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浑水做空想起的

2017年03月31日 8:47 4086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光伏   作者:

  浑水摸鱼,三十六中第二十计。原意是在浑浊的水中乘机摸鱼,也指趁乱取利,或者在敌人无主之时,乘胜夺取胜利。浑水(Muddy Waters Research),中文取自浑水摸鱼之意,是指中国在美上市的企业存在虚假财报和甚至更多问题。这家美国调查机构的目的,就是抓住那些试图浑水摸鱼的中国概念股公司,多年来一直以“猎杀”中国公司而在资本市场名声大噪。
  有人这样定位浑水,说他“以狙击和做空问题中概股为目标”。的确,多年来,在北美资本市场,浑水因连续揭发中国概念股的造假丑闻而成名,至今已经成功做空了东方纸业、绿诺科技、多元环球水务、中国高速传媒、嘉汉林业和分众传媒。受到攻击的公司绝大多数股价下跌,甚至遭遇退市。
  3月24日,被“秒杀”的厄运降临在辉山乳业面前。一天暴跌90%,股价由2.81港元跌至0.25港元,发生了史上罕见的暴跌。遭遇海外做空的惨烈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之中,很多企业的“悲壮历史”也重现眼前,这当中,也包括名震一时的汉能,坊间甚至传出了“辉山乳业是否会是下一个汉能”的疑问。
  断崖20分
  2015年5月20日,李河君控股的中国最大薄膜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商汉能薄膜发电突然断崖式下跌,20分钟内大跌47%。据资料披露,李河君持有汉能89.89%股份,其暴跌使他瞬间蒸发近千万元人民币。这无疑成了当天全球经济新闻的头条。同年7月15日,香港证监会指令联交所暂停“汉能薄膜发电”的股票交易。
  汉能集团自2009年进入薄膜发电行业,通过资本运作获得巨大发展。据了解,2012年至2014年,李河君完成了四次国际并购,用了六年时间,将汉能发展为全球最大的光伏企业。2014~2015年,汉能的股价涨幅超过5倍,市值高达近400亿美元,超过索尼和推特的市值,超过了整个太阳能面板制造行业价值。据了解,汉能薄膜发电集团的市值比其他中国太阳能上市公司的总和还要高,是美国最大的太阳能组件制造商First Solar市值的6倍。
  汉能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李河君在股价暴跌后表示,汉能停牌无论是对上市公司、控股集团,对广大中小投资者还是他本人来说,都是一场灾难,唯一的赢家就是获得巨大利益的做空机构和做空交易者。美国媒体福布斯网站曾经披露,有两支对冲基金一直在做空汉能,这两支基金分别是辩证资本(Dialectic Capital)和伍德资本(Lakewood Capital)。其中前者一方面质疑汉能的市值,一方面对汉能内部人员将公司股票作为抵押物,并在多家银行实现套现的事实提出质疑;后者则表示:“我们认为,该股及其财务数据都遭到了操纵。”
  李河君表示,两年来汉能薄膜发电至少三次被大规模恶意做空,现在仍不知为何被强制停牌。根据证券及期货(在证券市场上市)规则,香港证监会可以在几种情况下勒令上市公司停牌,包括认为上市公司的招股章程、通告、介绍文件以及有关债务安排或重组建议等文件内容包含虚假、不完整或者具有误导性资料时;由上市公司或者其他人代该上市公司发出的与发行人事务有关的公告、陈述、通告或其他文件存在虚假、不完整或者具有误导性资料时;有需要或适合通过暂停交易来维持有序、公平的市场;为维护投资大众的利益或公众利益,有需要或者适合暂停有关证券的一切交易。不过,现在还不能确定汉能薄膜发电适用哪一种情况。
  经营之困
  根据公共媒体报道,汉能股份在暴跌前,虽然股价暴涨毋庸置疑,但是运营却存在许多问题。彭博社报道显示,“上市实体汉能薄膜发电集团负责生产薄膜太阳能电池板,控股的汉能集团生产和安装面板,至于后者的产量一直没有公开。汉能薄膜发电集团也会从母公司购买PV面板来完成太阳能电池板的生产。”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时称:“汉能集团主要通过与上市子公司汉能薄膜发电集团的销售往来实现了令人羡慕的营收。”“该集团对于自己的产品专心不足,反而痴迷于纯粹的市场营销,推销自己为将彻底改革太阳能的一家公司,且有志于成为绿色能源中的苹果公司。”《金融时报》也曾质疑这两家企业之间的“非寻常关系”。报道了汉能集团与汉能薄膜发电之间频繁的关联交易、该集团对高息非银行贷款的依赖以及汉能薄膜发电股票在香港股市中的奇特交易模式。对此,虽然后续李河君也公开给予澄清或者解释,说“这是历史遗留问题”,但这却成为外界诟病的重点之一。
  此外,猛增的应收账款和不满足于特斯拉的克隆运作模式,汉能开始走向无可忌惮的并购之路:自2009年开始投资薄膜发电技术领域,从2012年开始收购了四家海外公司——美国生产商Global Solar Energy、Mia Sole、Alta Devices和德国Q-Cells子公司Solibro。
  值得关注的是,汉能介入这些企业之际,都是企业经营困难之时。这当中,Global Solar Energy在2012年底曾一度停止公司运营。Mia Sole虽以铜铟镓硒(CIGS)薄膜技术知名,还曾被《纽约时报》誉为“名列硅谷最有前途的太阳能创业公司之一”,但是多年以后公司资金开始难以为继。Alta Devices在被汉能收购前已经陷入资金枯竭的境地。令人尤为不解的是,光伏电池制造商Q-Cells的子公司Solibro采用的技术和Mia Sole技术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技术路线,基本没有协同效应。对此,里昂证券、Green techmedia都曾撰文指出汉能收购的几家公司缺乏技术协同效应。收购以后,Global Solar Energy量产线的实际产品转换率只有11%(Solar Frontier公司转换率为13%),Mia Sole在收购后的2年时间里,产品转换率没有提升;Alta Devices虽然创下了电池转换率之最,却在成本上也达到顶尖,是其他产品的二十多倍。
  晶硅VS薄膜
  技术之困,带给汉能的是资金链上的断裂和无法控制的局面。“为发展薄膜电池,汉能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时间。”汉能一位工作人员称,李河君将水电站赚的钱投入到了薄膜电池的研发和技术购买。而在资本市场看来,此举被视为“母公司汉能控股与上市公司汉能薄膜发电之间,存在大量关联交易”,汉能因此备受质疑。
  针对汉能的核心薄膜技术,汉能员工曾表示,薄膜电池厚不到1微米,连晶硅电池厚度的1/100都不到,可大大降低制造成本。但薄膜电池光电转化效率低,也存在稳定性差的劣势,因汉能的薄膜发电没有大规模量产,所以不能与晶硅竞争地面电站这个领域。
  中国的光伏产业经过疯狂的盲目井喷式发展后,逐渐进入了理性发展时期。由于晶硅、薄膜技术特性不同,决定了它们完全服务于不同市场,并不能决定孰优孰劣。对比晶硅、薄膜两条路线,目前光伏产业还是晶硅发电技术的天下。行业人士指出,从地面电站建设角度来看,在相等的装机容量下,晶硅不需要更多的土地;而薄膜则需要更大的面积。当然薄膜也具有独特的优势,它具有更好的弱旋光性(光照不足时仍可发电)、温度不敏感性(对温度的变化不敏感,温度提高时电池效能下降较小)。所以,在实际发电量上,薄膜优势则更为突出。也就是说,薄膜的占地面积大,但是发电性能更强。
  从长远来看,薄膜光伏正处于产业认知曲线的起始端,其蕴含着极大的技术潜力,转换率低、成本高是可以通过技术进步得以解决的;从技术壁垒来看,薄膜太阳能是技术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可避免陷入晶硅太阳能行业的同质化和低水平竞争;从核心竞争力来看,太阳能的利用不再是对资源的争夺,而是核心技术的竞争。
  回顾汉能高压下大起大落的生存之路,一方面能够代表中国光伏行业发展的典型路径的同时,也不得不生出颇多感慨。李河君在遭遇做空后,反思了汉能在发展中的五大问题:第一,虽然方向正确,但是步子迈得太快,拔苗助长早晚会出问题。第二,市场经营意识薄弱,过度强调规模投资作用,忽视了市场营销能力建设。第三,汉能管理架构复杂,“大企业病”严重。第四,人才作用发挥不够,关键岗位缺乏专业人才。第五,开放度不够,缺乏同业价值链的整合合作开发。也正因为此,他提出了建立开放、透明的合作机制,做到“四个开放”:一是股权开放,引入战略投资者,让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薄膜发电产业,而不是一股独大。二是资源开放,与其他各个行业联合开发应用产品,实现技术、资源、人才、渠道共享。三是技术开放。四是渠道开放。
  如果再结合那些曾经熟悉的名字:江西赛维、尚德电力、英利集团,光伏坎坷辛酸之路可见一斑。“两头在外”的后果,就是依赖和受到打压,夹缝之中的缓慢求生,希望能给其他行业、相关企业以借鉴。

责任编辑:周大伟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