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合光能高纪凡: 出海遇寒冬 中国光伏企业瞄准新兴市场

2017年03月27日 8:53 257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光伏   作者:

  中国光伏产业“出海”的历史,总是伴随着“欧美贸易保护主义”的阵痛。最近几年,全球化的质疑和反对声音有增无减,逆全球化思潮也随之频现,中国光伏产品连续遭遇欧美国家等主要出口市场的“双反” (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
  经历漫漫“寒冬”,中国光伏产业将如何“修炼内功”,借此“走出国门”,实现弯道超车?天合光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高纪凡在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上接受了央广网记者专访。
  遭遇寒冬:“没有竞争力,只有规模”
  “一个领先的行业,都要经历坎坎坷坷”,高纪凡在接受采访时坦言,我国的光伏企业出海也经历了很多次的挫折。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欧洲市场作为光伏的主要市场大幅萎缩,整个行业由此进入了停止增长的状态;2011年,全球金融危机引发欧盟欧债危机,海外市场增速减慢,而中国的光伏产能生产相对较快,加之“双反”等一些阻力,导致在短期内产能过剩,很多国内光伏企业被迫收缩发展规模。
  海外市场遭遇困境,很多企业开始出现危机,甚至破产。在经历过几次动荡时期的高纪凡看来,光伏行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不断的创新、良好的管理和持续的人才培养。“很多企业在行情看好时盲目扩张,没有生产竞争力,有的只是规模,加之整个的人才队伍跟不上企业的扩张速度。‘只知生,却不知怎样养’,所以,当时很多光伏企业昙花一现,很快就在大浪中退出了”。
  “中国光伏业发展太快,取得了很多成果,但也留下了很多教训,政策补贴、平价上网、产能过剩都是不得不面对的坎。我希望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平稳、健康一点”,高纪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
  曲线救国:布局新兴市场 实现弯道超车
  欧洲和美国对中国光伏产业采取贸易保护,但是其本国的产业并没能因此发展起来。凭借自身竞争优势的中国光伏产业开始“曲线救国”,积极布局新兴市场。
  光伏市场在过去的几年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原来欧美发达国家市场,逐步向亚太、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转移,“未来新兴市场增幅会远超发达国家”,高纪凡对此信心满满,按照联合国的数据显示,现在有13亿人口还没有用上电,在亚洲地区就有5亿。
  “当时遭遇寒冬,我们一方面与欧盟进行价格谈判,更重要的一面是进行海外布局”,高纪凡表示,目前,天合光能在马来西亚、泰国、越南、荷兰,已经建成了2.5G瓦的光伏组建的产能。这个产能现在完全可以通过自由贸易,到欧盟地区,到美国去进行销售,甚至未来去其他的一些可能对中国有双反的国家,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自由贸易。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约73GW,其中中国34.54GW,美国14.1GW、日本8.6GW、欧洲6.9GW、印度4GW。欧洲和日本等传统市场的市场占比逐步向中国、美国、印度等市场转移,一批新兴市场正在加速发展。
  扩大内需:寻求多元发展 扶贫成下一增长点
  原来依靠外部拉动的中国光伏产业,当市场发生调整时,也开始积极加紧“修炼内功”。在政府政策的推动下,国内光伏市场规模迅速扩大,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应用市场,国内光伏产业的发展也驶入快车道。
  “这两年,市场上的需求有了新的变化。比如,今年扶贫成为了光伏行业一个新的市场需求力量”,高纪凡表示,扶贫的项目没有具体的时间表,它的需求会不断的扩展,加之当前国家投资几千亿规模做农网大改造,也是一个重大机遇。农网升级改造后,能够与农村千家万户的太阳能供电设备的输出相契合,所以今年下半年公司投入扶贫的力量会比较大。
  面对光伏产业发展“过山车”大起大落的现象,高纪凡预测,由于市场应用的多元化,今年总需求量相对来说不会有非常大的下降。每个季度之间,虽然可能有波动,但不会像去年一样有大的动荡。
  几年时间内,中国光伏市场已经连续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成为全球光伏产业的领军者。谈到光伏产业的未来,高纪凡充满信心,太阳能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价格方面已经达到和常规能源相接近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太阳能走进千家万户,与各种应用直接相结合,构建一个以太阳能发电、储能、智慧输配电等结合在一起的低碳智慧能源网的时代已经来临。

责任编辑:周大伟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