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绿色制造 促进转型升级
2016年08月29日 8:51 8686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循环经济 作者: 王吉位 张希忠
今年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战略转型的一年,尤其是在“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的引领下,产业转型升级速度加快,绿色发展之路正在蓬勃展开。
产业回顾及现状分析
“十二五”期间,中国再生有色金属产量达到5500万吨,年均1100万吨,相当于全国有色金属年产量的三分之一,占全球再生有色金属产量比例超过三分之一,是美国、日本和德国三国产量的总和。就产业规模和产量而言,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再生有色金属大国,但总体技术水平较低、装备原生落后、产品传统低下,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有明显的差距。
装备制造有喜有忧
“十二五”期间,我国再生有色金属行业技术研发和装备制造在预处理、熔炼、多金属泥渣处理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在节能、提高效率、保护环境方面也取得了一定进展,部分技术和设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总体上还远不能为推动产业技术进步、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持。
在预处理装备方面,我国目前研发和制造的再生有色金属预处理装备品种比较齐全,如破碎机、分选机等,但自主创新的较少,设备的稳定性能、生产效率、加工质量、能源消耗、加工成本等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在熔炼装备方面,目前多数企业的熔炼装备是沿用传统技术,传统的反射炉、鼓风炉、小回转窑等大量采用,生产效率低、能耗高、生产成本高,金属回收率低、操作环境差、对环境的污染严重。研究制造和推广绿色熔炼装备,是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升级的当务之急。
在产品方面,多年来依旧是通用低端工业原料为主,产品同质化严重,附加值不高,影响了产业的发展,如废铜合金直接利用的产品,基本是中低档水暖件,而高档水暖件几乎是空白,缺乏市场竞争力。提高再生有色金属产业产品质量,保质利用,新产品、绿色产品开发已经是行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环保技术没有形成专业特色
再生有色金属工业与原生有色金属行业相比节能环保,但由于再生的原料来源渠道不同,成分复杂,加工利用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种类多于原生金属冶金,环保治理难度更大。
“十二五”期间,我国再生有色金属行业环保技术取得一定的成效,环保排放指标接近或达到了环保部最新颁发的《再生铜铝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同时,通过原料预处理、采用无毒无害添加剂等手段,从根源上消除了污染源。但基本上是沿用原生冶金等行业的环保技术及装备,没有形成专业特色,还没有针对行业特点的专业环保技术开发、环保规划、环保设计、环保设备制造的专业队伍。
技术标准缺失
我国再生有色金属行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进入新世纪以来,在标准制定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一些企业高度重视标准的制定工作,积极参与。如已经颁布实施的《铝及铝合金废料》等原料标准,《再生铅及铅合金锭标准》产品标准、《再生铜、铝、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标准在推进产业节能环保、转型升级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对日益发展壮大的再生有色金属产业而言是远远不够的。目前除纯金属产品采用原生金属的标准外,大量采用国外标准,没有中国特色的再生有色金属产品标准系列;在设备方面,几乎没有体现再生金属专业特色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再生有色金属绿色制造的潜力
中国再生有色金属工业绿色制造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其中包括了工艺、技术、装备和绿色产品的研究和制造。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
加强再生有色金属绿色制造成套设备的研究和应用
再生有色金属绿色制造成套设备包括了原料预处理、火法熔炼、湿法综合回收等成套设备的研发和制造。
在原料预处理方面,针对越来越复杂的混合废金属碎料的分选,除杂成套装备,技术性能稳定和高效的导线处理成套设备在行业中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在火法熔炼设备方面,绿色主要体现在节能环保、低成本、高效率、高金属回收率以及清洁生产方面。处理低品位废铜的熔炼成套设备,含锌灰渣、铝灰渣综合回收利用成套设备的研发与推广在行业的绿色制造和转型升级中首当其冲,并有巨大的推广前景。
目前,湿法工艺流程在行业的应用方兴未艾,成套湿法装备的研发和制造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如离子交换、溶液萃取、精炼提纯、废液净化、废水循环利用为一体的湿法成套技术。
绿色制造工艺的设计
目前,再生有色金属行业工艺设计基本上采用传统的技术思路,只重视主金属的回收,忽略了多金属的综合回收利用。尤其是在工艺的设计中沿用传统工艺,没有带有革命性的工艺设计,可以说,我国再生有色金属行业绿色工艺设计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智能化控制
传统的再生有色金属生产大量采用人工,一些重要的操作、控制、判断靠的是经验,有很大的出入。通过智能控制,不仅可以实现生产中一些关键工序智能化,而且还可以取代一些高温、危险、腐蚀性等工作岗位。
保质利用及新材料研发
再生有色金属行业的产品一直在初期产品和附加值低的产品中徘徊,且研发进展缓慢。尤其是一些高档次的废有色金属的保质利用问题没有取得实质进展,如变形铝合金废料的保质利用问题,至今没有形成工业规模的保质利用技术;还有绿色产品的研发,如铅黄铜在使用中存在着铅溶出问题,造成环境污染,因此研究用于生产水暖件的绿色铜合金是当今废黄铜直接利用的一大课题。
节能环保技术
节能环保也是“中国制造2025”文件重要内容之一。节能环保技术及设备主要包括有专业特色的,针对不同再生金属品种、原料、生产工艺、生产规模的节能环保技术及设备。二恶英的治理是本行业烟气治理技术的重要课题,也是烟气治理技术的重中之重,目前还没有真正形成工业化。对于再生有色金属产业,节能是一个系统工程,研发和设计节能的生产工艺、制造节能的设备、如何降低燃料的消耗、余热的利用四大重点,缺一不可。节能环保技术及设备的研发和推广还有漫长的路要走,研发潜力和市场需求巨大。
技术标准
标准的作用是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良好的市场秩序,推动产业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提高市场认可度,推动产品走向世界。再生有色金属是一个年轻的行业,发展迅速,标准空白多,需求大,发展潜力大。
再生有色金属转型升级展望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国家提出了“一带一路”和“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战略,为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绿色制造标准先行
再生有色金属行业技术标准的意义重大,在绿色制造、产业转型升级、“走出去”,占领国际市场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绿色装备制造方兴未艾
在绿色装备设计制造将方面,专业的再生金属装备设计和制造业得到快速发展,除一些知名冶金设计研究院外,一些专业的设计公司、制造公司正在兴起,一些公司已经具备了成熟的成套设备设计能力和制造能力,并在未来的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重要作用。下一步,产业绿色装备制造将加快生产设备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改造,依托优势企业,推动产学研用结合,加快关键工序智能化、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等技术的研发,并将形成绿色制造示范工程。
绿色工艺设计悄然展开
绿色工艺设计将是对传统再生有色金属工艺的一次革命,将会在低品位废金属回收利用、铝灰渣综合回收利用、含铜灰渣和污泥的多金属回收、电子废料处理、湿法再生铅工艺、再生锌工艺等领域有重大突破,并会得到快速发展。此外,绿色产业链工艺设计研究也正在悄然兴起,如深加工产业链、废金属保质利用产业链、绿色制造产业链、绿色物流产业链等将会得到发展,并将在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重要作用。
绿色产品开发
新材料和绿色产品开发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课题。由于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民众环保意识的增强,消费领域对高端和环保产品的需求增加,这对再生有色金属行业而言是重要的机遇。在新材料研发和绿色产品制造方面,新型合金材料、环保绿色产品等会得到优先发展,尤其是民用绿色铜合金及深加工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将会有巨大的消费市场和推广前景。
专业的环保技术队伍异军突起
专业的再生有色金属环保设计制造队伍将会快速发展,一是针对再生有色金属专业;二是针对不同品种、生产规模的成套环保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和推广;三是高效。《再生铜铝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对污染物排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保设备高效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四是二恶英治理技术将优先得到发展。此外,目前环保设备的高运营成本问题受到行业的普遍关注,因此,研发低运行成本的环保成套设备也是未来环保领域的发展热点,并将在大中型再生有色金属企业得到推广和应用。
借力“一带一路”推动中国制造
绿色制造推动产业升级,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是下一步产业的发展趋势。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与周边国家及一带一路辐射区国家的合作将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中国再生有色金属绿色装备和技术走向世界,并将主导国际再生金属高端技术装备市场。随着中欧货运班列提速以及渝新欧陆运的发展,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海外市场的拓展和产业转移也将进一步加快,进而将带动高端技术装备的输出。此外,随着国内产业逐步向西部转移,并逐步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且这些国家在再生金属技术、装备等都有强烈的合作意愿,并有巨大的合作空间。因此,带有中国特色的“投资+贸易+技术装备+工程设计+工程总包”的海外发展模式将得到发展。
绿色制造推动产业升级需要有良好的政策环境
绿色制造、产业升级需要有政策的支持,其中包括诸如税收的优惠政策,对绿色装备制造项目支持的政策,支持绿色制造产品应用的政策。此外还应有相应的产业政策支持,为绿色制造及产业转型升级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从理念到实践都更加注重绿色和可持续发展,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国家《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再生有色金属产业转型升级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十三五”期间是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我们要抓住机遇,发展绿色制造,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中国不仅是再生有色金属大国,必将成为全球再生有色金属强国。
责任编辑:赵天宁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