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铅酸电池全生命周期与商业创新模式研讨会召开
绿色 循环 可持续发展
2018年05月22日 8:32 8159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李璇
5月19~20日,由中国物资再生协会、济源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废旧电池回收利用分会、河南豫光金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全国铅酸电池全生命周期与商业创新模式研讨会在美丽的愚公故里河南省济源市召开。会议以“布局铅酸电池循环经济体系,探索商业合作创新模式”为主题,贯彻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等重要规划,推动铅蓄电池“生产—消费—回收—利用”良性循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循环低碳经济发展,促进铅蓄电池行业稳健、持续发展,提升全国废铅蓄电池环保回收及资源化利用整体水平,完善全国蓄电池环保配送、回收利用体系及绿色供应链一体化发展,打造废旧铅蓄电池生产、收集、贮存、转移、处置全产业链整体解决方案,实现绿色智造、绿色回收、绿色转移、绿色处置,引领铅蓄电池行业走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
济源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宋高峰、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延莉、河南豫光金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任文艺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国家生态环境部、工信部、中国环科院、河南省、济源市等相关部门的领导,再生资源行业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以及全国铅酸电池行业的代表20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废旧电池回收利用分会秘书长王德闯主持。
宋高峰在致辞中表示,此次会议在济源市召开,是济源市的一件大事。他介绍了济源市经济发展情况以及该市行业发展状况,衷心希望与会嘉宾通过这次会议能够结下更加深厚的友谊,分享济源加快发展的辉煌成果,开启济源和全国共赢发展的美好未来。
高延莉在致辞中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废旧铅酸电池回收、处置情况,行业目前所遇到的问题和瓶颈,并为行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得到了与会嘉宾的一致认可。
任文艺在致辞中介绍了豫光集团在铅酸电池回收循环再利用方面所做的工作。他说,豫光集团在60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坚持走绿色发展的道路,始终坚持把环保作为企业的生命线,致力于打造最环保的绿色冶炼企业。先后投入近百亿元,建设了一大批具有重要影响的重点项目,使公司产能规模得到持续快速提升。近年来,豫光集团始终致力于废铅蓄电池环保回收及资源再利用,在国内首创了“废旧铅酸蓄电池自动分离-底吹熔炼再生铅”先进工艺,成为了中国再生铅产业发展的样本。目前豫光已形成年处理54万吨废旧蓄电池的再生铅产能,成为世界上废旧蓄电池处理能力最大的企业。豫光循环经济模式被誉为中国样本。2016年,豫光集团在全国首家提出了建设全国性废铅蓄电池回收网络体系的理念。2017年以来,该公司组织开展了废铅蓄电池标准化回收基地建设工作,初步建立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回收基地建设经验和管控模式。
会上,国家生态环境部固管中心何艺博士介绍了我国现阶段废铅酸电池集中收集和跨区域转移试点情况;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消费品工业研究所副所长代晓霞讲解了铅酸蓄电池再生回收行业面临的挑战和战略选择;
中国环科院环境研究所研究员田书磊分析了铅酸电池拆解环境污染防治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河南豫光金铅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新战介绍了河南豫光金铅公司责任延伸打造废铅酸蓄电池规范化回收产业基地的概况;西安金泽电气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孟贞生介绍了铅酸电池全生命期溯源管理第三方平台建设;四川城矿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董事杨进东介绍了废铅酸蓄电池规范化运作实践;超威梯次(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骆力荣向与会代表介绍了超威集团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进展情况;骆驼集团研究院回收产品工艺开发部经理张行祥介绍了骆驼集团铅酸蓄电池全生命周期探讨与应用;上海汇大投资有限公司投资经理毛矛梳理了我国铅产业长期平衡与短期现状;中国物资再生协会汽车部主任仇宜山介绍了中国物资再生协会的团体标准编制工作。与会各方从政府、行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专家学者等多个角度,全面阐述了政策沟通和发展战略对接的意义,分享了行业合作实践经验。各与会企业提出行业发展的迫切需求,指出了各自发展中面临的障碍,呼吁国家主管部门在政策、税收、废铅酸电池回收处置及跨省转移等方面给予更多政策支持,促进行业发展。与会嘉宾还就发展战略交换了意见,探讨了废旧铅酸电池回收利用途径方案,讨论了废旧铅酸电池回收时的便利性和可回收率,探索了铅酸电池集中收集和跨区域转运方式和突破目前存在的瓶颈问题的可行性方案。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参观了豫光集团废铅酸蓄电池自动化拆解车间、豫光炼铅法生产线和豫光展览馆,对豫光的标准化、自动化、信息化的生产系统和企业发展历程等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参观人员纷纷表示,要学习豫光绿色发展的理念,学习豫光愚公移山、产业报国的精神,共同为构建铅酸电池循环经济体系而努力。
责任编辑:郭沛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yujingqi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