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极耳切割已成动力锂电池“提质降本”新路径
2017年11月22日 13:21 4104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锂
当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持续扩张,2016年,新能源汽车生产量达51.7万辆,销售量达50.7万辆,同比2015年分别增长51.7%和53%。而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核心部件,其发展紧随新能源汽车整体市场增长趋势,人才、设备、资本的大量涌入不断带动动力电池行业产能、出货量的大幅度提升。
激光极耳切割已成动力锂电池“提质降本”新路径
可以说,动力电池产业能否健康发展,直接影响到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在2017年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年度大会上,国家工信部相关负责人就关于动力电池下一步发展的工作部署中就提到,要为新能源汽车提供支撑,必须加快提高动力电池成套装备开发与制造水平,以及大规模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开发。由此可见,智能制造能力的提升已经是摆在国内动力电池企业面前的核心命题。
面对新能源时代下动力电池商业化的发展需求,各大企业厂商都迫切想要找到一个能从根本上“提质降本”的解决方案,以突破现有制造加工技术下的应用局限。其中,在动力电池的极耳加工环节中,传统的五金模切技术存在的瓶颈就已日益凸显,主要包括成本投入大、加工效率低,且应用灵活性差等问题。
深圳锦帛方激光总经理覃晓鸣表示,传统模切方式已无法适应智能制造的发展要求,取而代之的激光极耳切割技术则成为了降低动力电池极片生产成本,同时提升产品稳定性的新路径。目前,激光极耳切割机设备已在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和中天科技等龙头企业逐步导入。
激光极耳切割已成动力锂电池“提质降本”新路径
在此背景下,锦帛方激光始终围绕自身拥有的激光应用技术优势,结合锂电行业的发展情况,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其激光极耳切割机设备的竞争优势正逐步在行业市场中显现,成为锦帛方对外的拳头产品。如今,锦帛方激光极耳切割机设备及其独有的激光系统已配套进入了包括银隆新能源、安驰科技、国轩高科、海四达和猛狮等多家国内知名动力电池企业。
基于多年来与客户配套过程中工艺数据和经验的积累,相比与国内同类产品,锦帛方激光极耳切割机设备已在多个核心性能上体现出较为明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切割精度高,切口毛刺小于7um
锦帛方激光采用先进PSO技术,精准控制单点能量大小,同时在指定位置输出,通过变频控制实现降低毛刺,切口毛刺小于7um。切割前两次纠偏,最大程度提高产品精度。
高效的除尘系统,解决粉尘控制难题
据悉,粉尘被视为激光切割过程中的最大“痛点”,因此,针对粉尘控制难题,锦帛方进行了针对性技术升级和突破,通过对于粉尘飞溅规律、粉尘粒径和激光参数规律的了解,建立高效的除尘系统,实现可调和快拆式吸尘结构,超声波振动掉尘及气流定向吸尘控制,除尘精度达3um/cm2。
锦帛方激光切割机实现了软件和硬件的深度契合,稳定运行速度可达30-60m/min,测试速度达到了80-100m/min。双工位两侧同时进行激光切割,废料自动收集,切割后自动分条。CCD可自动精密检测,废品贴胶标记。
激光极耳切割已成动力锂电池“提质降本”新路径
在不断提高动力电池良品率的同时,降低电池成本同样也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重要的解决方向。一直以来,新能源汽车价格都持高不下,根本上是源于动力锂电池的投入成本过高,从新能源汽车的成本构成可见一斑,电池驱动系统大概占据了新能源汽车成本的35-45%,而动力电池又占据了电池驱动系统大约75-85%的成本构成。
而相比于传统的模切技术,在投入锦帛方激光极耳切割机设备应用之后的动力电池极耳加工至少可节约40%成本。以总体投入1GWH产能为例,传统模切机的投入与五年的模具费用投入高达3600万元,换成激光极耳切割机设备后,五年投入成本仅需1100万元,成本降低超3倍。
现阶段,锦帛方激光极耳切割机设备在制程工艺与切割技术上已经充分结合,具体到产品,则涵盖了其激光变频控制、定向吸尘、冷光源切割、结构调整数据化、总线控制以及设备一体化技术的整体思路。
无论是从产能,还是从其自动化水平上,锦帛方激光极耳切割机的技术超越都得到了业内的高度认可,从现有客户出发,锦帛方激光还将以性价比、后期服务等优势在该细分领域快速扩张,为帮助国产动力电池在能量密度、循环使用寿命、安全性能和成本消耗等方面获得更高国际竞争力而不断努力。
责任编辑:李峒峒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