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的小屋

2016年10月01日 9:36 710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文学杂谈   作者:

我离开中东已经20个年头了,岁月流逝,一切渐渐淡忘,唯有和哈尼交往的片段,常历常新,让我无限感慨。
有过国外常驻经验的人都理解,在异国他乡的生活最不习惯的就是饮食。一日三餐,没有了家乡的味道,久而久之,会让人神不守舍。在一个没有酱油没有醋、没有猪肉没有酒、果蔬长得没有几样认识的国家,吃饭简直就成了睁开眼就发愁的大问题。
终于,哈尼出现了!
大概是到开罗大约三个月左右,一天傍晚,我独自沿着尼罗河散步。接近中国大使馆的一个僻静角落,绿荫中霓虹一闪,“LE PEKIN”映入眼帘,旁边歪歪扭扭写着四个汉字“北京饭店”。推门而入,中国传统桌椅、布置俱全,典雅至极。结账时,我注意到收银处有一行很小中国字:诚招中文教师。
几天后,我成了这里的常客,但不是食客,是老师。我的学生就是哈尼,一位四十岁的先生。他有中国护照,祖辈是华人,母亲是黎巴嫩人,出生在埃及,一句中文也不会说,是北京饭店的老板。
我的授课从“中国姑娘很漂亮”这个热络话题开始,接下来几个月,我们合作就十分愉快。遗憾的是,他的中文水平在半年后仍然停留在“中国姑娘很漂亮”阶段。每次寒暄之后,话题就开始从中国的十二属相的命运归属,到人到底有没有灵魂,从他两次失败的婚姻,到如何才能找个中国姑娘过一辈子。
这是一个双赢的合作,一个是下了班无事可做,一个是满肚子话题无处诉说要找个聊天的人。对我来说可喜的是,晚饭有中餐,还有威士忌。
随着深入交往,我们非常投机,慢慢了解到他的一些基本情况。尼罗河上有艘中国亭台风格的游轮,是他在《尼罗河上的惨案》拍完后把该船买下,重新装潢后改为游动着的中国餐馆。坐在船上,不仅可以听到《尼罗河上的惨案》电影拍摄花絮,也可以感受到中国的风土人情,好多客人坐过游轮后决定到中国旅游。哈尼是典型的生意人,飘在尼罗河上的船只因为饮食、节目雷同,大多为揽客发愁,只有哈尼的船总是客满,往往一票难求,需要事先预订。遇到中秋国庆,他总是把船提供给中国使馆和华人举办赏月和国庆活动。月圆之时,凡在埃及的中国人,无论是因公因私,由于他的慷慨,总能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节假日。哈尼对中国那种特殊的感情,或许只有只身一人,半辈子漂泊他乡的人才能感受得到。大凡与中国有关的活动,他都慷慨赞助,包括在开罗张罗香港回归的庆典,在使馆举办各类介绍中国的展览,他都忙前忙后,不惜力气和金钱。
记得某年国庆,哈尼邀我去他的度假别墅,一个离开罗五六百公里的红海小镇——沙姆沙伊赫过“十一”。哈尼的度假别墅,直至今日,是我见过最花心思装潢装饰的住所之一,可以说是这位开罗大学艺术系高材生的倾力之作。到达时是个黄昏,夕阳下的整个玫瑰园一片灿烂,美不胜收。围着别墅转了几圈,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现象,这房子不像大多数阿拉伯地区的房子,要面朝麦加。问过哈尼,他微笑不答,打开音响,随着《梁祝》袅袅,他慢慢端起酒杯,轻轻地说:“这房子面朝北京。”
又到月圆时刻,又到国庆,远在他乡的哈尼,你好吗?

责任编辑:陈鑫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