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溯源: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历史演进
2017年03月27日 9:42 8001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新材料前沿 作者: 栾大龙
3月12日,是习近平主席提出把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两周年的日子。这天下午,习近平出席了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并强调,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深厚土壤,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开展军民协同创新,推动军民科技基础要素融合,加快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下更大气力推动科技兴军,坚持向科技创新要战斗力,为我军建设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我党和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国家安全、科技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探索、开拓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伟大实践的升华。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我党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从国家安全、科技实力和社会发展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针对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提出了“军民两用”的要求,他提出:“国防工业在生产上要注意军民两用,注意学会军用和民用两套生产技术,平时为民用生产,一旦有事就可以把民用生产转化为军用生产。”在国防工业建设与生产实践中,坚持“军民两用”原则,借助国防工业技术、设备和人员等资源,建设平战结合的国防科技工业产业结构,提高了国防科技工业的应变能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通过对国际战略形势和国家安全环境的深刻分析,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国防科技工业“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十六字方针,既总结了以往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也给当时的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军转民”的有效实施为军民融合式发展进行了初步探索,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实践也由军工领域拓展到了军事设施的军民合用、军队支援国家大型工程建设、大力培养国防高科技人才和军地两用人才等领域,
20世纪90年代,国际战略格局由两极走向多极,高技术条件下的新军事变革已经呈现,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面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经济建设搞上去和国防建设要强大这两大战略性任务。江泽民同志指出“寓军于民,是把这两项战略性任务有机统一起来的重要举措”。“要利用国家工业基础,不搞自成体系”。民用工业能力和民营经济的发展开始加入到军工生产行列,“民参军”打破了军工行业的界限,改变了军、民分立发展的状况。同时,“寓军于民”也在军事设施建设与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建立军民兼容的后勤保障体系、依托国民教育提高军队人才培养和增强平战转换能力等方面实现了创新发展,为军民融合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不断深入,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不断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上明确指出“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坚持勤俭建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军民融合式发展思想,是在“军民两用”“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基础上的重大拓展,是我们党新时期指导国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军民融合对我国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治党治国治军实践中,总结历史经验,顺应时代发展,多次就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进行了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新形势下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特点规律,以及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战略路径。2015年3月12日,习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会议上,鲜明提出把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我们党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也是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
2016年3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中指出: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党中央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必由之路。
2017年1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设立中央层面军民融合发展重大问题的决策和议事协调机构——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由习近平同志任主任,统一领导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向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负责。
2017年3月12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习近平指出,党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在中央层面加强对军民融合发展集中统一领导。要以机制和政策制度改革为抓手,坚决拆壁垒、破坚冰、去门槛,破除制度藩篱和利益羁绊,构建系统完备的科技军民融合政策制度体系。
责任编辑:淮金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