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初步构建.
2016年08月23日 13:5 4774次浏览 来源: 新浪网 分类: 新技术
本报讯 作为《中国制造2025》确定的主攻方向,目前智能制造在我国政策推动、财政支持、市场需求多重因素的助力下正加快落地: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初步构建,逐渐形成了“地区、行业、企业协同推进,系统集成商、装备制造商、研究机构、用户联合实施”的良好氛围。
在近日举行的全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经验交流会上,工信部部长苗圩透露,自去年6月工信部联合财政部启动智能制造专项以来,已投入中央财政资金21.5亿元,支持了93个重点项目。今年,两部门继续实施智能制造专项,已立项133个重点项目,同时将加快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的集成应用,系统推进智能制造。
据了解,今年立项的133个重点智能制造项目分布在全国25个省区,预计国家拨款52亿元,接近去年中央对智能制造专项的1.5倍。智能制造专项实施以来,不仅支撑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提高了智能制造装备自主安全可控水平,而且带动社会投资100亿元。
目前,我国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广大制造企业已自发开展了“机器换人”,加快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据江苏、广东、浙江等省份的初步统计,制造业每年固定资产投资中,设备投资达1万亿元,其中数字化、智能化装备占了相当大的份额,且比重越来越高。“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智能制造需求市场。”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要主动利用好这一庞大的市场需求,把大力发展自主品牌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重中之重,积极推进试点示范,实现自主品牌智能制造装备和解决方案的大规模工程应用。
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试验验证和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是我国智能制造专项重点支持的两大重点方向。近年来,我国在智能制造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实现了重要突破,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仪器仪表等领域快速发展,信息通信技术日新月异,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但与制造强国相比,我国在智能制造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制造业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信息化并存,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发展很不平衡,一些突出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我国将聚焦重点任务,即:攻克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等5类关键技术装备,夯实智能制造标准、核心支撑软件、工业互联网三大基础,培育推广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五种新模式,推进十大重点领域智能制造成套装备集成应用,持续推动传统制造业智能转型。
据悉,下一步,我国将加快实施100项左右智能制造基础共性标准和行业应用标准的修订工作,通过智能制造工程、智能制造专项、试点示范、标准体系建设、工业互联网等措施的系统推进,夯实智能制造发展基础,构建新型制造体系,建设制造强国。
(李晓娜)
责任编辑:赵天宁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