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融合应如何深入推进 两会热烈讨论共谋良策

2017年03月13日 9:9 401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新材料前沿   作者:

  “民参军”的门槛将更低
  机会将更多
  李克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促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平衡、兼容发展,深化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改革,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强调要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
  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进一步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凡法律法规未明确禁入的行业和领域,都要允许各类市场主体平等进入。
  军民融合发展面临体制问题
  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教研部教授姜鲁鸣在接受采访时,曾谈及我国军民融合发展面临的四个体制问题。一是军地之间缺乏有效的体制联接整合,总体上仍处于军民分割的“二元体制结构”。二是军地两大系统内部各自为政,“多张皮”“多龙治水”的现象十分突出。三是各融合领域之间缺乏统筹协调,各说各话,各干各事,各类融合之间缺乏大系统的规划和整合,导致融合资源并未向现代体系作战能力生成聚焦。四是融合体制缺乏有效的纵向贯通,不少融合领域在体制上仍存在着“上军下民”等不顺不协调的问题。
  加快军民融合法制化进程
  促进军民双向融合
  全国人大代表、北部战区陆军原副政委张建华指出,当下的军民融合还存在“融得不适应,融得不快”等问题,建议加快军民融合法制化进程。现在的军民融合是我融合你可以,你融合我不行,还没有一部完整的法律去解决这个问题。军民融合有三句话:国家指导、市场运作、军事需求,特别是市场运作这一块,必须要靠法制来保障,所以必须加快军民融合的法制化进程。
  如何使军民融合尽快走上法制化轨道?一,要立一部综合性的法。二,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立法要加快。三,着眼于国家的战略形式,抓紧一些应急性立法。四,民营经济产业军民融合方面要立法。
  全国人大代表、中央军委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刘国治表示,军民融合的当务之急是军民标准的融合统一。军民融合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能共建、共享、共用,并具备快速的平时和战时转化能力。当务之急是军民标准的融合统一。如果说没有联合的战争是一个地狱,那么没有统一标准的联合战争,将会是真正的地狱。
  全国人大代表、北部战区陆军副司令员胡修斌表示,军民融合作为国家战略,国家主导应是前提,市场运作将是关键,但是谁来进行市场运作,还需要找到一个第三方平台来落地。很多地区有好技术,但它不知道怎么参加到军队的建设当中来,军队有一些高技术的东西,却不知道怎么转到民用,这要解决“桥”和“船”的问题,解决民参军、军转民的难题,所以需要第三方平台。它就是一个地方的互联网平台,是一个地方的企业,这个企业不是一家,也可以是多家,它们既懂得地方的技术,也知道军队建设的需求,打造这样的平台才有价值。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二十五所副所长董胜波表示,推动军民融合促进创新发展。军工企业在制造、材料等领域拥有一批可发挥高端引领作用的新技术,而在网络通信、电子等行业,很多民营企业的技术发展更为超前。如果二者能够更好地结合起来,互通有无,互相借鉴,就能充分发挥各自的创新效能,促进我国的创新发展。
  对于军民融合而言,创新的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关键在于找到适合自身的创新路径。应该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让市场来激发创新的动力,激活人力、技术、资产的巨大潜力。这既需要军工企业积极把军工技术转化为民品,同时,也需要通过市场竞争,为引入民营企业创造适宜的环境。
  2017年军民融合大措施
  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1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设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由习近平任主任,开启了军民融合发展的新篇章。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是中央层面军民融合发展重大问题的决策和议事协调机构,统一领导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向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负责。
  2017年初,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围绕创新制度机制、降低准入门槛、完善信息交互、培育竞争环境、强化监督管理等五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举措,推动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合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发展。
  初步构建顺畅高效、规范有序、安全保密的装备市场准入制度,建立装备采购信息双向互动长效机制。
  开展军民融合创新政策先行先试方案论证,设立联合基金,在航天领域探索开展采购商业服务试点。
  降低准入门槛,实现“武器装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与“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审查”两证融合管理,实现“两证合一”。
  扩大民企参与范围,调整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目录,继续缩减许可范围,减少许可项目数量。
  制定《装备采购信息发布管理办法》,优化采购信息网,完成第二批涉密查询点建设并运行。
  制定《装备采购竞争失利补偿管理办法》,开展竞争采购失利补偿试点,发布并适时调整更新《竞争性采购负面清单》。
  开展承制单位合同履约信誉等级评定试点,淘汰在质量、保密、信誉以及经营状况等方面存在重大问题的企业,进一步规范完善预警和退出机制。
  日前,军委装备发展部国防知识产权局集中解密了国防专利3000余件,并通过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进行陆续发布,首次发布解密国防专利信息2346件。此次国防专利信息的解密与发布,是国防专利制度实施30多年来首次,是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大背景下,拓宽军民之间科技信息交流互动、推动“军转民”的有益实践。
  以此为突破口,下一步,他们还将专门制定国防专利定密解密相关规定,国防专利解密信息定期公布将成为常态化工作。同时,依托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重点开展国防知识产权门户、国防知识产权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等建设,进一步开展梳理、推送、对接等服务。

责任编辑:淮金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