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立科技:粉末冶金业再添新装备

顶立科技“全自动智能化十八管还原炉”上市

2017年07月18日 9:4 2145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作者:

  7月16日, 湖南顶立科技有限公司完全自主研制开发的“全自动、智能化十八管还原炉”与“柔性控制回转式煅烧还原炉”新品上市发布会在湖南长沙顶立科技园举行。湖南有色金属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唐勇,中国钨业协会秘书长刘良先,长沙市经信委主任黄滔等领导专家及相关冶金行业企业代表出席发布会。与会专家一致表示,湖南顶立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全自动、智能化十八管还原炉”,成功打破了美国、德国垄断高端钨粉还原设备的局面,标志着顶立科技粉末冶金装备水平跻身国际先进行列,从此结束中国粉末冶金行业关键装备依赖国外进口的历史。
  唐勇在致词中指出,顶立科技今日研制之新产品并实现出口,不仅为我国钨、钼等有色金属精深加工提供了装备保障,也为湖南有色金属企业自信“走出去”树立了标杆,提升了湖南有色金属精深加工装备技术水平。
  刘良先在致辞中对顶立科技成功研制“全自动、智能化十八管还原炉”和“柔性控制回转式煅烧还原炉”远销俄罗斯表示祝贺。他表示,随着“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国家战略的不断推进,以及“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的实施,与钨消费密切相关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机械、农业机械装备等10大领域快速发展,钨消费将进一步平稳增长,同时带动粉末冶金技术装备的需求。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顶立科技抓住行业发展机遇,成功研发“全自动、智能化十八管还原炉”和“柔性控制回转式煅烧还原炉”,在硬质合金、电池材料、新能源、C及SiC陶瓷纤维、真空热处理等领域形成了“顶立”特色的粉末冶金技术装备。这标志着顶立科技粉末冶金装备制造技术跻身国际先进行列,对提升顶立科技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里程碑意义。
  湖南顶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戴煜在讲话中对多年来关心、支持顶立科技发展的领导及专家表示感谢。他说:“顶立科技致力于新材料及热工装备的研制,新产品“全自动、智能化十八管还原炉” 和“柔性控制回转式煅烧还原炉” 将以其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高效节能等诸多优势为顾客创造价值,提高客户竞争力!”
  在湖南顶立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戴煜向与会领导专家详细介绍了“全自动、智能化十八管还原炉”的工艺技术,他表示,多管还原炉是硬质合金、钨钼材料、电子工业制取难熔金属粉末的关键设备。在20世纪80年代技术改造大潮中,我国曾引进德国ELINO公司14管还原炉,解决了“有与无”的问题,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引进设备无法满足新工艺需求。“八五”期间大型硬质合金企业成功研制出15管还原炉,满足了难熔金属粉末还原工艺的基本需求,但仍存在“产量低,产品合格率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保温系统差,能量损失大,控制系统落后以及操作繁重”等问题,且近年来一直未取得突破,制约了行业发展。而且,在中国制造2025的大背景下,“装备智能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无人化”对生产设备提出新要求;“钨、钼等有色金属价格低迷、竞争压力加大”,迫切需要转型升级、降本增效。
  顶立科技以多年先进粉末冶金装备研制开发和生产制造经验为基础,结合粉末还原工艺,开发出全自动、智能化十八管还原炉,解决了传统多管还原炉能耗高、操作繁重、产量低、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难题,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全自动运行:具体包括“精准称料→自动摇平→自动叠舟、推舟→定时出料→自动分舟、倒舟→进入空舟转移外循环轨道→进入下一循环过程”,大幅降低人工强度,同时有效避免人为因素影响,提高产品品质。
  第二,高效节能:采用十八管、上下双舟皿同时生产,提高生产效率,产能达80~100kg/h,每天产量2T(根据产品粒度不同,有调整);工艺气体回收利用,燃气加热方式、多区独立控温、新型热场结构设计,实现能量利用最大化,天然气耗量仅为0.20m3/kg(约),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第三,智能化控制:通过对温度、工艺气体及舟皿输送等关键过程的精确感知与控制,确保工艺稳定性;通过故障自诊断、智能决策、柔性控制,实现无人值守;通过远程调控与在线服务,快速响应,提高客户效益。
  据了解,中国是世界上钨储量、钨产量、钨消费量、钨出口量最大的国家,然而由于技术落后、装备缺位,导致国内钨行业主要以初级产品为主,资源流失严重。中国如何从钨业大国走向钨业强国,装备先行。全自动、智能化十八管炉的成功开发,为钨基行业高效率稳定提供高品质的粉末原料,对推进钨行业深加工水平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本产品还适用于钼等其他难熔金属粉末的还原,具有重大的应用推广价值。

责任编辑:周大伟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