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证暂缓补贴拖欠危机 光伏行业仍需创新

2017年02月27日 8:40 219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光伏   作者:

  近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试行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及自愿认购交易制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提出拟在全国范围内试行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以下简称“绿证”)核发和自愿认购。尽管绿证交易所获得的收入可适当缓解光伏补贴拖欠带来的现金流压力,但目前光伏发电用户尚未实现平价上网,光伏企业电站的销售仍不乐观。
  绿证横空出世
  绿证的推出,也使企业方面考虑到应加快培养终端用户的认购意识,逐渐形成完善的绿证交易市场。《通知》显示,绿色电力证书是国家对发电企业每兆瓦时非水可再生能源上网电量颁发的具有独特标识代码的电子证书,是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确认和属性证明,以及消费绿色电力的唯一凭证。
  自2017年7月1日起,绿色电力证书将正式开展认购工作,认购价格按照不高于证书对应电量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补贴金额,由买卖双方自行协商或者通过竞价确定。风电、光伏发电企业出售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后,相应的电量不再享受国家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的补贴。绿色电力证书经认购后不得再次出售,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负责对购买绿色电力证书的机构和个人核发凭证。
  另外,《通知》也提出,根据市场认购情况,自2018年起适时启动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考核和绿色电力证书强制约束交易。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指出,绿证的出现对于光伏行业是利好的,这个毋庸置疑,但是由于相关的配套细则并未出台,加之目前绿证处于自愿认购的阶段,2017年光伏行业仍会处于观望期。
  补贴压力有望缓解
  绿证的出现,财政补贴的压力将会大幅度减轻。根据中银国际的报告,我国针对1~6批的可再生能源补贴名单预计发放了约745亿元的补贴,其中风电支付了553.46亿元,光伏支付了191.9亿元,风电和光伏的装机容量分别达到126651兆瓦和27414兆瓦,这也是基于5919吉瓦时的全国电力消耗量来预测的,基本与可再生能源融资规模787亿元相当。截至2016年上半年,可再生能源的补贴缺口达到550亿元,财政补贴资金缺口较大,原有补贴模式也难以为继。
  东方日升总裁王洪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根据最新的通知规定,风电、光伏发电企业出售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后,相应的电量不再享受国家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的补贴。换言之,企业在补贴与绿色证书交易之间只能二选一。近几年,风电、光伏装机量大幅上升,可再生能源补贴不能按时发放,影响了新能源发电运营企业的现金流,严重影响投资的积极性,其中光伏企业更加严峻,所以绿色电力证书交易施行后,资金流转会更加通畅,光伏投资也会更加灵活。它可以有效降低国家财政的补贴压力,解决补贴资金来源和提高补贴效率,推进我国电力体制改革进程。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补贴到位周期时间较长,如果绿证能够迅速卖掉,且价格接近补贴,不排除有业主考虑通过卖证书迅速回款,优化现金流的可能。随着绿色证书交易的推行,发电企业可以选择将光伏发电量通过绿色证书进行交易,直接获得发电收入,缓解发电企业的现金流压力和可再生能源补贴拖欠导致的盈利压力,保证项目的投资收益率。林伯强也认为,绿证的推出,在某些方面也是为了缓解政府补贴压力。
  仍难成首选
  绿证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因政府补贴拖欠而带来的现金流的紧张,但是由于目前光伏发电的成本仍然较高,因此投资者在投资的积极性上还需进一步的提升。据了解,由于光电标杆电价更高(位于0.65元每千瓦时至0.85元每千瓦时),因此补贴(即标杆价-脱硫煤价)更大,对应的绿证付出成本也更多。相比之下,风电标杆价位于0.4元/千瓦时~0.57元/千瓦时之间,价格则更低廉。因此,光电和风电如处于同一资源区时,风电的绿证价将更低,现阶段的买方将更倾向于购买风电电量。
  晋能科技总经理杨立友表示,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实际上是将清洁能源发电市场化,清洁能源发电用户侧平价上网、市场化是发展清洁能源的必然趋势。但是目前,光伏发电价格高于火电,光伏发电项目销售绿色电力证书暂时存在压力,但是光伏发电参与市场竞争、国家可再生能源补贴不断减少并取消是必然趋势,对光伏发电项目的成本控制提出更高的要求,意味着光伏电站项目投资商对项目选址、光伏组件、逆变器、支架等选择越来越谨慎。绿色证书交易意味着清洁能源发电将与火电同在市场上竞争,目前,光伏发电用户侧尚未实现平价上网,存在销售压力,唯有具有成本优势的发电项目,才会受到投资者的青睐。
  林伯强指出,目前市场仍需要等待配额制的公布,目前由于配额制没有公布,因此企业对于绿证的交易热情也比较有限。在同等条件下,如果风电的价格更低,消费者肯定选择更低价的风电,这对于光伏发电来说并不是有利的。绿证虽然可以在某些方面上帮助行业更趋完善,但能力终归有限,想要大规模发展,还需要尽快出台配额制。
  

责任编辑:周大伟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