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银仓:赌定“银隆钛”
2016年12月20日 10:39 3119次浏览 来源: 中国电动车网 分类: 新材料前沿
魏银仓很感激董明珠。正因“董大姐”的力挺,银隆新能源这家此前并未受太多关注的企业,以及它出产的钛酸锂电池,才得以快速从幕后走到台前。
遇上最铁的“伯乐”
此前,钛酸锂电池虽被业界看做非主流,身为银隆董事长的魏银仓却执念于此。作为国内第一批做电池的企业,银隆毅然放弃外界的数十亿元投资和最初选择的磷酸铁锂路线,转而收购美国奥钛,全力发展钛酸锂技术。
董明珠堪称银隆最铁的“伯乐”。她看好钛酸锂技术,也看好银隆,不止一次盛赞其是“埋在沙里的金子”、“不缺技术就缺钱”。于是就有了一波三折的“格力银隆收购案”。当11月16日格力电器公告称调整后的交易方案未能获得珠海银隆股东会审议通过后,很多人认为格力造车计划就此失败,可董明珠却坚称“未来一定会造车”。果不其然,在12月15日举办的中国制造高峰论坛上,她证实将自掏腰包、拿出全部资产来圆这个梦。不仅如此,董明珠还拉上了王健林、刘强东等,组成一个超强投资阵容。
这样的结果让外界有些意外。在15日的论坛上,魏银仓开心地笑了,激动的言语中却带有些许苦涩。董明珠理解魏银仓,她说:“我听出了魏总的委屈,因为我们有过类似的经历。但我相信,只有追求技术、挑战自我的企业,才是中国实现制造强国的希望。”
技术攻关让“金子”发光
魏银仓在论坛上的演讲题目是“钛酸锂,开启能源革命的钥匙”。他说:“钛工业时代来临了。钛作为地球上广泛储存的材料,应用范围甚广,技术性能甚优,开发潜力巨大,投资产值无限。”具体到电池上,魏银仓坚持认为,从开采、制造、使用,到完全通过水性工艺再回收、再利用,钛是最适合电池全生命周期绿色可循环的材料。“如果单纯计算经济效益,钛酸锂目前排在后面,但我们必须保护地球生态。”
魏银仓强调,磷酸铁锂电池在大倍率电流充电时,存在起火、爆炸等安全隐患,因此普遍只能采用慢充模式。钛酸锂电池则不同,在不影响电芯寿命和安全性的前提下,通过化学体系升级和设计优化,可以承受大倍率电流充电。快速充放电正是银隆钛酸锂电池的核心优势之一。此外,钛酸锂电池是锂电中寿命更长、更安全的电池。论生命周期,普通锂离子电池约为1000~2000次循环,钛酸锂则是3万次循环,为前者的15倍。
据悉,2010年战略控股美国奥钛后,银隆进行了持续研究和创新,一举攻克“高安全”、“严寒环境条件下使用”、“快速充放电”、“电池寿命”及“电池产业化”五大难关,实现了6分钟快速充电、耐宽温、30年循环使用寿命、不起火不爆炸等优良特性。
对于钛酸锂电池能量密度相对偏低,成本偏高的弊病,银隆投入巨大力量进行专项研发,2015年成功研发第四代高能量密度钛酸锂电池,与第三代相比成本下降40%,能量密度提高60%。此外,银隆还投资了硅负极、硫负极等项目。
魏银仓说,对氢钛核心技术的掌握,将使银隆能够快速提升电池能量密度。银隆致力于研发的氢钛动力总成,未来不仅会服务于电动汽车领域,还将服务于更为广阔的储能市场。
“把每分钱用在干正事上”
“研发不能减缓,生产不能停顿,建设也不能减少”,是魏银仓经常说的话。即便困难到抵押个人房产,他也要笃定坚持。
自2009年产业化投资以来,银隆以钛酸锂技术为核心,打造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及整车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闭合式循环产业链战略布局。2010~2013年,银隆先后控股和收购美国奥钛纳米技术有限公司、珠海广通汽车和石家庄中博汽车,打造珠海银隆新能源产业园、河北武安银隆新能源产业园和河北石家庄中博汽车产业园。
2016年是银隆的重要转折年,这不仅是因为格力收购案,更在于银隆的多点开花、全面布局。作为世界最大钛酸锂材料与电池生产基地,河北武安银隆新能源产业园建成投产;石家庄中博汽车年产2万辆纯电动客车项目正式上马;万能全自动识别充电设备开工生产;氢钛动力总成、长途客车下线;纳米正极材料生产线投入使用……此外,西南区成都新能源产业园和西北区兰州新能源产业园很快也将落地。
“银隆在电池、新能源汽车及储能领域具备核心技术能力,从未想过拿新能源当噱头。虽然我们也享受到了补贴红利,但不会依赖补贴。”魏银仓说,工业企业投资规模化、产品链条化、产业集聚化已成为发展趋势。银隆将把国家支持的每一分钱用在干正事上,掌握世界先进技术,形成产业规模效应。“银隆不会小打小闹,而是要成为继比亚迪之后,拥有从材料、电池、电机、电工到整车、储能的完整产业链的企业。”
“新能源不是简单的造车,更不是借机谋取资本,需要长时间培育以及巨额的资金投入,需要大规模地实现产业化,需要适合市场的低成本竞争优势。”魏银仓的这种坚守,正在促使银隆步入发展的快车道。眼下,大佬们的加入,有望为“银隆钛”增添新势能。
责任编辑:陈岩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