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鸿均:银行部门要脱“虚”就“实” 支持光伏扶贫养老工程在全国实施
2017年08月11日 9:0 3348次浏览 来源: 东方网 分类: 光伏
8月5日,以“发挥资源优势,实现精准扶贫”为主题的光伏扶贫养老工程西南高峰论坛在贵阳隆重举行。来自国家部委、地方政府、学术机构、光伏企业、新闻媒体、投资企业以及光伏扶贫养老工程西南、东北、华北管理中心等出席了本次论坛(图为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员、国家重大项目专家组成员宋鸿均发表主旨演讲)。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员、国家重大项目专家组成员宋鸿均
今天受邀参加本次论坛,并安排我在论坛上发言,我感到非常开心!
作为银行方面的代表,我在这里最想说的一句话就是:光伏扶贫养老工程是利国利民的好项目,银行方面应当给予大力支持。
早在1989年的时候,在我的手上就搞过农村电网改造,现在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事隔多年以后,现在我们搞这个农村的光伏扶贫工程,这又是一次革命。去年我们在瑞士,在德国看到了他们农村到处都是这种光伏的电站。对于全世界来说,发展光伏产业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对于我国农村来说,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当然,我们的农村变化也是巨大的。过去我们来的时候,街道很拥挤,现在来到这以后感觉到和国外一样,尤其是贵州这个地区变化很大。外国人看了以后都害怕,说中国的变化太大。
近些年来,银行的工作有些偏离了正常的轨道,用四个字来形容就是“避实就虚”。说透一点,就是我们金融机构过去在支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搞虚的东西太多,对虚拟经济的支持力度很大。
反过来,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够,对实体企业的帮助力度很弱,滞缓了实体经济的发展速度。这种现象是不正常的。一个国家也好,一个地方也罢,如果没有实体经济作为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的支柱,所有的虚拟经济都会落空!也就是说,虚拟经济必须建立在实体经济的基础之上。
从现在开始,我们金融机构一定要把力量集中到支持实体企业方面来,要搞生产型的实体,不要搞那种虚拟的泡沫。要支持真正办实体的企业,特别是要大力支持光伏扶贫养老这一类的实体企业。
2014年10月11日,国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办在《关于实施光伏扶贫工程工作方案》中指出:“光伏扶贫既是扶贫工作的新途径,也是扩大光伏市场的新领域,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增收就业,有利于人民群众生活方式的变革,具有明显的产业带动和社会效益”。不仅为全国的光伏扶贫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我们银行部门的工作提供了指导,为我们银行部门作决策提供了政策依据。我们银行部门今后的工作重心应当放到实体经济上来,大力推进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现在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把我们的家乡建成人间天堂。国家现在又进入了一个重大的改革期、发展期,进入了一个快速的变形期、转轨期。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年代,特别是中国所处的这个年代,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仅仅是这过去的十年当中,我们就创造了全中国90%的财富.未来的十年,我们要创造的财富是我们想象不到的。
现在我们感觉一瞬间从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很快就要进入老年了。在我们快要变老的时候,光伏养老这个工程来了。我们现在要讨论的问题是什么问题呢?就是如何把光伏扶贫养老这个伟大的工程实施好,因为光伏扶贫养老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的、造福于社会伟大的工程。
目前,整个的世界、整个的国家都在注重发展新能源,光伏是新能源产业之一,而且把光伏与扶贫结合起来,这是一个创新。全国的贫困地区的人民都在聚焦这项工程,我们金融界也非常看好这个工程。科学技术的发展它是有阶段性的,光伏电站这个工程在国际上是比较成熟的一个工程。
我坚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就能够完善这项伟大的富民工程,更好地实施这项伟大的富民工程。从光伏扶贫养老工程于2017年1月14日在河北石家庄正式启动到现在,仅仅几个月是间,没有想到,全国各地都全面展开了。这个发展的速度令我吃惊,说明我们光伏扶贫养老工程总部的工作效率是一流的。
光伏扶贫养老工程,是实体经济中的创新型项目,“是扶贫工作的新途径”,是“把扶贫与新能源结合起来”的新模式。我们银行部门不仅要在指导思想上把工作重点放在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上来,在具体行动上更要大力支持光伏扶贫养老工程,帮助光伏扶贫养老工程这一类的创新型实体快速发展壮大,让我们银行的资金为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发挥好的助推作用。
当然,我不知道我们的金融机构是不是能够迅速的跟进,但我希望我们的金融机构要大力支持这种实实在在的富民工程,要助推这项事业以更好、更快的速度向全国推广,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周大伟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