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工作让青春更闪耀——记河南豫光锌业三厂精铟工段长杨亚军

2017年03月21日 10:6 5676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铅锌资讯   作者:

  实行创新驱动,向创新要效益、要潜力,是日前全国两会代表关注的热点,也是豫光健康发展和永葆青春的“压舱石”。河南豫光锌业有限公司三厂精铟工段,只有员工41名,但2016年生产精铟锭27吨,同比提升12.5%,直收率完成90%,增长3个百分点,精铟合格率100%,创效300余万元,核心工艺指标跃居全国同行业前列,成为综合回收领域一面鲜艳的旗帜。
  旗帜为什么这样鲜艳?这与各级领导的鼎力支持和广大员工的无私奉献密不可分,然而,更与才俊初显的31岁的工段长杨亚军的心血、智慧、拼搏和追求紧紧相连,他用一张近乎完美的答卷,诠释了“四年当段长,五年成劳模”的真谛,也给自己的青春平添了一道璀璨的光环。
  劳动竞赛 掀起争先创优热潮
  “杨段长,这一月怎么多扣了我班0.2分?”
  “卸渣平台底部的卫生死角没有处理好。”
  “那个部位不太显眼,谁会去关注那里啊。”
  “劳动竞赛细则明确规定,现场提升不留一个死角。”
  每到月底,为了确保自己的班组少扣分,常有班长求工段长手下留情。然而,扣与不扣,完全由竞赛规则为准。
  劳动竞赛貌似空洞抽象,不好拿捏,小杨却把它细化到技术指标、成本指标、现场提升、安全生产、学习培训、设备管理、合理化建议等十方面,每月根据细则,评出先进班组和十佳员工,所有加分扣分,一切有理有据,公平合理。难怪,班长们常对大家说:“伙计们都注意了,一个扫把的消耗,都可能影响到我们的排名啊。”
  “员工强,班组强,班组优秀,工段优秀,以班组管理为核心,给班长一定管理权限,让员工自觉投入劳动竞赛,激发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推动生产良性循环,为公司创效。这是我的一贯工作思路。”谈到劳动竞赛,小杨说。
  杨向南是电解工段的一名员工,以前在别处工作,感觉“水土不服”,自从到了这里,仿佛判若两人,样样工作往前赶。不论干啥,全是好把式,一年中两次被评为明星员工。
  卢新友今年59岁,再有一年就要退休,他担心自己跟不上班组的节奏,在岗上,只要忙完手中的活儿,就拿起笔记本,戴上老花镜,伏案做笔记,学习劲头不输年轻人。
  去年,电解班、浸出班、置换班和萃取班全被分厂授予明星班组,工段荣获公司标兵单位,得到1500元奖励。
  创新创造 打造绿色低碳样板
  有色行业,作茧自缚的是污染和高能耗。绿色、低碳、环保顺应社会新常态,备受推崇。
  小杨深知,破解铸锭室尾气排放,必须经过严谨的科学实验。去年夏天,不顾天气炎热,他查阅相关技术资料,制作了一个塑料箱,开始着手实验。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复探索,最终用物理吸附方式,成功“锁住”了铸锭尾气的“逃生通道”。铸锭工孙永兵说:“今天与过去,干同样的活儿,简直是‘新旧社会’两重天啊。”
  料场铟绵堆积多,料液杂质多,扩大萃取槽,既能解决现场问题,又能提升产能。去年初,他把“日处理80立方米萃取槽设计研究与应用”作为攻关课题。这一项目牵扯到相体平衡和槽与设备的吻合,没有可供借鉴的成套设备和资料,难度可想而知。
  此时,锌业三厂厂长袁永锋鼓励他:“认准方向了,就不要怕失败,我相信,你肯定能成功。”
  于是,他大胆试验,大胆设计,四易其稿,经过半年度的设计论证,最终方案出炉,于9月初实现工业生产。同时,槽上加装盖板,减少了煤油和p204的损失,车间内有机物浓度降低70%,煤油单耗和p204单耗分别降低25.3%和22.8%,产能提升50%,辅料单耗历史最优,达行业先进水平。
  精铟生产工序长,中间渣杂质多,不能直接投入系统,造成铟金属占用量大,制约直收率的提高。小杨将提高铟直收率作为研究方向,摸索出一套科学实用的新工艺,于去年6月应用到生产中。每月回收铟金属150kg以上,铟直收率增加3~4个百分点,创效95万元。
  绿色、低碳、环保、高效的精铟生产,在小杨心血的浇灌下,成绩斐然,渐入佳境。
  精细智慧 彰显青年才俊本色
  黑漆漆的夜晚,一辆汽车在环城路的弯道处快速行驶,转弯后,车速慢慢降了下来。司机吓出一身冷汗:好悬!我怎么看不到?竟然擦着骑电动车的身子过去了!
  第二天,司机上班后,第一件事,就是给上夜班的员工申领反光衣,在上下班路上编织一道安全网。
  这名司机,就是小杨,这是去年10月的事情。
  去年端午节的中午,员工们从车间出来,准备走向食堂时,热腾腾的粽子早已放在门岗处,一人两个,等着让大家品尝。有的人还以为这是公家购买,其实,这是小杨为大家送上的礼物。
  国庆节,大家放弃节假日,在单位上班。中午,又是小杨,把大家召集到一起,共进午餐。
  “管好人,关键是怎样‘驭人’,有了争议没关系,要懂得换位思考。员工的性格千差万别,要用就用他的优点,用心了解他,用心待他。”小杨说。
  在小杨的感染下,精铟工段的发明创造层出不穷。
  李建芳的半自动化清槽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
  李占鸣的阳极炉加热方式改造,锅的寿命从4个月延长至10个月。
  还有,铟锭批号打码器,精铟铸锭污处理,铸锭室优化改造,反萃液深度净化……数十余项创新成果,极大提升了精铟生产的内涵和面貌,一个具有豫光特色的示范工段,在智慧加精细的熏染下,愈发茁壮,愈发显示出诱人的魅力。
  “亚军年轻,尽管还有许多不足,但他的精细、智慧和效率,让他参加工作四年,当上工段长,五年又当上劳模,这种速度,在同行中,堪称佼佼者。”提起小杨,袁永锋赞美有加。

责任编辑:付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