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储失守3万亿“吓倒”基本金属 行业人士多看弱后市

2017年02月08日 8:33 1035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现货   作者:

  令市场略显失望的是,中国1月外汇储备最终失守3万亿美元大关。
  央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月外汇储备超预期跌破3万亿美元,为连续7个月下滑,且为2011年2月来首次低于3万亿美元。据外媒计算,中国1月末外汇储备环比减少123亿美元。
  对此,国家外管局指出,中国央行向市场提供外汇资金以调节外汇供需平衡,是造成外汇储备规模下降的主要原因;中国跨境资金流出已较前一时期有所放缓,未来会趋向平衡;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等有利因素将继续支持人民币成为稳定强势货币,也将促进外储规模保持合理充裕。
  尽管上述言论,明显安抚市场信心,但市场仍迅速做出负面反应,数据公布后,离岸人民币瞬间扩大跌幅,并间接推升美元大涨,LME基本金属瞬间集体扩大跌势。
  外储失守3万亿“吓倒”基本金属 行业人士多看弱后市
  路透社做出解读称,中国1月末外汇储备六年以来首次跌破3万亿美元,与市场预期不符;表明中国并未将3万亿关口设为心理界线,但全球金融市场担心中国当局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与控制资本外流的弹药正在逐渐减少,外储的持续减少或导致人民币贬值压力加大。
  SMM也独家采访了几位行业人士,对此数据做出了解读。
  国家开发银行江苏省分行评审处副处长赵英涛认为,很明显,外汇储备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外管局为避免人民币汇率过快贬值而在市场上买入人民币、卖出美元所致;另一方面,原潜入国内的境外投资基金以及国内部分高净值人群为避险需要竞相资金出逃所致。当然,根本原因仍然是经过多年的货币超发,人民币当前对美元汇率仍存在高估,仍存在较大的贬值压力。为顾及外经贸企业的承受能力,央行已不把一次性贬值作为优先考虑措施;同时,国内杠杆率已极高,无法再采用大幅加息等升值手段,因此,本人判断这种小火慢炖的外储下降局面将会持续。但由于较大比重的外储额度已经使用,所以当外储额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时,不排除央行会采取更激烈的措施,如一次性贬值、汇率自由浮动、可自由兑换等。
  彭博经济学家陈世渊认为,应该说外汇储备跌破3万亿美元是迟早的事情,特别是考虑到一月份集中购汇的巨大需求。当然,这是人民币走低的重要原因。资本外流和人民币贬值可能反映经济基本面比较脆弱,不利于大宗商品需求。外来大宗商品的不利因素会逐渐变强,抑制大宗商品的需求和价格。
  申万宏源有色首席徐若旭认为,外储跌破三万亿,一方面是因为美国经济在短期内表现不错,资金回流美国,从而导致外汇储备的下降。我认为随着美元利率短期的见顶,经济增长预期的消退,包括数据端可能会有的反复,人民币贬值压力有限的情况下,未来外汇储备继续下降的压力也不大。即使真的有所下降,考虑到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适当地降低外汇储备也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对于大宗品后市,我觉得基本金属这一块儿,整体上需求的预期现在打的很满,未来容易出现一个低于预期的情况,所以可能后市会有调整吧!相对更看好贵金属一些。
  一德期货/吴玉新认为,外储持续下降符合预期,资金流出还在继续,我国官方外储数字正在接近IMF外储充足度标准下限,不过外储还未危急到需要在全球流动性泛滥还未结束前通过主动加息来保外储的地步。但是我们要注意到在中美利差继续收窄的预期下,美元还将回流,为了维持外储规模,国内货币政策有收紧压力。这不利于金属价格,而且中美利差缩小情况下,也会压制金属的融资属性。
  上海中期/罗亮认为,美元现在已经进入加息周期当中,人民币兑美元依然存在贬值压力,而且只要这样的趋势一致存在,并且又要保证汇率稳定,就必然要消耗一定的外汇储备,在叠加春节效应,出国消费也对货币外流产生了一定的作用。外盘下跌是对人民币贬值的提前反应,而且美元指数走高也会打压商品价格。这个数据对有色价格影响有限。
  匿名分析师A认为,数据小幅不及预期,这和进入2017年后外管局对于汇率暂时保七这一隐含态度相挂钩,虽然破七是迟早问题。不过伴随着外汇储备跌破3万亿大关,不排除市场稍后炒作中国在把控人民币汇率以及资本外流的砝码的减少。
  短期内会出现炒作人民币持续贬值,被动推高国内沪铜走势,但高度有限。消息对于资本外流呈现利多影响,而美国是一个较好的资金集中地,势必被动推升美指走高,使得金属承压(可等机会做内外套利)。短期宏观数据方面的影响可能不会对金属市场造成很大冲击,更多的还是要看行业供需方面的影响。
  短期内铜价不会有太大波动,伦铜维持于5750-5900美元/吨区间震荡,偏下行。沪铜主力合约维持于46000-47500元/吨区间震荡。中期依旧看跌铜价。
  匿名分析师B认为,技术调整时间周期将要结束、消费旺季周期即将来临,行业面也有支撑,铜价将选择上破震荡区间上沿,回调就是买入机会。

责任编辑:叶倩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