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双脚走出来的“地质精神”——读《温家宝地质笔记》有感

2017年03月23日 9:17 654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在被视为“生命禁区、死亡之海”的新疆罗布泊,天上没有鸟,地上不长草,戈壁无人烟,风吹沙石跑。然而就是在这样荒凉寂寞的戈壁滩上,也常年活跃着招金人艰苦奋斗、建功立业的身影。

编者按:近日,山东招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路东尚认真研读了国务院原总理温家宝同志1968年至1985年在地质系统工作18年的工作笔记——《温家宝地质笔记》(以下简称《笔记》),掩卷之余,他的内心久久难以平静。

作为一名在黄金行业工作36年的老兵,路东尚有幸亲历了中国黄金工业曲折发展历程,见证了整个行业艰苦卓绝、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成长之路,特别是招金风雨兼程走过的40多年历程,让他从内心对《笔记》产生了深深的共鸣。他说:“这种用双脚走出来的‘地质精神’,彰显的不仅是作者那种艰苦奋斗、爱国爱民的奉献精神,也是一种崇尚科学、勇于创新的改革精神。这种‘地质精神’,对于今天地矿事业的发展,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艰苦奋斗——

“世间有些路非要自己去面对,自己去跋涉的。只要有目标,即使路再长再远,山再艰再险,也得咬紧牙关走下去。”(引自《笔记》)

在《笔记》自序中,作者总结道:“这些笔记不仅是珍贵的地质工作记录,也是我成长历程的真实写照。这些笔记中,有对地质现象的观察和描绘,有对地质工作的实践和认识,有科学考察的经历和收获,有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人民疾苦的关切,有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己的勉励。它们来自于神奇的大自然和艰苦的地质工作,是我用双脚走出来的。”

1971年,作者在甘肃北山进行地质调查期间,为了获得侏罗纪煤层资料,冒着生命危险,独自一人手抓辘轳绳下到80米深的矿井,绘做了一幅含煤地层素描图。这种年轻地质工作者为了追求真理而不畏艰辛,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敬业精神,让路东尚不由自主地回想起了自己的经历:1997年,我担任招远黄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时,为了摸清地下采空区的情况,我带领由分管副总、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探险小分队,冒着空区岩石随时崩塌的危险,深入井下对重点区域进行了全面侦查、探索。该矿区开采历史悠久,早至明清时期开采留下的空区就有几十个,高处手电光照不到尽头,宽处达几十米甚至上百米,走在空旷黑暗的空区内,本来死静的空区除了我们五六个人的脚步声,偶尔有咣当的浮石坠落声,我们时而徒手攀爬,时而坠绳下滑,一边手托罗盘测定方位,一边绘制空区的草图,手电用废了又点蜡烛,整整一天的时间彻底摸清了空区的具体位置和形态,为后来的彻底治理提供了详尽的第一手资料。

《笔记》记叙的是作者在地矿系统18个年头的工作经历,其中有15年的记录是在甘肃工作的日日夜夜。招金与甘肃有着不解之缘,巍峨高耸的祁连山、美丽壮观的秦岭同样也留下了招金人艰苦跋涉和拼搏奋斗的足迹。作者当年考察的迭部矿区有我们已经建成的岷县天昊黄金公司。祁连山脚下有我们控股的肃北金鹰公司。作者所寄予很大希望的甘南是我们大显身手的天地。早子沟金矿正是位于甘南县藏族自治州的合作市。这里海拔3000多米。

2009年我们的地质工作者进驻这块干燥寒冷的高原,我们在这里拉帐篷、建土房,安营扎寨,施工钻探工程14.1万米,坑探工程4.3万米,建起了日处理2000吨矿石的大型矿山,目前年产黄金达到10万多两,2016年对当地财政贡献达6000多万元,成为名副其实的甘肃第一大金矿。

十年来,招金在甘肃累计投入勘查和开发建设资金22亿元,新增及探明黄金储量近200吨。目前招金在甘肃开发建设的生产矿山有6座,选矿能力达到了4000吨/日,冶炼能力为400吨/日。2016年,甘肃区域企业产金5.5吨,实现利税4亿元。这些企业发展态势良好,成为了招金人克服复杂的地质和气候条件,艰苦奋斗、勤俭办矿、繁荣经济、带动就业,实现地方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优秀典范,成为国家级绿色矿山,成为地方的纳税大户和优秀企业,成为招金在对外开发中矿企和谐、造福地方的标杆和样板,受到了当地政府、百姓的拥护和表扬。

坚韧不拔——

“我平静而从容地直面各种困难,一步一步地前行和攀登,从未退缩。我坚信,不畏艰难困苦的人,终会到达光辉的顶点。”(引自《笔记》)

从《笔记》的字里行间不难看出,作者对地质工作有着坚定的执着精神和深深的挚爱之情。正是这种精神激发起了作者在艰苦地质工作环境下不畏困难、坚忍不拔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也指引着我们一代代的地质儿女们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哪里有黄金,哪里就有招金。”这是我们在对外开发时提出的口号。2006年招金上市以来,我们开始大规模“走出去”,至今已有10多个年头,招金人正是凭着作者那种“踏遍千山万水、尝遍酸甜苦辣,不畏艰险、坚守创业、奋斗执着、勇于奉献”的精神,攻克了一座座堡垒,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他们在对外开发中铸就的感人故事永远镌刻在招金的发展史上,付梓在《招金故事集》里,鼓舞人心,激人奋进。

2008年5月22日,天还没亮,招金北疆公司总经理李善仁和两名地质队员,就驱车前往400公里外,到资源丰富的富蕴县野外勘查找矿。下午7点(新疆此时的时间是傍晚),跑了一天的勘查队,已是人困马乏,本应返回驻地休息,但为了顺路再看一个矿点,他们决定在天黑之前,务必将矿区看完。于是,他们驱车驶入茫茫戈壁,在既无道路、又无向导的情况下,只能借助GPS导航前行。车子一会儿驶入沟谷,一会儿爬上山岗,颠簸着艰难地行进了大约50多公里。谁知道在穿过一片盐碱区时,车子突然陷入了沼泽地里。无奈,他们只好试着往外推。经过一番折腾之后,三个人个个都变成了“泥人”,而车子却是越陷越深。

眼看天黑下来了,自救显然没有希望,李总决定自己留下来看车,其他两名队员到公路上寻车救援。为了保持通讯联系,两名队员走后,李总便跑到了一个有信号的山头上,边联系救援车辆,边安排其他工作。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两个队员杳无音信,戈壁滩上的深夜,空旷、寒冷、赤黑瘆人。

天不作美,飞雪骤雨,铺天而降。一会儿功夫,李总便全身湿透,冻得直打哆嗦,饥饿、寒冷、恐惧一步一步向他袭来。他想到了汽车。“对,到车上去。”一个念头闪过。然而赤黑的荒漠沟谷杂乱,再加上雨雪交加,他迷失方向了,找了一个多小时也没能找到车子。

此时,已是午夜12点多了,雨雪下个不停,救援车何时来?能不能来?若不能来怎么办?一连串的问号在李总的脑海中闪过。危险正在向他袭来,“我要活着,我要自救,决不能冻死在这里。”他想。于是,他深一步、浅一步地往山上爬去。虽然只有一公里多的路程,却滚爬了一个多小时,不知摔了多少跤,打了多少滚,终于爬上了山岗。“胜利了!胜利了!”他想吼两声给自己壮壮胆,但是冻僵了的嘴怎么也喊不出声音来。他整了整冰冻的衣服,机械地围着山头跑步,一圈、两圈、三圈……

为了证明山头上有人,为了向远方发出求救信号,他不时地向头顶举起那仅有一格电量的手机,夜空中一闪一闪,仿佛在声嘶力竭地呼救。一分钟,十分钟,一个小时,三个小时……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艰难度过。凌晨4点多,两个队员回来了,一起找到了车子,找到了李总。三个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泪如泉涌。

类似于这样的故事在对外开发中还有很多,这些故事真实地反映出了招金人那种坚韧不拔、战天斗地的昂扬斗志。

在被视为“生命禁区、死亡之海”的新疆罗布泊,天上没有鸟,地上不长草,戈壁无人烟,风吹沙石跑。然而就是在这样荒凉寂寞的戈壁滩上,也常年活跃着招金人艰苦奋斗、建功立业的身影。

2010年11月,招金收购新疆三峰山金矿。该矿位于罗布泊腹地,交通极其不便,从外围进入腹地需要驱车7个多小时。这里夏天炎热,地表温度近70度;冬天寒冷,达到零下30多度。春秋又是风沙弥漫。就连基本的生活用水,也是依靠外拉桶装水定量供给。当时员工流失特别频繁,企业发展困难重重。然而,困难压不倒招金人,他们提出“先生活、后生产,要留人、先留心”的发展思路。留住人就必须改善员工工作和生活环境。为此,聪明的招金人利用罗布泊夏季不下雨,气候异常干燥的特点,设计了平洞宿舍。他们在矿部附近山体内开挖山洞,在山体中建设宿舍,利用山体的保温隔热的特点,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而在没有山体的选厂旁边,他们则先用彩钢瓦建起了房子,再用砂石进行覆盖,这看似简单的一招却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洞内常年恒温在18度~20度,在大漠深处,住在里面就如同度假胜地。巴州州委、若羌县委和当地驻军纷纷前来参观,对三峰山平洞住宿模式给予了充分地肯定:三峰山金矿,亚克西!

在三峰山,招金人打破了罗布泊无人区不适合人类居住的魔咒,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在这里扎下了根。如今原先破旧的土坯房、落后的生产设备已被舒适的住所、现代化的作业设备所取代,水、电、网全部实现了自给自用。如今,这片“生命禁区”已变得“生机勃勃”,三峰山金矿去年年产金属铜3773吨,黄金4350两,已成为戈壁滩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十年风雨,十年辉煌。十年的发展铸就了招金人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彰显了招金的实力与品牌。目前,招金的埠外运营企业达到了34家,形成了依托山东,辐射新疆、甘肃、内蒙古的埠外三大产金基地。招金的埠外黄金产量已占到总产量的44%,基本实现了当初“埠内一半、埠外一半”的战略构想,对外开发结出了累累硕果。2016年,招金的品牌价值达到了283亿元。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有奋斗就会有付出。招金每年评选“感动招金十大人物”和“十大创新标兵”,他们就是这些奋斗先锋、英雄楷模的缩影,是他们树起了一座座招金人艰苦创业、甘于奉献的历史丰碑,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招金儿女们为之拼搏、为之奋斗。

改革创新——

“各项改革工作,必须全面而系统、坚决而有序地进行,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引自《笔记》)

在走上管理岗位后,作者一直进行着我国地质工作改革创新的探索与思考,关于地质工作改革的意见在《笔记》中有许多珍贵论述。这些改革创新的思路和措施,对当前形势下地质行业乃至整个矿业的可持续发展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招金也有自己的地质队伍。山东招金地质勘查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招远县黄金地质队,是全国成立最早的县级专业黄金地质勘查队伍,目前拥有员工390人。30多年来,经过体制改革,已发展成为一家集矿产地质勘探和普查、水文地质勘查、工程地质勘查、地质测绘、地质勘探工程、岩石和矿物分析化验为一体的专业勘探企业。近年来,受矿业市场持续萎缩低迷影响,勘探工程量大幅减少,整个勘探市场的竞争白热化,公司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和发展压力,“二次改革、二次创业”再次摆在了地勘人的面前。

为克服危机,应对挑战,公司组织学习《笔记》精神,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勇气,大胆探索,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一是科学修订责任制,针对钻机在不同矿区不同地层施工时,地质条件变化大、钻进效率变化大、搬家次数多的特点,实施弹性考核,实现多劳多得,使责任制更加科学合理。二是大力推行承包经营制。对化验室、机修车间等部门实施内部公开招标,承包经营,自负盈亏,仅化验室一年就创收40万元。三是精兵简政、减员增效。公司大幅合并部门,撤销全部副职,压缩机台管理人员,人员的精干带来的是人均创利水平的大幅提高。四是“走出去”开发国内外市场,目前该队在国内与20多家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国外延伸到南美厄瓜多尔矿业市场,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五是积极实施技术、业务“双转型”,首次实现了由陆地勘探向海上勘探延伸,坑内钻探也由小钻换为大钻、浅钻换为深钻,地质工作技术水平和服务领域不断扩大。2016年,招金地勘公司完成钻探进度超过16万米,实现了找矿成果和经济效益双提升。

改革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招金,改革的范围不仅仅局限在地质队,而是覆盖到了所有埠外矿山企业。通过承包经营、简政放权、体制机制改革等举措,大大激发了公司发展活力和员工的积极性,埠外黄金产量稳步提升,经济效益得到大幅提高。

往事并非如烟 记忆历久弥新

《笔记》50多万字,我手难释卷,几乎是一口气读完。作者对地质工作那种深深的追忆之情,流淌在字里行间,特别是对整个中国地质矿业关心和付出的心血,处处依稀可见,让人十分感动。

中国黄金工业和招金的发展与作者息息相联。

1981年12月,作者在甘肃省地矿局地质工作会议上,对来年全省地矿工作进行一系列部署。这些前瞻性论述和指导性方针,给予了招金后来进军甘肃、扎根甘肃、振兴甘肃的强大信心和力量。2012年,招金集团分别与甘肃省政府、省地矿局及有色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始全面参与甘肃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作者提到:“金矿已成为甘肃省固体矿产中部署范围较广的一个矿种。全局组成六个金矿普查分队,明确重点和主攻方向是要长期坚持在北山、祁连山、西秦岭开展黄金普查。”在西秦岭地区,目前招金已有四个矿山生产企业,包括与甘肃三勘院合作的早子沟金矿和格鲁旺金矿、与一勘院合作的两当招金、与二勘院合作的岷县天昊公司等,目前西秦岭地区累计探获金金属量已达到200吨以上,且深部还有较大找矿潜力,发展前景广阔。

“要继续坚持在成矿带上部署普查找矿,逐步把地质、物化探、化验等力量集中到成矿远景区带上来。重点抓好六个成矿远景区带。”其中,鹰嘴红—东七一山铜、金、钨多金属成矿带,是作者提出要重点抓好的六个成矿远景区带之一。目前在这一成矿带上,招金与甘肃四勘院合作成立的肃北金鹰公司,发展迅速,探矿前景和效益良好。

“有色金属是甘肃省的优势矿种,应适当集中力量择优普查评价。老硐沟金及多金属矿普查要突出解决物质组分问题,搞清赋存状态,在此基础上加快评价速度。”作者提到的老硐沟金及多金属矿,是招金圆通矿业公司的下属矿山,2013年收购后,该矿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升级和管理创新,次年就实现了扭亏为盈,2016年生产黄金34734两,银914吨,铅锌889吨,实现利税近亿元。

1984年6月17日~23日,作者深入北疆的戈壁地质队,了解新疆的找矿探矿和开矿详细情况。6月19日,专门听取了萨尔托海七队一分队关于哈图山一带金矿的情况汇报。6月24日,作者亲自提笔《同新疆地矿局、西北石油局就“七五”规划交换意见提纲》中的第六个大问题固体矿产工作的重点黄金时指出,“西准噶尔地区不是单一成矿类型、存在蚀变岩破碎带,可能同火山岩、超基性岩有关,还有石英脉型。”事实证明这些成矿理论和观点是正确的。2004年,招金成立了新疆托里县招金北疆矿业有限公司,公司最初是对包古图的2号脉、9号脉、11号脉进行勘探,发展到3号、4号脉,十几年的勘探和找矿记录印证了作者当年提出的这些成矿理论是正确的,依托这些理论,公司还在深部发现了诸多盲矿体,这些矿体主要是石英脉型的,最近我们又发现了爆破角砾岩型金矿体。目前公司累计探获金资源量17吨,矿山的生产规模已由当初的100吨/日提高到现在1000吨/日,并建设了黄金冶炼厂。2016年,公司生产黄金6万两,成为新疆托里县的财政支柱企业。

作者与招远黄金工业的发展也有着不解之缘。

1995年12月18日,时任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的作者听取了招远市黄金生产情况的专题汇报,对招远黄金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殷切期望。

2003年10月22日,我有幸在北京嘉里中心参加作者接待加拿大总理克雷蒂安,作者再次听取了我关于招金发展的汇报,他希望招金加快发展,为民造福。

2012年9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我再次见到了作者,他对招金在新疆的发展给予无比的关心和支持,作出了招金在新疆的发展不仅要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还要带动地方就业,改善当地民众生活的重要指示。

作者在《笔记》中多次提到民生的艰难,下决心积累知识为人民。在甘肃工作时,当他看到候车室里“长发垢面”,在冬天“光着上身”的孩子,那种内心的苦痛难以言表。在陕西调研时,在了解到职工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时,他“深感问题严重,心情沉重不安”“常常冥思苦想,夜不成寐”。我也曾经是一名普通的一线矿工,后来走上领导岗位,也经常到新疆、甘肃等地区进行工作调研,我深深理解作者对招金提出造福当地民众的那种爱国为民的深切情怀。

在助推甘肃、新疆经济发展的十多年来,招金始终牢记产业报国、产业为民的历史使命,积极建设“环保生态型、高效发展型、安全健康型以及员工、股东、客户、政府、社区五方满意型”的“四型矿山”,履行社会责任,不忘回报社会。在公益责任方面,积极参与抗震救灾、修路架桥、捐资助学、民族团结等活动,累积捐献款物上亿元,在甘肃捐助1000万元建设了25所希望小学;出动人力和物力支援岷县、舟曲县抢险救灾,并向灾区捐款350多万元;支持甘南藏传佛教事业发展100万元;向新疆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捐助200多万元等;公司先后为地方提供就业岗位2000多个,带动1万多农民脱贫致富。

为长期支持地方发展,造福地方百姓,2016年9月,招金集团冠名成立了“招金刘盛兰慈善公益基金”,基金总规模1000万元,实行专款专用,主要用于扶贫济困、社区建设、助学赈灾、民族团结等慈善公益事业。与此同时,公司坚持以人为本,提出“不让一个职工看不起病,不让一个职工子女上不起学”的口号。在行业内率先成立了困难职工互助基金会,开展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等,两年来有40多名困难职工获得救助。每年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先后资助320名困难职工子女圆大学梦。对于埠外企业职工,公司全面开展了“4411”工程建设,即四室(阅览室、医务室、台球室、乒乓球室)、四通(网络通、电话通、传真通、电视通)、一池(浴池)、一场(篮球场),埠外员工的工作、生活、文体娱乐条件得到极大提升,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大大提高,企业实现了和谐发展、共享发展、可持续发展。

读完《笔记》,我的心潮久久难以平静,作者在矿业系统工作的18年,是艰苦跋涉的18年,是坚韧不拔的18年,是改革创新的18年。这种用“双脚走出来的地质精神”是我们矿业人、黄金人永远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在传承中发扬光大。

往事不如烟,记忆历久弥新。回望自己在黄金系统工作的36年,我身边的同事、工友为了招金的事业披荆斩棘、鞠躬尽瘁,他们给了我极大的感动和内心的鼓舞。他们是这种“地质精神”最生动的实践者和传承者,他们的这种精神将永远镌刻在中国黄金工业的发展史上,并永远激励着无数招金儿女们不忘初心,矢志前行!

责任编辑:彭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