创新型企业的孵化和成长,促进产业的转型和升级。
  天安智谷还提供了企业转型的资本运作新模式。赖坤洪表示,“我们会在入园企业中寻找有潜力的项目进行天使投资或众筹投资,这既能扶持中小微创新企业和创业者,也能给我们带来切实的效益。”除此以外,天安智谷还有一批垂直圈、私募股权机构等,向投融资双方提供全方位的融资咨询,并以众包的形式打造股权众筹模式。并且通过引导创业投资及金融服务机构,构筑起“一条龙”金融服务链,实现创业投资资本与中小微创新企业、创业项目、创业者无缝对接,做到创新、创业、创客、创投“四创联动”。
  通过转变发展思路,研发新材料,打造科技地产,建立智慧园区,进田公司实现了由进口拆解到创新创业基地的转化,挣脱了低附加值泥潭。而对于许许多多正在转型或是将要转型的再生企业而言,改变产生的阵痛也许就在眼前,但企业总要向前,停滞没有未来。转型是一条只有驿站,没有终点的道路,无论朝着哪个方向,都要坚持走下去,赖坤洪的企业是这样,清远的再生行业亦如此。(记者 赵天宁)

责任编辑:zzz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