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分追求铝合金轮毂外观质量会带来安全隐患
2017年04月17日 9:39 5318次浏览 来源: 中国铝业网 分类: 铝应用
德国西门子公司总裁彼得·冯·西门子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曾说过:“遵守企业道德、精益求精制造产品,是我们德国企业与生俱来的天职和义务!”不错,德国人凭着这种对其产品质量执着的追求,创造了8000万人口拥有2300多个世界名牌的奇迹。但企业毕竟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德国人对产品质量的“精益求精”是建立在“遵守企业道德”的基础上的,而在当下中国大陆道德缺失的大环境中,对某些产品非功能性质量标准过分的拔高却会产生很多副作用,例如对铝合金轮毂外观质量的过度要求就有可能带来安全隐患。
铝合金轮毂的质量通俗的讲分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两个方面,内在质量是指产品的机械性能、加工尺寸、动平衡、气密性等产品的自然属性,内在质量是肉眼无法判别的,它的好坏直接涉及到行车的安全和舒适度;而外观质量是指轮子表面是否有磕碰伤、划痕、灰尘、流挂、橘皮、色差以及刀纹是否一致等肉眼可以辨别的缺陷,一般情况下外观质量的好坏并不影响车辆的安全性和舒适度,仅仅是不符合铝合金轮毂产品的美观标准,外观质量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同人对铝合金轮毂外观的评价会略有偏差。
笔者在铝合金车轮生产厂工作期间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在终检的不良品区经常会发现一些以非专业检查员的眼光来看,外观质量没有任何问题而却被判为不良品的轮子,这些产品以外资车企OEM和海外A/F的居多,特别是日系OEM和出口日本的产品尤甚,产品的种类则以车亮面的占多数(我相信凡是在铝轮毂厂工作过的人,都有过与我相似的经历,特别是生产口的员工)。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部分铝车轮用户对产品外观质量近乎苛刻的要求,近些年来这种风气愈演愈烈,甚至部分国内三流车企也跟风凑热闹,纷纷提高铝合金车轮的外观质量标准,无形当中增加了供应商的生产成本,同时也为最终消费者埋下了不安全的祸根。
理论上,在铝合金车轮的生产过程中,所有不合格产品都应该回炉重熔,但是不断增加的成本压力和追逐利润的本能,促使所有的铝轮毂生产厂家都选择了尽最大可能的对有外观缺陷的产品进行返修处理,只要产品尺寸不超差,个别产品甚至在出厂前会返修两次、三次以上。
铝车轮的返修主要是针对涂装工序后产生的表面具有外观缺陷的完成品,通过打磨、抛丸或车削加工将铝车轮外观缺陷去除然后重新进行涂装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涉及到的工序是热处理以后的抛丸、机加和涂装等工序。按照生产工艺的要求,铝合金轮毂需要在热处理工序后进行产品的抗拉强度、延伸率、硬度等机械性能的抽检,综合判定合格后此批产品才能转到机加工工序进行进一步加工,在机加工及以后的工序中,检查人员仅对产品的相关尺寸是否超差、气密性、动平衡及漆膜指标进行检查,而对产品的机械性能不再检测,也就是说所有返修轮重新涂装后没有机会再进行机械性能的检验,返修品都会被轮毂厂理所当然的默认为机械性能达标的合格品而出厂销售了,可是,问题恰恰就出在这里。
众所周知,铝合金轮毂涂装工序中的前处理、漆的固化都是在一定温度下进行的,工艺温度范围大致在120℃~200℃之间,即使是最简单的涂装过程,每个轮子在这个温度范围内的受热时长累计也会超过数十分钟,而铝合金车轮通常执行的热处理时效工艺温度(140℃~180℃)就在这个范围内,这就是说铝合金轮毂每进行一次涂装,就相当于再次进行了短时人工时效处理。实验表明A356合金在T6处理后再延长它的时效时间,会使合金的伸长率降低塑性下降,这也就意味着过时效(人工时效时间过长)的铝合金车轮在遇到极端情况下会更容易断裂。因此,铝合金轮毂返修的次数越多,其出现碰撞断裂的可能性就越大,而对铝合金轮毂外观质量的要求越高,产品的返修率也就越高,所以说过分对铝合金轮毂外观质量的苛求,会给行车安全带来隐患!
正是基于此,我们在这里郑重呼吁整车厂和海外的铝轮毂经销商,不要为了美观而忽视了安全,不要再对铝合金车轮的外观质量过分挑剔了,特别是国内一些三流汽车制造商,姑且不论你们造出的汽车是个什么档次,就凭晴天一层土,雨天两脚泥的中国特色路况,你们还跟着起哄有意义么?你们能保证你的消费者每天都有条件清洗车辆和轮子么?另外也希望有关行业协会有机会也替铝轮毂制造商们说句公道话,毕竟在车企面前他们还是弱者,毕竟我们大家都有机会乘车、驾车,谁敢保证你车上的轮子就不是一只经过多次返修的返修轮呢
责任编辑:于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